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心理 >正文

艾滋感染者老孟,那个留在我心中18年的心结

2021-11-05 08:03    

再过几天就是每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按已经公布的流行监测数据,我国经输血途径的感染已经基本得到控制。看到这个消息,感到欣慰。曾经历过的人和事,也不禁再次浮现。

由于曾经的工作机缘,我从1994年开始关注艾滋,期间做过大量的采访,接触过很多与艾滋病相关的专家、感染者、病人、家属、志愿者。艾滋感染者老孟,是我在临时接到的一项艾滋预防宣传片中的受访者。那是18年前的深秋,采访地点是东北某三线城市。

老孟,东北人,40出头,他是在华北某地的一次集中清理地下献血的行动中,被检测确认为感染者,送回原籍的。当地在传染病院的废弃平房里,收拾出一间,给老孟落脚。看到来了陌生人,老孟不愿讲话。于是,我临时决定,将他“借”出两小时,带他到附近找饭馆吃饭。

找到一个小饭馆,我们在二楼的小包间里坐定。我让老孟点了他喜欢吃的菜,开始边吃边聊。老孟告诉我,他家是煤矿的,打小起他就不想呆在矿区,不想以后也下井采煤,他上学时就经常溜出去。就这样,溜出去的次数越来越多,回家越来越少。他说,他就是想走遍中国。

老孟没什么技能,他开始时是打点临工,有时小偷小摸,后来找到“稳定的职业”,开始卖血。老孟说,他是先去新疆和云南,这些靠边上的地方,然后到中原。他感觉自己一直卖血,快被抽成肉渣了。在被逮住送回来之前,他不知道自己染上了病,不知道得病的后果,更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感染的。被查出来时,他是被血头“养”着的,就是管住管饭,每月发点零用钱,有人需要血就去抽,每次按比例给二三十块钱提成。

标签

老孟告诉我,他的血型少,所以老板看重他。他说,他的活挺多,一月抽十几次。谈到人生,老孟说他今生最后悔两件事,一是攒够了钱,但没有身份证,没坐成飞机;二是查出染病后,在要送回老家的前一晚,被叫去给一个老头输了两个血。

老孟说,他被叫到医院病房后,看到老头身边有好多人,问老板后知道,老头有六七个子女,还有女婿媳妇,但都不愿自己家人抽血,可能是有钱,就找血头买血。老孟说,当时他自己只知道第二天要被送回东北,想弄点零用,也没人告诉他已经查出他染了病,要不然,他说什么也不会去的,“自己就一个人,死了拉倒,为几十块钱,把人家也传染,这事到死都不好闭眼呢。”

还没等我安慰老孟,我一抬头,突然发现不对劲,小包间只剩我和老孟了,随去的制片人和摄像师跑了,只有调好角度的摄影机在转动。到楼下一看,整个饭馆都空了,服务员和老板都站在街上。

给老孟买了他最爱吃的韭菜盒子,留下几百块钱,把老孟送回了传染病院。坐在返程的车上,制片和摄像在争吵是谁先跑的,而我,靠在座椅上整整3个多小时,说不出一个字。几年后,我得知,老孟发病,走了。也是从那次经历后,我遇到专家再也没问过愚蠢的问题:“您估计咱们一共有多少感染者?”只会问,“您看要控制住流行,还有哪些事可以做?”

标签

我特别注意到,联合国艾滋规划署官员接受采访时,他肯定了中国的成绩,特别是在输血环节和母婴阻断,以及美沙酮替代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但也强调,经性传播,特别是年轻人中的男男行为,存在着“知行不一”问题。的确是这样,从得到信息,到理解内化,落实到行动,期间相当困难。我知道,在教别人预防知识的志愿者中,也有人感染了。

对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人的歧视,是不利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但普通人真能克服恐惧也不容易。我有一位从事预防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为一个感染者做过体检后,送走人,自己用消毒水洗了3遍手。下班后,没回家吃饭,在自家楼下等家人都睡了才进门,也不敢和老婆睡一张床,自己在沙发上睡了几天。

输血途径传播艾滋病毒,是我们这儿的一个特殊悲剧,主要起因是单采血浆造成集中感染,而流动卖血加速了扩散。也许,我们要再等待若干年,才能总结不幸中的教训。多年来,我一直也在思考,深感除了管理措施以外,文化观念的因素或是更难改变的。

献血,曾经被渲染为“特别奉献”。您看电影里,当有人需要抢救时,就有人亮出胳膊,“我是O型血,采我的。”,另一个过来,“我是党员,先采我的。”几天内,就可以从生理上恢复的事,被一遍遍地刻印在公众意识里,“献血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和割肉抽髓一样。”电影这么呈现,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把血看得太过于精贵,把献血看得太过于高大上。

血源紧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存在着大量不必要的输血,甚至有些有权势者,把定期换换血当“返老还童”的绝招。全球每年有逾亿次献血,但有一半来自总人口占世界人口19%的高收入国家,接受输血的76%是65岁以上的病患者。不必要的输血,除了抢占血源,也给受血者带来不良反应和感染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取消有偿献血,管理献血者,减少不必要输血,并尽可能采用成分输血或替代品。

血祸已去,愿老孟在天堂安心,愿悲剧不再。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制作,以科学与人文视角多维度观察生命健康,包括医事、史话、日常、展望、心理、房内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