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心理 >正文

《黄帝内经》诡异的内容远非医书那么简单!

2021-11-05 09:20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养生学说”“经络治疗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等学说都源自《黄帝内经》,它被称为医之始祖。

但其实《黄帝内经》远远不是只有介绍中医学这么简单!

1

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我们都知道黄帝、炎帝是中华人民的老祖宗,所以我们也叫炎黄子孙,而《黄帝内经》可以说是已知唯一以圣王之名命名的经典。

可见生命之学在古时候是帝王之业,是无上功德,是大慈悲!

圣人为何如此重视生命之学呢?我们来看看古时候“圣”字是怎么写的。

上面部分左边是耳右边是口,下面是一个王字。

耳朵的含义是要善于用耳,口的含义即是善于用口,而下面的“王”字便是要学会统率自己的嘴巴和耳朵,不能偏信偏听,也不能口无遮拦。

要做到耳聪口敏,通达事理,就要学会做自己身体的王,这样才能称为“圣”。

可见圣人首先就要做到能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学会管理自己,才能管理他人。

如果一个人连一双筷子都拿不起来,自己的手都管理不好,怎么能管理别人管理天下全局。

因为一个人的身体好坏,多少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意识,所以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生命之学,首先便是让人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管理自己,拥有向内观察自己的能力,也就是学会“自省”。

自省,是由凡入圣的第一步。

《论语》中强调自省的重要性“吾日三省吾身”,《心经》的开篇便是“观自在”菩萨,在西方哲学中,自省则显得更为重要。

苏格拉底的著名名言“认识你自己”,直接引出西方哲学的终极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

而如何才能做到自省,第一步便是认识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习《黄帝内经》是第一步。

2

由医入道,道以医显

《黄帝内经》对身体的管理强调阴阳平衡,比如:

一个人肾水太盛就会导致脾土濡湿,出现消化不良和便溏等脾胃病,而肾水不足则不能克制心火,心火一盛又会出现失眠心悸等疾病。

肾水无论是太盛还是太过都会导致疾病,贯穿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文化意识,这就是中庸之道。

中医养生不仅要求身体内部要和谐统一,不偏不倚,更讲究身体与外在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顺应四时,符合节律,升华为中国文化中最高的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

在文化审美中我们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尤其是诗词歌赋的审美中,无论是陶渊明的清新出尘,还是李白的浑然天成,抑或王维的无我两忘,天人合一都是诗词最高境界的体现。

佛教认为四大皆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从另一方面来看,依然是将“我”与宇宙万物归为一体,从而达到一念不生,万缘寂灭的境界。

古人认为“由医入道,道以医显”,窥视“道”的真相是很难的,但从医医术这个渠道去了解道却不失为一种方法。

3

真法难闻

中医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期间遭遇的各种劫难不测可想而知,即使在今天同样受到很多质疑。

人类的认识水平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以往被质疑和无法证明的东西,并代表它就是错误的,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引力波/暗物质和量子纠缠是这样,相信中医里的经络/穴位/藏气和藏神也是这样。

中医与西医相比,只是方法论不同而已。就像修行一样,既有高屋建瓴醍醐灌顶下的顿悟,也有经年累月形销骨立后的圆满,但结果是一样的。

佛祖说世上有三难“人身难得,中国难生,真法难闻”,佛教认为在六道轮回中,要修得人身是很困难的,需要累世的功德积累。而要出生在华夏古国同样不容易,因为只有这里才有如此多的经典传世,古文明源远流长。

而一个人要听闻佛法,同样困难重重,不仅需要累世的功德和缘分,更需要宿慧去理解。而《黄帝内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能认识古人的大智慧,受恩先贤的大功德,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美妙的缘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