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一个私塾先生都不愿收的人 29岁当上一省之王 创办中国一流学府

2018-04-16 17:03    

1900年的春节,寒风格外料峭,屋外积雪甚厚,月光皎洁。

一个17岁的少年趁着三更月色叫醒了他熟睡中的父亲,父子俩不发一言,默默收拾着包裹。

本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这个落魄的家庭却没有一丝喜悦,一顿年夜饭吃得草草,继母始终板着脸不说话,父亲则早早去屋里睡了。一夜未断的爆竹烟花让少年战战兢兢,生怕村里债主打上门来,他怀着心事,怎么也不敢睡。

天蒙蒙亮时,父子俩便背起行囊,踏上了前往太原的小路。他们没敢跟家里人打一声招呼,临行前还偷走了继母的一副银手镯。

1930年5月19日,一个亚洲面孔的中年男人半身像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照片里的男人身着戎装,眉头紧锁。

《时代》周刊这样介绍这位中国军人:

“他为一千一百万人带来了繁荣,在中国,他们最富裕,因而他便显得出类拔萃。”

“他是一位真正的‘和平军阀’,这是他多年来的第一次战争,因此,上周公众的兴趣和同情,都集中在这位伟大的、长满胸毛、操着浑厚嗓音的阎元帅身上。”

他就是30年前那个躲债逃跑的少年人,也是数周之前那场席卷全中国的中原大战的主要发动者。

比起少年时那位落魄潦倒的梁上君子,人们更能记住的是那个领导辛亥太原起义、坐拥30万晋绥军、独霸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

01

阎锡山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家里世代经商,算是个小地主家庭。他父亲名叫阎书堂,是个投机商人,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个金融操盘手,做的是开钱庄的生意。

阎锡山9岁入私塾,开始读四书五经,不过他天生不是读书的料,书读得半吊子,倒是没少给先生捣乱。

那村里的教书先生是个腐儒,气得吹胡子瞪眼,直接把他拒之门外。阎书堂没办法,只好让儿子辍了学,到县城里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来学做生意,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投机。

所谓“庄稼人赚钱靠血汗,买卖人赚钱靠手段”,阎锡山在钱铺里倒混得如鱼得水,学了一身“貌似忠厚、心怀诡诈”的好本事。可以说,他日后在政治、官场上左右逢源、狡黠诡诈,都来源于少年时在钱铺里所学到的待人接物的本事。

当时的山西交通不便,五台、定襄一带,银两与制钱的比价时高时低,阎书堂便从中买空卖空。1900年,阎书堂看准了一次金融交易,投了血本下去,本以为可以大发一笔横财,没想到却迎来了横祸,他赔得血本无归。

阎书堂

钱铺倒闭,阎书堂将全副身家拿出去填补亏空,甚至卖光了铺子里的杂货,依然欠了两千吊债。

实在没有办法,阎书堂只好带着儿子回了河边村老家躲债。

回家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本来做买卖,阎书堂就哄骗了许多乡亲参与投资,这下赔了钱,乡亲们恨不得一个个打上门来。家里头,阎锡山的生母早逝,后来的续弦继母见丈夫破了产,越发没有好脸色给到他们父子俩。

阎锡山寻思着在村子也没法过日子,债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找过来,还不如外出逃债去,也好另谋生路。和父亲阎书堂一商量,决定南下去太原。

于是父子俩人连夜动身,沿着滹沱河绕小路一溜烟儿跑到了忻县,又辗转到了太原。

17岁这一年,阎锡山觉得自己已看透了世态炎凉,他在日记里写道:“一个人从高山上掉到万丈深沟里,身体摔得粉碎,此时还有什么?还想什么?”

