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正文

纪录片9.9分又怎样?豆瓣的傲慢与偏见

2021-11-05 12:04    

豆瓣评分是观众对影视作品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参考。然而看似公平的评分机制,实则却受到影视类型、受众等因素影响,不同领域的作品评分大不一样。对比IMDb之后,更是发现部分影视作品国内外评价差异巨大,从中可以看出国内观众的偏好所在。

2017年10月底,英国BBC出品的纪录片《蓝色星球2》正式播出。一个星期后,这部纪录片在豆瓣上的评分稳稳停留在9.9分,近乎满分的成绩就像这部纪录片的画面一样完美。

如果说刚上映的《蓝色星球2》评分人数较少,分数还不稳定的话,那么在去年,BBC的另一部纪录片续集《地球脉动2》也获得了豆瓣9.9分的高分,至今累计28316人评价,给出五星人数占比高达94.2%。

看着这两部分数高得惊人的纪录片,惊叹之余,我们难免也会产生疑问。

豆瓣的评分高低,可以作为对比评价电影质量的标尺吗?

纪录片9分起步,恐怖片7分神作?

其实留心观察豆瓣和其他网站的电影评分,可以发现类似的评分机制往往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分数的绝对值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影几乎起不到对比参考的作用。

比如纪录片这个分类下,9分以上的电影数不胜数,豆瓣收藏夹“9分以上纪录片”里收录了近200部作品,这还是剔除了点评人数一千以下的纪录片之后的结果。

这些纪录片因为真实、唯美、震撼的画面而被世人认可。特别是大部分的自然纪录片拍摄难度超乎一般,在《地球脉动2》里,摄制组花费数周的时间,只为了拍摄一只新近鉴定的淡水豚,最终在正片里仅展示了40秒。

纪录片这种超越了情节和语言的震撼力无疑是平均获得高分的原因。也因为评分观众出于震撼以及对制作团队的敬佩,纪录片这一形式获得了观众评分上极大的宽容,使得这一类别的作品得分极高。

《蓝色星球2》剧照

除了纪录片外,动画片、温情文艺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也普遍较高。皮克斯、梦工厂出品的动画电影几乎都在8分以上,宫崎骏的日本动画也很少有8分以下的,如果再考虑剧集和动画番剧,高分就更多了。

动画番剧、文艺片的高分,考虑到观影人群的话很容易解释。因为受众面和体裁的特殊性,导致看过这类电影的通常以类型片的狂热爱好者居多,也就是“圈内作品”。这样一来,评分自然水涨船高了。

比起上面几类舒舒服服拿高分的影视作品,恐怖片、喜剧片在评分上就明显吃亏了。

有人要说了,国产恐怖片、喜剧片大部分烂得出奇,评分低也不奇怪。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以恐怖片为例,被誉为现代恐怖片鼻祖的《驱魔人》,豆瓣仅7.4分;电影大师库布里克的《闪灵》经常被称为历史上最经典的惊悚片,豆瓣也才8.0分,将将达到大部分人划分“优秀”的及格线;而雷德利·斯科特的著名科幻惊悚片《异形》,在豆瓣仅7.9分,连8分都不到。今年大热的《小丑回魂》在海外获得了极佳的票房成绩,评分也不过7.5。

喜剧片同样也是豆瓣低分重灾区。7分以上已经算是优秀,而8分以上的喜剧,几乎都是人人称赞的“神作”电影了。达到9分的喜剧片极少。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样的9分喜剧屈指可数

豆瓣评分对于大众题材的傲慢是显而易见的。在评价时小众题材被无形忽视的缺点,大众题材却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打低分。

可见,因为豆瓣用户群体的局限性,以及平均分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其评分并不能简单地拿来对比评价电影的优劣。就好像在几百部9分纪录片里随便挑一部,我们难道能说它比7.9分的《异形》优秀吗?可见豆瓣评分受作品类型影响局限性极大,在参考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泰坦尼克号》IMDb评分不如《英雄》,国内外观众偏好哪些题材?

