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悠悠槐香 绵绵父爱——公益微电影槐乡系列之《槐树槐》观感

2018-04-16 10:24    

悠悠槐香 绵绵父爱

——公益微电影槐乡系列之《槐树槐》观感

文:李艳春

夜深了,繁茂的槐树下,一个小女孩因为不好好吃饭,被父亲吵了,赌气跑出来。身后是父亲追着孩子踉跄的身影和带着哭腔的呼唤:孩子,你快回来!爸爸以后再也不骂你了!......

当我看到剧中这一幕时,忍不住泪流满面。因为这情景和我小时极其相似。才四岁的我,因为被父亲剃个男孩头,委屈的我,就偷偷跑出去,躲在邻居家砖头缝里,不愿意见父亲。天黑了,父亲挨家去寻找,后来找到我,又不敢硬拉我,生怕砖头砸着我。长大后,每次提起这事,父女俩都是哈哈大笑。父亲说,你知道当时我多担心多焦急呀!

好剧接着看。紧接着,女儿出嫁了,摄影师要拍一家喜庆的镜头,洁白的槐花下,女儿笑颜如花,父亲半是喜悦半是忧伤地站在一旁。想到我结婚的时候,只顾被催着上婚车,根本没有注意到父亲的眼泪。此刻,我似乎看到当年父亲立在窗口,看着婚车渐行渐远,而热泪滚滚。

当剧中的父亲和小孙子,在遒劲苍老的槐树下嬉戏欢笑,我立刻想起父亲到外地出差,为我的儿子买来俄罗斯套娃,大套娃里藏着小套娃,一个套一个,最里面的就只有小指头那么大。这玩具一买回来,儿子就爱不释手。父亲将儿子高高举起,一如小时举起我。儿子格格笑着,那是多么温馨的一幕呀!

当剧中父亲龙飞凤舞写下书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床前万木春”,这几个酣畅淋漓的草书时,我几乎失声喊出:爸爸!我的父亲是一位书法家,草书一流。而剧中似乎再现了当年父亲挥毫泼墨的风采。怎不让我感慨万千?

于是乎, 一边看,一边回忆,一边哭。我似乎在同时观看两部电影,一部是展示剧中父亲旧居乔迁,成家立业,含饴弄孙的一生,和一家人几代人的成长,一部是父亲和我相处的点滴,从我出生,伴我成长,直到老人最后的时光。电影乎?人生乎?这种高度参与高度融合,令我恍惚难辨,不分真假。在我看电影以来,这是第一次。我几乎惊异于编剧怎么知道我小时的故事呢。又哑然失笑于天下所有的父亲爱女儿都是一样的,哪怕故事不一样,那心境与爱心也是一样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艺术作品有两种功能,一是认知和唤醒,一个是逃避。每个人在欣赏电影或读书的时候,都在认知自己认知社会。越接近读者观众的内心与真实,越能深刻地被读者或观众所接受和感发,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说出观众或读者想说没说的话,发现观众或读者自己遗失的部分。甚而引起美的遐想与关于世界与人生的思考。我想,这样的作品才是上乘的。而微电影《槐树槐》就具备了这些特质,这很难得。

同时,该剧唯美轻灵,如歌行板。画面唯美,清新淡雅的槐花,点缀其间,一股若有若无的槐香萦绕全剧,让人沉醉不已。另外剧本结构也很紧凑。以槐树为背景,穿插着几个典型细节,如珠穿线,精巧别致,又主题鲜明。七分钟的电影,涵盖父爱,乡愁,人生等等如此厚重的内涵。化厚重于轻盈,留白于观众于无限遐思。此乃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精巧而深刻,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

父爱如山,如树。正如剧中的母亲感叹的那样:你看,你就像那老槐树,眼看着不行了,不行了,春天一来,又开花了。父亲终将在岁月里老去,而他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品格,却在感染熏陶着儿女,铸造着儿女的精神品质。槐树,在剧中做背景,这一极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树木,象征着根文化和家国文化,烂漫无邪的槐树童谣反复吟唱,极大的深化了影片的内涵与美学的延伸;营造了厚重与深沉的氛围。这也是该剧短而不空,轻而不薄的秘诀。

当前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家国文化,一方面作品需要拥有高品质的内涵,一方面又要适应快节奏的时代需求,是一大新课题。微电影这一艺术之轻骑兵,如文学作品中的小小说,一经问世,就颇受青睐。青年作家倪莉近年来,与别的团队合作,倾力打造的公益微电影槐乡系列,就很好的做到了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良好结合。“槐乡”系列微电影首部《妈妈的“木的”》业已受到观众的强烈反响。相信,这部关于父爱与乡愁的微电影,一样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父亲如槐,槐树根深叶茂。槐香悠悠,父爱如槐厚醇。

作者 简介 李艳春 网名 木子花开。河南淮阳人 ,现居 周口市 。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新华网博客之星。曾有多篇散文,诗歌,时评刊登 于 《西部作家》《牡丹》《大河文学》等等 报刊杂志。博文《婆婆,让我喂您吃饺子》获得全国优秀博文奖,小说《小馄饨里的爱情》获得河南省首届网络七个一工程奖,《周口晚报》五届春联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