02

阎锡山到了太原以后,一开始在杂货铺子里当店员,但一直给人干杂活能有什么出息?他不甘心一辈子就这么窝在柜台,处处看人的眼色行事。

好在太原是个消息通达度远超老家五台的大城市,阎锡山在这里听到许多,也学到许多。

他打听到八国联军以后,朝廷决心推行新政,在天津建起北洋武备学堂,各省督抚纷纷响应,也建了武备学堂。

阎锡山决定赌一把,下了苦工学习、锻炼,总算被他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学军,因成绩出色,很受赏识。

1903年6月,阎锡山获得了一次官费保送日本留学的机会。他先入东京振武学校,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

民国政坛的大牛们,大多都出自日本士官学校。阎锡山在日留学时长了很多见识,自然也结交到许多同道好友,为以后从政打下了基础。

年轻时的阎锡山与孙中山合影

1905年10月,深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的阎锡山经人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于孙中山等人见过面,参与制订了同盟会的“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即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

从此,阎锡山正式踏入晚清民国的政治乱流。

1909年,阎锡山毕业回国,在山西的陆军小学堂做教官。同年11月,当期毕业的官派留学生奉召入京,参加陆军部举办的留日归国士官生会试,阎锡山成绩优异,被列为上等,赏给陆军步兵科举人并授予协军校(相当于少尉)的军衔。

士官学校毕业归国的留学生在那时十分受到清廷重用,不到几个月,阎锡山就升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相当于上校团长)。

据说,为了能够在老家山西谋得一官半职,毫无出身背景可依仗的阎锡山曾经厚着脸皮冒称是姚锡光的外甥,他最终能在山西立稳脚跟跟乱叫舅舅没什么关系,倒是此事一直到多年以后还被人嘲笑,冯玉祥就曾打趣他:“阎老西啊,真没看出来,你以前脸皮那么厚。”

03

在山西训练新军期间,阎锡山与同盟会的会员一直在进行秘密活动,想要把山西新军的领导权拿在自己手中。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太原的同盟会员也密谋起事响应,阎锡山更是最积极的那一个革命党人。

但清廷为了防范新军中渗入的革命党人,竟不配给新军子弹,更有甚者,连枪栓都给卸了去,实行枪、栓、弹三分离。军队有枪无弹,此次密谋无果而终。

直到11月,辛亥革命的星火已烧遍了半个中国,山西新军第八十五标奉命出发南下平乱,领到了子弹,阎锡山等人当即决定起义,公推管带姚以价为起义军总司令,新军冲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军政府。

清代后期的山西巡抚,出过不少名人能人,譬如曾国荃、张之洞等,陆钟琦虽没有这几位的盛名,但也是个仁贤之人,对于新军毛毛躁躁打死陆钟琦父子,阎锡山无不惋惜:“事是事人是人,革命是历史,忠贞是人格。吾人不能以革命的事业,抹杀他们的人格!”下令厚葬陆钟琦。

陆钟琦

(话说陆钟琦的儿子陆光熙有个女儿陆士嘉侥幸活了下来,后来成为中国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的奠基人,也是高晓松的外婆)

起义成功以后,参与响应的革命党和立宪派就谁做山西都督一事产生了分歧,革命党人推举阎锡山,立宪派则力保梁善济,同时还有参与领导起义的黄国梁和姚以价威望也甚高。

在公选会议表决的时候,阎锡山的亲信张树帜耐不住了,掏出枪跳到桌子上大喊:“妈的,大家都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赞成的都举手!不赞成的老子的枪子儿可不长眼啊!”

唬得众人面色铁青,阎锡山将其赶了下来。

最终,姚以价出走,梁善济手中无兵权,黄国梁由于是外省人没被推举,阎锡山成为了山西军政府都督。

山西革命风起云涌,清廷震恐,立即命令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率部镇压,吴禄贞本就心向革命,遂邀阎锡山在娘子关会晤,组成燕晋联军,共议大事。

阎锡山于是派出一营官兵前往石家庄,和第六镇官兵一起截断京汉铁路,扣留了清政府运往武汉的军需,阻止袁世凯入京就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对吴禄贞深恶痛绝,竟暗中收买吴的卫队长将其刺死,燕晋联军的想法遂告破灭。