除了电影类型导致的评分失真之外,我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国内外观众评分的差异性。

因为豆瓣采用五星打分,IMDb是10分制,所以大部分的情况下,豆瓣评分会比IMDb高出一点,但这个因素的影响不会非常大。

从整体的数据看,IMDb与豆瓣两个评分网站的趋势是接近的,这也符合一般人的预期。但这中间却也存在很多国内外评价差异巨大的电影,细想之下反映出许多问题。

许多我们印象里的“神作”,在国外网友眼里却是平庸无奇,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烂片”,却在国外获得了超高的评价。我们统计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差异榜单,在选取例子时,还特意避开了高分原因明显的国产文艺、港台喜剧等中西文化差异巨大的电影。

首先是国内评分明显低于国外的:

《星球大战》《007》这类好莱坞经典系列国外口碑一向稳定,国内观众却并不买单。而被视为烂片的张艺谋导演的古装大作却获得了IMDb评分的热捧。对于中国文化耳熟能详的我们而言,这几部电影显然不是真实优秀的古装戏,但对于外国观众而言,这种电影所产生的“东方古典文化”猎奇观感却为它们赢得了不俗的口碑。

在那些年冲奥的特殊背景下,这些似乎更迎合西方人思维的中国古装电影爆发式出现,直到国内电影市场飞速成长之后,这类电影就很少见到了。

其实从影片质量的角度看,《英雄》等电影在国内遭受恶评是并不公正的。抛开国别的角度来看,这几部大片都是及格线以上的精良制作,即使在三观和情节方面有缺陷,也绝不至于评分低到这种地步。国内评分网站对于国产的苛求、对外国电影的宽容在这些电影的评分上展现无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可能国内观众们嘴上不承认,却下意识用评分证明了这一点。

而下面这部分差异,彰显了国内观众的观影偏好,对行业来说参考价值不小。

以上电影是中西观众都耳熟能详的热门之作。其中《恐怖游轮》《致命ID》《疯狂原始人》《泰坦尼克号》四部电影甚至入选了豆瓣电影TOP250,在国内是公认的好片。然而在IMDb网友的眼里,这些电影得到的评价却大打折扣。如《泰坦尼克号》,在国内是豆瓣榜单第8的神作,IMDb评分却仅仅达到7.8分,差异十分巨大。

被微博营销号反复拿来做文章的悬疑烧脑电影,普遍在国外评分偏低,至少差了一个档次。《疯狂原始人》这种豆瓣高分动画,在IMDb榜单里也失去了神采。更不必说国内观众偏爱的灾难片了,《2012》IMDb仅5.8分,完全不及格的分数,在豆瓣却获得了7.7分,两者差距近2分之大。要知道如果在同一个平台,2分几乎是好片和烂片的差距了。

国内外评分的差异,一方面是中西不同文化底蕴下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国内外观众对类型片的喜好不同。

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得出国内观众对类型题材存在的偏好:

国内观众看重剧情的起伏反转,合家欢的美式动画填补了国产3D动画的空白,对灾难片的偏爱证明大场面和优秀的视觉特效仍是国内观众的心头爱。

因此笔者认为,国内观众对于感官层面的热衷仍然没有改变,对视听特效、解谜叙事、社交分享这几类需求很高,对于影视作品的“娱乐服务”功能很看重。而对于哲学层面、社会问题等更深一层的主题不甚喜爱,这是很多主题很浅的西方商业片在国内外评分差距的原因。

以上这种种评分差异,可见不管是豆瓣评分、还是猫眼、时光或者是国外的IMDb、烂番茄,都不能作为一劳永逸评价电影的标准。这些平台各有各的特点,迷信网站评分是不可取的。

大体上,豆瓣评分仍是国内平衡各方面比较好的,仍然可以作为日常参考。但如果你看了一部豆瓣高分作品毫无感觉,却对某部低分作品情有独钟,也不要急着怀疑自己的审美水平。评价影视作品毕竟是一件极为主观的事情,还是不要为了那个平均数而纠结了。

影视评分的高低受到作品题材、受众群体的文化、消费习惯差异、刷分等诸多因素干扰,甚至是不同的上映档期、时事热点也会对评分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因此,评分仅能作为一个参考,标记作品大致的制作水准,至于全面评价一部作品的优劣,就远不是一个数字能够盖棺定论的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