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他只有小学学历 却成了月薪7万元的企业高管……

2021-11-05 18:17    

最近,在杭州市萧山区,发生了一件事。当地一家企业,引进一名物流方面的“高级人才”:清华大学工商MBA硕士毕业,拥有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北京户口……单从这些头衔来看,确实高级,所以给的月薪自然也不低:7万元。

但这人入职后,十多天,人们就产生了疑惑:这么一个高级人才,表现出来的能力,却似乎不大相称。再一查,发现他所有提交的证件,居然是假的。他其实只有小学毕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究竟该怎么看这件事?已阅君今天来聊一聊。

这个职位,究竟怎么到手的?

这事传出后,引起不少议论,甚至有不少人在网上嘲笑。这“笑”,很有道理。

凡是应聘,不说笔试,总要面试的吧,面试他是怎么过的?凡高薪职位,专业能力很重要,小学学历够用吗?就算他面试时表现得很好,HR难道这么“水”,不会去网上查查他证件的真伪……这么多关口,身为只有小学学历的他,究竟是怎么过的?

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究竟是怎么一一完成的,现在已阅君领着大家来看一看。

在前段时间,因为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印章罪,伪造身份证件罪,被公安机关逮捕,被检察机关起诉,并站到了萧山法院的被告席上。在庭审中,从求职到应聘成功的整个步骤,渐渐“露出水面”:

第一步:他在电脑上制作了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等知名高等院校的硕士学历证书和毕业证书,以及执业资格证等;

第二步:将自制的“简历”发到各大求职网站;

第三步:不少猎头来找他,并推荐了萧山这家企业;

第四步:第一轮面试,面试官是这家企业的几个高管,大家对面试的结果比较满意;

第五步:公司负责人第二轮面试,结果也很满意,而且双方谈妥的薪水是税后每月7万元。

经过这五步,他就入职了。

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但如果光是“笑”,还不够。看上去很简单,对不对?

要以为这些关口任何人都能过得去,这恐怕太简单了。否则,只怕人人都能挣高薪了。

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他至少要过“四关”。

第一关是猎头。所谓猎头,是帮助优秀的企业找到需要人才的人。一般而言,既然要向企业推荐,猎头公司通常要对此人进行调查,别的不说,对方提交到网上的学历证书,至少应该上网去查一查真伪吧!

显然,这家公司的猎头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调查,甚至连最简单的敲敲键盘,动动鼠标都没做,就这么向萧山这家公司推荐了。

第二关是这家公司“HR”,在组织面试,向公司高层推荐之前,他也应该进行核对,但问题是:这一关好像也形同虚设。

第三关是这家公司的第一轮面试。其实,既然是招聘公司高管,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考察专业能力,但此人能轻轻巧巧过了,还让高管们满意。再加上后来十多天,人们就发现他的能力不够,可见这场面试的侧重之处,并没有放在正确的“点”上。

第四关是公司负责人的第二轮面试。这场面试,谈了些什么,不得而知,可能重点也不在专业能力上,更可能在谈工资的价钱上。而且从后来开的月薪来看,这场面试最主要的,只怕谈的还是薪水问题。

就这样,此人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地得到了月薪7万元的薪水。

从这一戏剧化的过程,大家也能看出:此人能顺利得逞,不外乎情商很高、沟通能力挺强、心理素质强大等一系列因素。但设置的这四个“关口”没起到作用,只怕还是主因。

他为啥没被以“诈骗罪”起诉

如果这事仅仅这样,还只能算偶发事件。所以,笑之外,还要看得更多。

但接下来的事,就叫人瞠目结舌了:此人种种造假,之所以被发现,是在他入职之后,工作表现让人生疑,于是公司人事就开始查,结果发现他所有递交的材料全是假的。

于是,这人离职了。但是靠着伪造的文凭、证书,到手的钱却不少,才干了半个多月,就拿到了4.7万余元。

露馅之后,此人不收敛,屡屡得手:2016年3月份,他成功应聘入职深圳某大型企业高管,2016年4月20日离职;2016年5月份,他又应聘入职天津某投资集团公司高管,2016年6月8日离职……差不多属于“干一票就走人”的那种。

聊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奇怪,这人不就是个“骗子”吗?怎么能骗这么多家,骗完了后,怎么还没人来找他?

假文凭在社会上泛滥,已成一大痼疾。

这就涉及到一个法律上的漏洞了。

在民间,对这种伪造学历、各种资格证书的人,往往称之为“骗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罪名:诈骗罪。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却够不上诈骗。

目前的法律规定,伪造学历、证书,最能够沾边的的罪名,就是合同诈骗。但合同诈骗罪是在订合同时,告诉对方种种假事,来骗取钱财。关于劳动合同,并不适用这个罪名。

所以,他是以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印章罪,伪造身份证件罪,被公安机关抓获的。被起诉,也是以这个罪名。

聊到这里,大家想必就知道了:一旦这种人入了职,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其实通过法律,他所能受到的惩罚并不多。或换而言之,这方面主要的“把关者”,应该是企业。这也不难理解,到底人合适不合适,其实只有使用者才知道。

择人择才,究竟该如何选择

笑完了,也许大家会觉得,这家企业的HR、高管、负责人都是容易被骗的人,甚至内部管理不够完善等等。

但已阅君却觉得,对这件事,应该看得更远。

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不够完善之处。

但是,如果认为这些的高管、负责人,都是轻而易举能被骗的人,那只怕是大错特错。要是这样的话,只怕这些企业不见得能活到现在,更别提能开出月薪7万元了。

那发生这种事,又是因为什么呢?

好多年前,电影《天下无贼》播放后,人们记住了一句话:“二十一世纪什么最珍贵?人才呀!”

对人才的重要性,很多地方、企业都充分意识到了:争抢人才,甚至为此不惜付出高薪,也就成了常见的事。

问题的关键是: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才?

到目前为止,这个答案还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人才就是适合这个岗位的人,有些人则认为,话虽这样说,但判断是不是人才,总要有个标准,至少学历、文凭、资历等,是很好的证明。

这也就是争论了很多年的“择人”和“择才”之争。

在已阅君看来,这两者其实不是同一纬度的问题,前者是判断标准,后者是判断方式,角度不同,根本没法争出个结果来。

但不管怎么说,如果从好的方面来看,发生这种事,背后其实有个逻辑:现在企业竞争,越来越重视人才。

求之弥切,往往会失之明察。

世上的事,往往一体两面,单从现象看,萧山这家企业是吃了个亏;但从深层次来看,这却反应了当前企业对人才的渴求。这种事所以会发现,不过是因为对人才太过渴求,结果在某些紧要关口放松了,这显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尚大有可完善之处。

在这里,已阅君希望:企业不要因这事改变态度,要继续愿意为人才付出重要;同时也要完善内部管理,不要让人利用了法律上、管理上的可乘之机。

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明白: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努力是有前途的。萧山这家企业虽然上了当,至少人家为了人才,愿意付出这么多钱。从之后的情况来看,也可看出,人才在就业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很多表面看来是坏事的事,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其实也不见得是坏事,这难道不是吗?发生了这种事,除了觉得诧异外,还应该看到:现在社会对人才的大门,敞开得很广。

这次可能上当,难道不会吃一堑长一智?下次补上漏洞,找到的不就是真正的人才了吗?这世上很多事,往往是“螺旋式发展”的。光觉得这事好笑,其实远远不够,更要看出培养自己的能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