1911年12月,清军攻占娘子关,阎锡山分兵南北,继续战斗。

山西是黄河以北第一个起义的省份,威胁直逼首都北京,对整个辛亥革命的最终胜利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孙中山就曾讲过:“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在南北议和结束、清帝退位以后,阎锡山于1912年4月重返太原,仍以都督名义掌握山西军政大权。

参与辛亥革命,可以说是阎锡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页。“山西王”独霸山西三十八年的历史正式开启了。

04

这一年的春节不同以往,这是阎锡山当上山西“土皇帝”以后过的第一个年,自然是要回老家省亲的。

部下分析老大肯定有衣锦还乡的心理,一定要安排得非常周密隆重,方能显示出一省督军的气势来。随从队伍一定要庞大、马车汽车要用最时新的样式、军服要做崭新的、散给父老乡亲的礼品也能装上几大车。

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没想到阎锡山看了一眼那筹备的单子,只皱着眉头在上面圈了三个圈。手下大小官员一看,顿时傻眼了,原来,阎锡山只圈出了一辆陈旧的美式吉普和两名没有家的士官以及一名司机,其他都不必军政府库房准备。

吉普车行到离老家十里远的芳华镇,阎锡山忽然减速行驶,车慢慢悠悠走到河边村,阎锡山就让停了车,正在几位随行士官诧异的时候,他走下车,取出外祖母给他做的衣服,认真穿好,然后叫上司机和士官,跟着步行进村。

一路走去,阎锡山十分和颜悦色,不停地跟村民打招呼,还停下询问路边摆摊的生意人,小小的一个村庄,竟走了足足一个小时才到家中。

人人皆以为那个称霸山西的大军阀是个不苟言笑、严苛不好惹的主儿,却不想如此亲民和善。

他这次回乡,再见到继母,就当年偷走银手镯一事赔礼道歉,继母却笑道:“这事我早就不在意了,只是怕丢你的人,才没说。你外祖母几次问我,我都说放着呢!”

这是时隔29年,阎锡山第一次回乡,如今的阎锡山,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与当初那个弃家逃跑的落拓少年全然不同。

从那以后,阎锡山便时不时地回乡探亲,部下就自觉地按照这个这一次的回乡规格安排,一辆不大不小的旧车,一身家乡的衣服,三两个随从人员,几个简单的礼品,车到芳兰镇减速,行到村口停车,步行回家···

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离开大陆为止。

05

先前在吴禄贞被刺事件中,阎锡山对袁世凯颇有微词,但当袁掌握了中央权力以后,阎锡山的态度便起了变化。

1912年8月,同盟会等5个团体组成国民党,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恨之入骨,阎锡山遂跟随脱离国民党,继而又根据袁的命令,下令山西各国民党分设机关一律解散,听任袁世凯派到山西的爪牙金永肆意打压、迫害同盟会成员。

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对坐拥山西的阎锡山很不放心,就设了一计,致电阎锡山说:“绥西有个土匪王英,老是没能消灭。请督军您亲自率部队去清剿。”同时,袁派人赶到石家庄,一旦阎锡山违令,马上发兵直捣太原。

阎锡山接到电报后,征求部下意见,大家都说让堂堂督军去剿匪,实在欺人太甚,不应理睬。阎锡山想了半天,回电:“即日率部清剿。”袁收到回电,喜形于色地说:“就算我的亲儿子,也不过就这么听话吧。”

袁世凯由此事判断阎锡山懦弱怕事,实在是小看了这一头睡狮。

1915年袁世凯阴谋称帝,阎锡山主动向袁提供两万银元的经费,接着又接二连三地发电贬低辛亥革命,要求“废共和而行帝制”,袁世凯愈发对其信任至极。在称帝后封他为一等侯。

但袁称帝的行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蔡锷、唐继尧在云南成立护国军,向北京进军之时,阎锡山依然站在袁世凯这一边,通电国务院,指斥唐继尧等为“不忠不义不仁不智”之徒。

