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执意摈弃传统亚太概念,美国“印太”战略一字之差暴露“祸心”?

2020-11-24 02:31    

摘要:看似差别不大,美国为何执意摈弃传统的亚太概念而采用新名称?夏

要说特朗普政府两年半来在国家战略上有何“得意之作”,其倾心打造的“印太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绝对算是一个。

2017年11月,特朗普在上任后首次亚洲之行中,正式宣布“印太战略”将取代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亚太再平衡”(Rebalancing Toward Asia)政策。2017年年底至2018年年初,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战略报告》先后出炉,从国家层面对美国“印太战略”进行阐释。2018年5月30日,美军将“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太司令部”。一年后,美国“印太战略”军事篇面世——五角大楼今年6月1日发布的《美国国防部印太战略报告——预备措施、伙伴关系和促进网络化区域建设》(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Preparedness, Partnerships, and Promoting a networked region),可谓美国迄今对该战略最为详尽的官方表述。

▲美国国防部印太战略报告封面图

从美国领导人和政要不遗余力的宣介,到官方战略报告、军方跟进部署、智库大量研究等,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印太战略”已然成形,且已成为美国一大核心战略(core strategy)。那么,美国口中的“印太”(Indo-Pacific)与我们常说的“亚太”(Asia-Pacific)有何不同?美国印太战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亚太,全称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太平洋地区周边区域的总称。广义上指环太平洋地区,主要包括大洋洲、东亚、北美洲和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国家。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界定亚太地区时大致使用了这一概念。

印太,全称为印度洋及太平洋地区,是指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广阔海域及其沿岸国家和地区。

看似差别不大,美国为何执意摈弃传统的亚太概念而采用新名称?夏夏认为,美国此举意在“另起炉灶”,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地区新秩序,牵制中国在该地区不断增强的影响力。

美国国防部印太战略报告开篇便将印太地区描述为“对美国未来最重要的地区”(the single most consequential region for America's future),对美国的稳定、安全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指出,美国相对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优势正逐渐削弱,地区力量不平衡可能加大竞争对手挑战印太地区繁荣和稳定的风险。鉴于此,美国将持续扩大在该地区的投入和存在(presence),以维持优势地位。

▲资料图片:停在美国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内的B-2“幽灵”隐身轰炸机。

据分析人士解读,该报告最新的发展在于以下表述:强调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是对“挑战国”的军事威慑和战争准备,美国和盟友需要在导弹防御系统部署等方面协同行动,增加美国主导、盟国和安全伙伴参与的国防建设与军事行动;强调“经济安全同样是国家安全”(economic security is national security),将对华经济关系同“对华安全防范”直接挂钩。

在美国的印太战略图景中,最重要的支柱是由同盟关系和伙伴关系支撑的、网络化的安全架构(networked security architecture)。

具体而言,核心圈是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盟国,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泰国等。但特朗普政府把维护盟国安全剔除出美国核心利益范围,视盟国为美国军事力量的补充。次核心圈是美国的传统伙伴,包括新加坡、新西兰和蒙古国等,报告指出,它们是美国可靠可信的天然合作伙伴。再外围圈是美国计划着力扩展的伙伴关系,包括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越南等。最外围圈是美国的北约盟国,比如英国、法国、加拿大。此外,报告还强调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三边军事合作机制”,即“美日韩”,或是“美日澳”,又或是“美印日”。

由此可见,“印太”“亚太”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不同的“底色”。美国的印太战略有着浓重的安全和地缘政治色彩,而防范中国是这一战略设计的重要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提出印太战略/构想的并非美国一家,印度、日本、法国等国也有自己的版本。但它们与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并不一致。

在夏夏看来,印度版印太战略实际是印度“东进政策(Look East Policy)”的延续和拓展,日本版印太战略是为了搭美国的“便车”坐收渔利,法国版印太战略则是为在印太地区投射其全球愿景的“刷存在感”之举。它们的印太战略要么目标模糊,要么缺乏明确的实施路径和与目标相匹配的手段。

印度总理莫迪去年就曾在第17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表示,印度的印太地区愿景是积极的,他不认为印太战略针对任何国家,新德里将包容性地与该地区国家进行接触。而比特朗普更早提出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的日本安倍政府,已于2018年11月宣布将这一战略“软化”为“印太构想(Indo-Pacific vision)”。当时日本方面给出的解释是顾及中方感受,并希望借此赢得对“印太战略”有疑虑的东盟国家的支持。

纵观亚太地区,主流声音始终是对话与合作,反对对抗和冲突,绝大多数国家都无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take sides)。因此,如果一个战略强调排他性和对抗性,不管名称为何,其战略意图都难以照进现实。

7月3日,包括学者和美国前政府官员在内的100人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题为“中国不是敌人(China is not an enemy)”的公开信。

▲报道截图

这封公开信称,假如美国逼迫盟友把中国当作经济和政治敌人,就会削弱它与这些盟友的关系,到头来陷入孤立的可能会是它自己,而不是北京。

If the United States presses its allies to treat China as a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enemy, it will weaken its relations with those allies and could end up isolating itself rather than Beijing.

数年前,中国领导人在谈及亚太局势时曾说,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The vast Pacific Ocean has ample space fo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当前亚太国家最关心的是保持经济繁荣、维护经济增长和区域合作势头。今天,这些话依然适用。

最后,夏夏想借用今年6月27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回答有关美国军方印太战略报告的提问时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任何一种战略都不应该逆时而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当今时代是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任何封闭排他性的战略构想,都不合时宜,也都注定会失败。

No strategy should go against the times. The trend of the world is mighty and overwhelming. Those who follow it will prosper while those who resist will perish. Peace, development and win-win cooperation are the trends of our times. Any strategy that is closed and exclusive, which is against the general trends, is doomed to failure.

原标题:一字之差,暴露了谁的“祸心”?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