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好八连”所在部队官兵 野外驻训救助受伤群众

2020-12-31 05:26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处总见军旗飘扬,人民群众哪里有需要,“南京路上好八连”为民服务的集结号就吹响在哪里。近期,“南京路上好八连”所在部队在皖东某训练场组织特战小队考核,12名特战队员齐心协力救助生命垂危的群众,及时将他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10月19日,皖东某训练场上,安徽省滁州市朱龙镇东王村村民刘福广的家属,当地镇政府以及镇武装部领导专程为“南京路上好八连”所在部队送去了“军民一家亲,危难见真情”的锦旗。

10月15日下午,第72集团军某特战旅三营某连特战小队,正在某山地进行特战行动一个过程考核,突然发现一名中年男子被压在一辆农用拖拉机下,口鼻腔大量往外渗血,呼吸急促,奄奄一息。情况万分紧急,小队长立即召集所有队员,对该男子展开施救。

“南京路上好八连”所在单位三营九连特战小队小队长提到,当时离任务终点很近了,小队经过昼夜连贯40几个小时的高强度考核后,正在组织最后的冲刺,突然听到有人在呼救,第一反应就是“先救人”,随即带着小队沿岔路赶往事故现场。卫生员查看伤者情况后,迅速制定出抢救措施。在确保不会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的前提下,现场所有人协力将数吨重的农用拖拉机抬起来,把伤员移至安全位置,并立即对其实施野外抢救。

卫生员看到该男子时,他的意识已经模糊,口鼻腔大量往外渗血,呼吸特别急促,队员立即给他开通气道,对口鼻进行清理,防止因体内组织液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并不断唤醒他的意识。

时间就是生命,百姓的安危就是无声的号令。队员们来不及多想,一边对伤员主要受伤部位进行处理,一边将随身背囊和现地树干制成简易担架,12名队员分成两组轮流抬送担架,奋斗冲刺在生命救援的坡道上。

代理营长李旭说,营指挥所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派出救援车辆。考虑到训练场地形非常复杂,道路崎岖陡峭,地方救护车辆难以准确抵达指定地点。在前往事发地点的途中,就协调120急救车在出山口等候,改用军车接伤员送到等候位置,跟地方救援力量进行交接,整个过程非常顺畅,没有耽搁任何抢救的黄金时间。

队员们全然不顾训练考核的劳顿,经过十几分钟的紧急奔袭,用最快的速度将刘广福送到救援车辆后,又重新回到考核场,继续完成剩下的考核。该营教导员范中培随车一同赶往医院,负责给刘福广办理住院手续,联系家属。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感叹,多亏“好八连”的同志们对伤者进行的前期抢救,他们是一群训练有素、业务精湛的军人,应急处置流程准确,野外救治素质过硬,这才留下了宝贵的治疗时间。那天伤者刚送到医院,就出现呼吸衰竭,医生们就直接在CT机上给他插管抢救。如果事先抢救不及时或者未在黄金期进行有效处理,他极有可能因窒息或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在经多个小时的抢救后,刘福广终于苏醒,初步脱离了危险期,并转到ICU重症监护室。刘福广的家属及其亲属也陆续赶到了医院,在了解情况后,家属不停的向官兵表示感谢。

刘福广大姐感激地说:“要不是队员们伸手相救,抢救及时,我弟弟这条命可就没了,真是太感谢了!感谢共产党,感谢解放军,感谢好八连!你们是刘家的大恩人!”

“南京路上好八连”所在单位三营教导员:范中培认为,无论时代怎么变,无论条件怎么变,“南京路上好八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始终没有变。不管是在当年繁华的上海南京路上,还是现在偏远的山村里,只要八连走到哪儿,为民服务的“火种”就播撒到哪儿,而且是“走一路、撒一路”“撒一路,红一片”。

在经过几天的治疗后,刘福广的伤情已经基本稳定。如今,“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们又开始朝着新的目标发起了新的冲锋,但这份军民鱼水的深情已深深融入到皖东大地,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烨雷 陈大帅 王敬超 胡雪峰 实习编辑:若云)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