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火力全开的汤姆森枪 美国黑社会的宠儿 来中国后却不受待见了?

2018-04-17 05:56    

本文作者萨苏,名弓云,著名军史专家、问题专家。曾兼任《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现回到国内工作。他曾出版过《国破山河在》、《尊严不是无代价的》、《退后一步是家园》、《京味九侃》、《中国厨子》、《嫁给太监》、《梦里关山走遍》、《与"鬼"为邻》等书。

在抗战神剧横行的时代,也有一些优秀的影片动人心弦。由陆柱国先生督拍的《太行山上》便是这样一部好片子。这部影片的魅力,是真实地重现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的顽强和惨烈。顽强到炮弹炸倒一片接着上,前赴后继,惨烈到军长战死沙场,血肉长城。

这才是真正的抗战,八年的浴血苦斗。

《太行山上》用一个超长的镜头,展示了山西忻口会战中郝梦龄将军以“我死国存”的精神血拼1300高地,战死阵前的经过。这位将军在得知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真在攻击高地时阵亡的消息后,果断地戴上了钢盔,亲自率队冲锋。影片用一个震撼的镜头拉开了这次冲锋的序幕 – 在部下的苦苦劝阻中,郝梦龄军戴上德式钢盔,伸出手对卫士喝道:“汤姆枪!”接过一支乌黑的冲锋枪,率先扑向了敌阵。将军身后,中国军队如洪流冲向山顶。

激战中,打得亢奋的日军从战壕中直起身躯,与中国兵以命换命地对射,郝梦龄军长的枪口不断喷出火舌,直到在日军阵前中弹倒下 -- 当将军倒下时,回身看去,身后是一道锥形的血带,他所有的部下都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历史上进攻1300高地的确打得尸山血海,是忻口会战中最惨烈的战斗之一。郝梦龄军长实际上并不是死在冲锋的路上,而是在前去独立第五旅阵地督战时遭日军截击而阵亡。尽管存在微妙的史实差异,但观众看来毫无滞涩,因为这种细微的修改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带来了大家的共鸣。有观众形容,在离开影院的时候,眼前仿佛还在闪现郝梦龄军长枪口的火焰。

郝梦龄军长使用的这种汤姆森冲锋枪,其凶狠的火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令人印象深刻。

手持汤姆森冲锋枪的美军战士,注意其使用的弹鼓

汤姆森冲锋枪,即美国1918年研制的Thompson冲锋枪,在中国被称为“汤姆生手提机枪”,又被称作“汤姆枪”和“短鼻子枪”。这种冲锋枪的原型枪口径11. 43毫米,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射击方式,子弹初速282米/秒,理论射速可达700发/分钟,该枪全长81.3厘米,全重4. 75公斤,远比枪长一米以上的步枪灵活,使用30发或50发弹匣供弹,也可使用100发弹鼓供弹,由于子弹为手枪弹,所以虽有机枪般的火力密度,后坐力却在单兵可以承受范围之内。

美国战争募捐海报上的伞兵手持的便是汤姆森冲锋枪

只是,此枪问世的时候并没有得到美国陆军的青睐。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同样由于使用手枪弹,汤姆森冲锋枪有效射程只有150 - 200米,比当时的制式步枪有所不足。要知道那正是个枪越造越长,追求射程越来越远的时代,日军的三八式步枪甚至可以达到在八百米距离上仍可精准杀伤目标的变态程度。美军二十年代的高层决策者大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这种汤姆森冲锋枪并不适合军队的需要。倒是不追求射程,而追求街斗火力的美国黑社会对其情有独钟。11.43毫米口径的手枪子弹虽然射程近,但射程内杀伤力很大,一发足以让一条壮汉失去抵抗力。因此,美国的黑老大对汤姆森冲锋枪“哒哒哒”的连续射击声谈虎色变,它也因此得到了“芝加哥打字机”的诨名。而它的最早大宗采购者是纽约市警察局。

说起来如果没有一个中国人,闹不好汤姆森冲锋枪会带着和黑帮结缘的污名消失在世界主要轻武器的行列之外了。这个挽救了汤姆森冲锋枪的中国人,便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最原始的汤姆森冲锋枪,没有枪托的版本

或许因为在美国支持同盟会和革命党的组织颇多江湖风,孙中山先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汤姆森冲锋枪的强大火力,并以敏锐的目光认识到了它的战术价值,于是购买了30支汤姆森M1921型冲锋枪装备自己的卫队,在黄埔军校建军的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孙总理卫士身上背的汤姆森冲锋枪。孙中山的卫队也是第一支在实战中检验了汤姆森冲锋枪优秀战斗力的正规军。

1922年陈炯明在广东发动叛乱时,炮击越秀楼,试图活捉孙中山。孙中山身边仅有三个营的卫队,但官兵奋起反击,先据守官邸,后强行突围。无论攻守,刚刚运到的汤姆枪都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给叛军以很大杀伤,使孙中山先生能够脱出绝境。

此后,这种武器便在中国军队中流行开来。山西,四川等地的军阀甚至自制过大量汤姆森冲锋枪的山寨版枪,以弥补国外进口的不足。

不过,抗战打响之后,汤姆森冲锋枪却一度在正面战场上销声匿迹了。而且,如果查中国兵工厂的记录,会发现冲锋枪的生产被放置于极不重要的位置。有意思的是日军也不怎么喜欢这种武器,即便缴获也往往配给伪军使用。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一代名枪会落到这样不受看好的地步呢?

对日军来说不喜欢汤姆森冲锋枪道理很简单,因为它的作战特点本身就是排斥冲锋枪的。日本资源匮乏,一直反对装备冲锋枪这样的烧子弹大户,倒是积极研究如何在机枪上装刺刀。

对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来说,情况就复杂一些了。同样面临子弹匮乏是一个原因,但不是全部。

使用汤姆森冲锋枪的敌后根据地游击队

汤姆森冲锋枪在中国此前的战斗中并不是作为“冲锋枪”使用,它通常被称作“手提机枪”,也就是在机枪不足的时候作为一种替代武器使用的。二三十年代中国国内的战争中,兵员素质和训练水平普遍较差,往往要缩短交战距离后才能发挥武器性能,射程较短的汤姆森充当机枪几乎没有问题。而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和三八式步枪都以在远距离射击准确著称,加上其前期兵员训练水平较高,双方的战斗常常在六百米或更远的距离上进行,连汉阳造步枪在这个交战距离上都感到吃力,汤姆森冲锋枪更是只能坐视对方逞威风。中国军队还有一款非常好的机枪 –重量轻,火力强,可靠性好的捷克造ZB-26轻机枪。汤姆森冲锋枪由于射程的原因很难与它竞争。

同时,汤姆森冲锋枪重量较大也是其一大短板。美军最初不愿意采用汤姆森冲锋枪的一个原因便是其自重太大。其标准型号M1928的空枪即接近5公斤,如果加上美军专用的 100发弹鼓,几乎相当于两支步枪的重量。这样的分量人高马大的美国大兵都吃不消,何况是东方人?对中国人来说,汤姆森冲锋枪是一种比较笨重的单兵武器,这使它难受青睐。于是,象进攻1300高地这样的战斗,只能是昙花一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