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遭遇空难,战机飞行员尚可一逃,为何客机乘客连跳伞机会都没有?

2020-11-10 16:02    

Dark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大型空难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比如去年10月29日,印度尼西亚狮子航空公司一架JT610班机,在从其首都雅加达起飞后仅仅13分钟便坠毁,导致机上189人全部罹难。今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ET302班机,在从其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飞起飞后仅仅6分钟坠毁,机上157人全部罹难。

这样惨烈的航空事故已屡见不鲜,2018年,全球飞机遇难事件达到了15起,共造成556人死亡,而在2017年这一数字仅有44人。不降反增的航空遇难人数导致有些人会联想到,既然战斗机飞行员在临危时可以弹射跳伞,那么为何不给客机上的乘客一个跳伞的机会呢?甚至更有人妄称,一定是航空公司们选择降低成本,进而获取足够的利润而做出如此决定——这种论调显然有失偏颇。笔者不妨带大家认清,为何不给乘客配个逃生降落伞。

不口否认的是,波音为了利润确实没有在完善飞控系统,狮航和埃航的惨剧,就是因为两者采用的波音-737 MAX 8型客机因软件纰漏而坠毁,这一点,波音公司CEO已经做出了明确道歉。但这并不代表这些飞机的研制商必须要在飞机上安装降落伞。客观来讲,这已经超出了"钱"能解决的范畴,如果为乘客配备降落伞,后者只会死的更快。

历史上,的确有通过飞机舱门跳伞逃跑的劫机犯,读者不妨可以私下查一查库伯这个人。也有为了试验甘愿做出牺牲的人,比如曾经研究波音-727飞机撞击沙漠的勇敢的飞行员,他在最后跳伞逃离。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跳伞行为都处于客机处于可控和平稳的飞行状态中。

如果我们做这样一个前提,即准许飞机在飞行时可以把各个舱门打开。再看看今天出现的客机空难中,有90%的空难集中在客机的起落两个阶段,而且高度十分低。综上所述可以设想,如果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打开舱门跳伞,我们的反应时间将特别短,哪怕是专业的跳伞运动员也无法应付,跳下去根本没有足够的跳伞时间,必死无疑。

还有一点,现在的客机布局基本采用下单翼吊舱设计,如果打开飞机前部舱门跳伞无疑自投死路,那就是会被吸入飞机引擎,或者撞上机翼。如果选择在飞机中部和尾部舱门跳伞,那么有更多的可能被被卷进引擎的喷流,这也不是什么好事。

再假设,如果没有上述危险,让全机百十来号人一起跳伞离机也不太可能,如果每个人急切地跑向飞机尾部的应急门,飞机的重心因此会严重偏移,进而导致飞机稳定性下降酿成惨剧。

有人会问到剩下的10%会是怎么样的呢?一旦飞机在10%的情况下——也就是飞机在巡航高度飞行,这种高度基本都在8000米以上,其空气极为稀薄且温度很低,如果这时选择跳伞,没有携带任何防护措施的乘客在半空中就会被冻死,或直接缺氧而死,更妄谈跳伞逃生了,落到地面的只会是一具冰冷的死尸。

最重要的是,跳伞是个专业的技术活,需要经过大量的培训,纵使给没有任何跳伞经验的人一个伞包,人的心理素质难以在高空完成打伞的动作,还会被强烈的气流打乱自己的肢体动作。纵使侥幸打伞成功,一旦落入广袤的海洋中和深山老林中,又会给人带来不小的生存考验。总之,为乘客配伞根本不是明智之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