当袁世凯被迫撤销帝制以后,阎锡山依然通电全国,把护国军将领视为公敌。

阎锡山拥戴袁称帝可谓是不遗余力,可后来他竟然说,他是完全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为了保存北方革命力量而采取的措施。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的局面并未改变,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阎锡山又立刻依附于段。张作霖在北方做大以后,他立刻又联合吴佩孚共同对抗张作霖。

1930年9月9日,北平反奖牌决议组织国民政府,推阎锡山为政府主席,前排左四为阎锡山,左五为汪精卫。

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一家小报登了一幅漫画,画面是这样的:蒋介石一手握枪,一手托着现洋;冯玉祥一手举大刀,一手抓窝窝头;阎锡山一手提一杆秤,一手拿着算盘。每当有人说起这幅漫画,阎锡山都会得意地笑起来,因为他也认为自己就像这幅漫画寓意的那样,精于计算,擅长经济。他周旋在各派势力中间,游刃有余。

就连阎锡山的炮兵司令周玳,也在解放后回忆:“我们跟随阎锡山较久的人,都摸透了他的脾气。他是‘钱鬼子’出身,算盘打得最精,总要把敌我双方的力量,放在戥子上称了又称,只有在自己的力量大大超过敌人的时候,他才会明白表示态度;不然,他照例是八面玲珑,决不贸然得罪人的。”

蒋介石看到拥兵山西的阎锡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也想要拉拢。1927年,蒋介石的北伐大军渡过黄河,阎锡山看见又甜头可尝,立刻就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北伐大军。

1929年的中国,神州大地硝烟不断,炮火连天,中原大战正式开启。从拥蒋北伐到掉头倒蒋,阎锡山和从前的每一次政治投机一样,善变而不可信。

冯玉祥(左)、蒋介石(中)与阎锡山(右)于中原大战前夕

李宗仁、张发奎、唐生智等相继打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旗号,又一个一个地被打倒,只有阎锡山的晋绥军没有受到打击。但他知道,蒋介石总有一天也会调转枪头对准自己,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

1930年4月1日, 阎锡山就任“中华民国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就任副总司令,联合倒蒋。

在大战当中,张学良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却一直坐山观虎斗,当局势逐渐明朗时,张学良通电拥蒋,长驱直入,这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最终以蒋介石的胜利告终。

阎、冯联军全线崩溃,阎锡山不得不宣布通电下野,逃到东北大连,托庇于日本,住进了孙传芳曾经住过的别墅。一枕黄粱美梦就此收场。

阎锡山与蒋介石

06

阎锡山在山西根基深厚,并非一次下野所能打败,在大连蛰居期间,他仍能遥控山西局势,图谋东山再起。

当阎锡山得知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他立刻设法高价收买机师,并想办法潜回山西,跑到家乡河边村隐居起来。

九一八事变后,太原学生举行抗日救亡的示威游行,遭到国民党镇压,阎锡山遂下令原来的属下、现太原清乡督办杨爱源关了山西省国民党部并逮捕了许多党人。

蒋介石虽然对此感到十分愤怒,但九一八后,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攻讦,蒋介石不得不作出“摈弃前嫌、团结御侮”的姿态,恢复了阎锡山中央执行委员身份。

阎锡山东山再起后,为了缓和与老蒋的矛盾,提出“自强救国”、“造产救国”等口号,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把三分之一以上的军队用于筑路,以表示不再穷兵黩武。

在民国政坛上惯于跟风倒、脚踏两条船的阎锡山,在对于自己家乡的管理经营上倒是不遗余力。

他少年时即有经商的经验,经营山西,不过是把原来做过的生意扩大了数万倍而已。

《时代》周刊这样评价阎锡山:“他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业、军队、警察、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

阎锡山用治国的心思来治理山西,他在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同时又采取中立态度,“一不入党派,二不问外省事,三不为个人权利用兵”。

