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旅游 >正文

南疆喀什:工业时代的匠人“土陶艺术”

2018-04-15 13:53    

有道是"不到喀什,等于没到新疆"。喀什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她和库车一样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由于地处丝路北、中、南线总交汇处,素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之称,可见其地理、政治、经济地位之特殊。所以,喀什不仅仅是丝路上的守望者,更是一座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此次南疆行最值得一去的地方。

【噶尔老城】

自十六世纪以来,噶尔老城乃喀什之灵魂。沿着土石街道,让自己在四通八达中迷失,仿佛时光倒流。老城虽已是景区,但不收门票,方圆才2平方公里的区域,目前仍有不少居民叠住在两、三层土木结构的小楼里,几乎家家有阳台,户户有庭院。一群群白鸽在蓝天与土楼间飞来飞去,为老城带来流动的风景。

由于生土建筑年久失修,2009年以来政府出巨资对老城危房和旧房翻新改造,怪不得许多地方既保持了原样,又让人感觉焕然一新。

【老城匠人】

近年来,我对世界各地的传统手工作坊情有独钟。在老城的短短几小时里,我寻寻觅觅专找工匠。其实不用找,临街比比皆是。或者往店铺里看,里面不乏专心劳作的身影。

老城东北端有一处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著名的高台民居,距今已有600年历史。

高台民居的7组531号,有一位第六代土陶艺术家叫吐尔逊·祖农,他是如今喀什仅剩的极少数制陶人之一,七岁那年便开始跟父亲学艺。这些年在市场冲击之下,原来高台的百多位制陶人纷纷离开或者放弃,工艺过程中还有电动化、鲜艳的化学染色剂等等诱惑,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他坚持沿用古法传承,完整地保留了维吾尔族土陶制作的原生态。

去吐尔逊的作坊得爬上一个只容三、四人站的阁楼。阳光穿过天窗,象一束舞台光投射到他的作品上。我爬到一个高处,用大广角试着裹括屋里的一切。

吐尔逊的女儿们出嫁了,儿子去了警校,也许不会像他一样以陶为生,但他说如果大家买他的作品,或者拍片宣传他的原生态作坊,这也是一种传承精神。

第一次见到高台民居,是从旅馆窗口眺望,晨曦中,她几乎被周围的水泥高楼淹没。而这一次,我是站在这位陶艺人家的顶楼,从简陋的镜子看高台的里里外外:一堆凉在晒台上的陶器、两个边揀菜边聊天的女人,背景里除了新城的商业大楼,还有在阳光下闪亮的吐曼河,高台民居的土壤便是河水冲刷沉淀而成,也是这个土陶世家几代人就地取材的依赖。

吐尔逊的三个女儿都已出嫁,除了大女儿在内地卖烧肉串,其他三个子女都像高台民居的大家庭一样和他住在一起。上图这个孩子是陶人的外娚女。维吾尔族人的摇蓝从两边的墙上悬吊在土炕上,可以随时升高或放下。

下图:吐尔逊的二女儿(中)及其孩子、三女儿(左)、女儿的朋友(右)。土崖上的大家庭其乐融融,与对岸新区虽一河之隔,却没有那里的喧嚣。如今女儿们帮着打理家务,儿子吐尔洪江从警校毕业后,边准备公务员考试边帮父亲经营。他正在从父亲那里学手艺,目前尚无意将来以陶为生,但也不完全排除自己会成为第七代传人,他说既使当上一名警察,工作之余也不会放弃学艺,"因为这是爷爷留下的" ,吐尔洪江说,"先得把手艺真正学会,这个学艺不是那么简单"。

离开老城时,正夕阳西下。从城门口回望,外围那排改造过的土楼沐浴在金辉之中。一老妇蹒跚走来,经过女模特时仍低着头,可能并没留意有人在拍照。不料她过去之后猛一转身,用诡异的眼神看着我们。同一苍穹下不同时代的二个女人!

这是我此次南疆行按下的最后一张。

难忘丝路,来日还续奇异旅途。

此文的缩写版本"高悬崖上的泥巴艺术"

《中国国家旅游》2017年8月刋

© C. Mei 梅慈敏 版权所有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