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房产 >正文

「家庭房贷过高」是经济的杀手?!

2021-11-05 12:19    

今日问题问题1:回迁房有买入的价值吗?问题2:「家庭房贷过高」是经济的杀手?!

1.回迁房有买入的价值吗?

房屋详情:

《某城》回迁商品房指标【不限购】

位置:某山某城(2片地块,某山派出所后面,某山中学后面);

装修:带装修;

价格:6700元/㎡(某城营销中心现单价12000/㎡);

交房:3年时间;

总栋数:25栋;总层高:26层;两梯六户;

付款:全款一次性;

【户型】:二房:60㎡;三房:90㎡;三房:120㎡;享受整个某城规划配套。

购房办理流程:

确定意向户型>交定金>匹配指标>做合同>到拆迁指挥部签合同(拆迁办盖章并复印一份样本客户留底,原件提交区政府盖章及备案)>办理完手续并领取选房序列号单>等待一个月内盖章备案完成后领取合同原件,网签备案即可查到房子信息!

以上购房流程,月底这样可以更名签合同,这个指标房只能一次性付款,指标费10万,共七期,目前是二期。

房产证下来五年后可以交易,因为3年后才交房,入住两年左右下房产证,故大概9-10年才能交易。

此房在某口某区,属于某口市郊,距某口市中心15km。学员A:今天朋友推荐了个房子 ,请老师帮忙分析一下。上述房屋可以半价买入,且不受限制的房产有投资价值吗?

Art:这是一个典型的「鸡肋产品」,如果你的朋友能买其它「安全」的产品,当然就不用考虑。

为何说它是鸡肋产品?几个原因:

1.某口的人口净流入不明显,2017年甚至有常住人口减少的现象(2016年海口常住人口 224.6万,2017年減少到 220万)。

而某城的这个楼盘,又不在某口市中心,而在郊区,合理推测,该商圈人口很可能处于净流出。

标签

2.无法贷款+10年后才能转售。

10年后才能转售通常意味着:这中间很难抵押贷款,而40~80万的房款等于80万~260万房子的首付款,这就是投资这个房子的机会成本。

3. 不是某城建筑的,又是回迁房,品质难测。

此回迁房看似单价比某城一手挂牌价便宜快一半,但不表示它真的「便宜」。因本质上,它和某城是不同的产品。

当然,这个房有个明显的优点:「总价优势」。

回迁房的3房是90平米,某城是115、119平米,而某城目前沒看到2房的产品,故回迁房的2房&3房因和某城相比,有明显的总价优势。

在二手市场销售时,如果沒有严重的质量&管理问题,则较好销售。

但简言之,如果你朋友真的沒有其它房子可买,才需要考虑这个案子,它未来一定会涨,但市场上应该还有许多胜于它的选择。

以上,说明完毕!

2.「家庭房贷过高」是经济的杀手?!学员B:大家都贷款,都去还房贷了,是不是消费都少了?抑制经济发展。部分人因为有多套房产,资产增加了,势必增加高层次消费,刺激经济发展。这两者之间真不好判断到底哪个作用更大?我倾向于后者,但无法厘清。

Art:「大家都买房,钱去还房贷了,因此无力消费了」这个逻辑很盛行,但其实是个有大问题的逻辑。

沒有考虑「时间顺序」并「倒果为因」,房价上涨的起因,通常是政府「降息降准」or「其它宽松货币政策」。

第一个问题:为何政府要执行「宽松货币政策」?

答案:因当时民间「缺乏消费」。

政府希望把贷款变得很便宜很方便,让人民纷纷借钱买东西,而因银行最喜欢贷款的项目是房贷,所以房价因许多人贷款购买而上涨。

在这个阶段,「房贷」沒有排挤掉任何消费,而是「创造」了消费,因市场上本来就「消费不足」。

标签

接著,因民众们纷纷借钱买房,使得房地产业有能力发工资&多雇佣员工。更由于采购许多上游的产品(钢筋、水泥、卫浴设备、家具等),让这些产业也都纷纷有能力发工资&多雇佣员工。

整个经济体「买东西」的循环才正式启动。

这些领了工资的中产阶级,逐渐增加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消费:买车、买衣服、吃大餐、让孩子学才艺等,才将「消费」的力量扩散到其他日常生活领域。

在这个第二阶段,「房贷」的确有可能替代掉其他领域的消费,但以此来说明「房贷」伤害实体经济的成长,其实是「倒果为因」,没搞清楚状况。

因如果没有「房贷」刺激第一阶段的买房消费,市场上「根本没有消费」,「根本没有人买东西」。

如果不是「房贷」刺激第一阶段的买房消费,不会有企业加薪or增加雇员,市场上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根本没有消费」,「根本没有人买东西」的状况。

也就没有第二阶段:「消费的扩散」,也根本无须讨论房贷是否排挤了其他领域的消费。

举例:

你带着100元,开着车要到10km外唯一可以买食物的超市买东西,但路上车子没油了(没有「消费」)。

你只好花钱买「汽油」(房贷),你花了50元加油,让你勉强开到超市。

此时你会因只剩50元能买食物,而认为50元的汽油钱不该花吗?当然不会!

因如果没有这50元的汽油,你根本没有食物可买。

此时如果有个位高权重的学者,用漂亮的图表&丰富的历史数据告诉你:

过高的汽油费支出,会让你无法有足够的钱买食物,长期你可能会因为营养不良,而损害的健康。

你会认为这个学者是独具慧眼or纸上谈兵?当然是纸上谈兵!为什么?因为如果你不花这50元汽油费,你半口食物都吃不到。

你面临的决策前提是:只有先花50元的汽油钱,才能买到食物。而不是:不论你花多少汽油钱,你都能买到食物。

但在真实世界里,「数字型研究者」常常踏进这种误区,常常因没弄清楚「时间顺序」。

所以会倒果为因,得出包装的很漂亮却错的很离谱的结论,和各位一起警惕。学员B:经老师这么分析就明白了。

以上,说明完毕!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