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武器 >正文

美国F35价格太高惹众怒 川皇下令降价 美军:向中国学习

2018-04-15 22:47    

F-35的价格在2016年创下新高,接近1.4亿美元,这比当初所承诺的3600万美元的出厂价翻了将近三倍。川普大帝实在看不下去了,这么搞下去国库都要被军火商掏空了,于是对飞机制造商下了降价的死命令。洛马公司拍着胸脯承诺要把F-35的价格降到8500万美元一架,但是先得给2亿美元的费用研究怎么降价。

那么问题来了,抛开研究费用不讲,战机可是实打实的先进技术装备,价格压的这么厉害,战斗力和可靠性不会大打折扣么?

洛马表示其实这很简单,在封闭体系下生厂商缺失竞争,导致产品价格高居不下,其实把体制藩篱打开,通过公开招标,外包部件就可以办到。洛马虽然是战机制造的巨头,但出于收益和风险的考量会进行权衡,因此在技术研发和生产上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把有限资源投入到少数关键性领域中去,保持在行业中相对性、局部性而非全面性的优势。作为行业巨头在某些技术领域,洛马的研发能力、生产工艺和生产效率还可能会落后于中小公司。这次洛马把机身加强框架的合同给了Arconic公司,结果不仅总重量减轻了180公斤,造价还比洛马自己搞要便宜了四分之一。这就是外包的厉害之处。

其实不仅美国这样搞,中国军工企业在这方面的走得更远,最近更开始推行军民融合、“民参军”。军工产品涉及国防安全,长久以来被国有企业所把持掌握。而近年中国军工则是大胆的引入了民营资本。从防空导弹到电子对抗信息系统,从防暴装甲车到单兵护具,都能够看到民企活跃的影子。实际上有些在我们身边很多看来人畜无害的企业其实也是做军品出身的。

国家引入民营资本进入军工生产领域是有布局思路的。最上面,工信部充当总参谋部的角色,根据国防需要制定产业布局的方略,哪些领域要突出,哪些方面要控制规模提升效率,然后将方略分解成发展指标。国有军工企业,比如北方工业集团、成飞在接到任务后,把指标转化为相应军工产品。具体看就是装备陶瓷复合装甲、大马力柴油发动机、大口径滑膛炮的99改坦克,或是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涂有隐身材料的歼20。如果这些产品都由国企来完成,在成本和时间上不会太经济,那么我们军工企业的“中央军”一方面把产能和科研力量集中在优势领域,另一方面就去充当总包商的角色,把产品订单分解给民企。从国防安全和生产能力来说,民企还可能不具备有承担产品完整开发制造任务的资质,但其中的部件,比如航空发动机里的叶片,火箭与导弹所用的燃料,是可以为国有军工企业配套的。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不仅仅是降低成本这么简单。军工产品有抓也有放,把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牢牢的抓在手中,集中资源搞关键项目,同时把通用性的部件交由民企来完成。说句实在的民营企业确实有诸多的优势,决策速度快、打法灵活。产品从计划到立案再到生产,不用搞文山会海,拍板后就能迅速执行。也没有那么多的派别之见,一切围绕效益展开,更有可能打破传统不拘一格的提拔使用人才,更有可能采用雷厉大胆的执行手段。例如,某款导弹上用的陀螺仪属于精密设备,进口不了,老牌的军工国企成品率低,精度上不去,最后还是被浙江一家做手表的私企给搞定了,精度、产量远超采购指标。

用招标的形式外包,至少会有三家以上的民营企业进行投标,而投标就得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以前是我们需要什么就花多少钱在国有军工系统内部中增加多少的产能,而现在只用一份钱就可以在市场上撬动几倍的资源。这样做,在和平时期可以“养狼”,鞭策军工企业,提升质量的同时把采购价格压下来,同时我们就有潜力在战时成倍的增加武器产量。和其它产品一样,武器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也有风险存在,不同的是武器产品的技术门槛更高、资金需求量更大,潜在的损失更多。军工体系通过外包减少费用的同时也减少了风险。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