他采取地方保护主义,造的铁路自成一体,比全国通用的铁轨窄上许多,这保障了山西经济不受到外地甚至外国商品的冲击,也使得外地难以运兵进入,抵御了外省势力的影响。在一系列正确的措施下,他以“保境安民”为口号,将山西建成了雄踞北方的经济大省。

山西的经济不仅远超治理无方、饱受战乱的北方其他省份,比起素为中国经济重心的长江下游地区亦不逊色。

纵览今天的山西,整个太原的近代工业基础是阎锡山打的,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的基础是阎锡山打的,同蒲铁路的基础是阎锡山打的,整个中国沦陷之前,山西是唯一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可以独立成批量生产步枪,山炮的地区。

只凭一个省的资源,山西发展了众多重工业与军事工业,供养了一支战力极强足以自保的大军阀,晋绥军的势力与威望远超一省,延伸到邻近的绥远、察哈尔、河北、陕西等省份,并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与张学良的东北军衰落后,成为北方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军阀。

阎锡山虽然把山西经营得桶一块,经济上更是富可敌国,为人却十分“小气”,因为吝啬还得了一个“阎老西”的外号,请部下吃饭只有一坛酒、两个菜,吃饭时看见桌上有饭粒会一粒粒捡起。

但以“吝啬”闻名的阎锡山,办起教育来却一点都不吝啬。他很早就开始推行国民义务教育,山西孩子在国民学校读书,头4年不收学费,每年还给学生发一身校服、一双皮鞋。这就使得山西孩子的入学率,远远高于其他省份。到了1937年,山西有55所中学、17所师范、6所大学,为各省之冠。

1924年,印度大文豪泰戈尔曾应中国学者梁启超、蔡元培之邀到访中国,泰戈尔在自己的家乡一直进行着乡村建设计划,听到徐志摩介绍山西的乡村建设很有特色,便临时改变行程前往探访。

阎锡山自然精心接待,泰戈尔参观他的督军府时,见到回廊、暗道、楼阁层层环绕,便笑道:“我觉得住在这座迷宫里的阎锡山更是个迷。”

07

全国的抗日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山西虽算不上一方净土,但相比其他各省,硝烟味已散了很多,处于互不招惹的情况。

阎锡山早年留学日本,与很多日本军政要员都有来往,下野之后重返政坛,也是与日本人的暗中帮助离不开的,因此不可避免地有些亲日情节。

当然,对这位著名的墙头草、老狐狸来说,他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踩破了哪个也不行”。

日本大举南下时,阎锡山一口回绝了蒋介石派遣30万中央军进驻山西的建议,放言“晋绥军足以挡住日军”。

不过阎锡山抗日的热情并不高,他提出的口号是守土抗战,意识就是只要日军不染指山西,他就不和日军为敌。但是日本方面不会因为和阎锡山有交情,就不进攻山西。

机关算尽,山西的许多地盘最后还是落入了日本势力范围之内。

人们印象中的阎锡山,是一个满脸精明算计的生意人,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墙头草,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土皇帝,一个“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的旧军阀。

但事实上,在抗战初期,太原是国统区内抗日氛围最重的城市之一,他在初期也曾积极抗日,吸引过全国热血青年投奔,为八路军提供了巨大的舞台。

他留学日本,结交孙文,提倡三民学说,参加辛亥革命,曾是中国政界的一个鹰派人物。

他也曾暗揣天下之心,参加军阀大战,号令天下,几近登顶,但最终功败垂成。

抗战失利后,阎锡山又调转方向,跟着蒋开始“反共驱日”,期间由于战场局势的变化,他还曾一度与日本有些接触,当然,随着日本战败,阎锡山又毫不犹豫地站到了“痛打日本落水狗”的立场上。

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未给国内带来长久的和平,随着内战的爆发,太原渐成红海孤岛,阎锡山曾一度准备好了氰化钾要跟山西共存亡,当然,在战火烧到太原的最后关头,他又一溜烟儿地跑了。

太原解放后,阎锡山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他以反共守城名将的姿态出现,编造了“太原五百完人”的谎言到处吹嘘。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阎锡山跟随飞往台湾,做着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的虚衔。

阎锡山(右)乘飞机离开太原前,梁化之(左)、阎慧卿(中)到机场送别

08

比起这位老狐狸阎老西复杂多变的政治生涯,他的感情生活几乎简单得像一张白纸。他的原配夫人徐竹青是他年轻时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娶,徐氏虽然比他大了6岁,但两人的感情生活一直很好。

只因徐氏一直没有身孕,阎锡山又是家里独子,迫于传宗接代的压力,他才在成为一省大都督以后,娶了年仅14岁的许氏为妾,完婚后,阎锡山让她坐上马拉轿车,去徐竹青的娘家认亲,许氏此后改姓为徐。

全家福

这位小妾也很争气,一口气为阎生下了5男1女,但这些孩子都按照阎锡山的要求,叫徐竹青为妈,叫许氏为姨娘。

徐竹青对许氏生育的孩子视为己出,但有一次却听见老四老五两个孩子背地里叫许氏为妈,大为恼火,跟阎锡山大闹一场,两人分居。

阎锡山与两个儿子

“喊妈”事件发生后,阎锡山渐渐淡化了与徐竹青的感情。

但去台湾时,阎锡山依然带上了徐竹青,而把许氏留在了太原老家,人生的最后一段路,还是徐竹青陪他走完的。

他晚年在台湾不太碰政治,闭门谢客写书,在这十年间,他先后写了20多本书,主旨思想大多是在阐述他的“中”的哲学。

晚年阎锡山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在台湾病逝。

当年阎锡山到台湾之时,带过来许多山西老部下,这些老兵感念阎锡山的知遇之恩,直到今天还在为阎锡山守墓。

直至今日,还有老兵张日明每天给他上香扫墓。

袁世凯发现过一个规律:留德保皇派,留日革命党。德日看似都是半立宪君主国,但它们近代史的差距其实很大,德国的统一是容克贵族主导的,日本的统一是诸藩的浪人主导的。

一个国家的文化受其历史轨迹影响,人则受其文化熏陶,阎锡山早年留日的经历,确实很影响他的政治选择。而他少年时金融投机的经历,则养成了他见风使舵的政治性格。

阎锡山的一生可以说是多次改换心志,既无信仰也无节操,但也正是这见风使舵的性格,使得他成为了民国军阀混战史上的一个不倒翁。

张学良说过,蒋介石一看就是领袖派头,阎老西不行,穿个大褂,看着就是个买卖人。

从当年毅然举旗的同盟会成员到一个利欲熏心的军阀,从一个有进步倾向的军阀到一个更加面目可憎的反动军阀,这就是阎锡山在山西的38年。

世人多指责他在山西修建窄轨铁路,大搞地方封闭主义,只任用五台县出来的同乡当心腹,格局太小。

但你又不能说他格局小,山西虽小,却也是他问鼎天下的资本,北伐后期,阎锡山的势力一度扩张到河南、察哈尔、绥远、北京和天津,捎带着培养出一支剽悍的旁系军阀——傅作义的绥远军。

中原大战时,他又被推举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俨然复仇者联盟总盟主,从这点看,他又是个野心不小的天下人。

他是旧军阀,受的是旧式教育,10年私塾形成了他的知识结构,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了他一生,纵然他有过激进同盟会员的那一面,他毕竟还是太旧了。他终其一生带着五台县的口音,任用着五台县的老乡们,也从来没有脱离过五台县的痕迹。

在五台县的时候,阎锡山还不叫阎锡山,村里人都叫万喜子,他家里破了产,跑到亲戚家借钱,被赶出来;为了吃饱饭,他提着盒子走街串巷,遇见人就小声问:“买饼子吗?”从来不敢高声吆喝。

后来他做了山西王,人们还编排出一个歇后语来腹诽他:万喜子卖饼子——不敢吆喝。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