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古代官员上朝,语言不通怎么开会的?没有统一的语言吗

2021-11-05 19:08    

在皇城上朝的大臣反倒不必太过担心,因为历朝历代都有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而外地偏远地区的士子想要做官,就要加倍学习官话。

首先,什么人能入朝为官。我们都知道,考上了可以做官,但是这只是有做官的资格,能不能做还得看有没有缺,在这之中又有京官和外放。毫无疑问,外放占绝大多数,能去上朝的绝对是最小的那部分人,而能跟皇上对话的,就更少了。

古代上朝

其次,有没有官话,有。即使各地方言有差,读书的时候基本字词的发音还是相似的,更何况一般考上的,熟读诗书,应该也有所纠正。

再次,历来考试,南北有偏见,特别是清朝,大家都知道入朝为官相貌有影响更何况语言。也就是说,如果你考上了,还有官做,那么如果你口音很厉害,外放,回老家,不太厉害,干的不错,京官或者翰林院,主办文书工作,看看能不能改改,等过了重重筛选,皇上应该都能听懂了,如果是康熙,本身还会几门语言,那就更好。看现在的考生把自己改造成啥样,你就会明白比起数年寒窗苦读,练一口皇上听得懂的语言不是什么难事。

历代主要有夏商—夏言;周秦汉—雅言;魏晋到宋—正音;元—特殊时期;明清—官话。基本从上到下有传承,有影响,但本身也在变化,可以辨认为都是“洛阳音”。即便某些朝代,比如唐,首都不在洛阳附近,那即便说当时的首都音也是要被人耻笑的。这些“普通话”最主要作用是用来读书,不是口语。类似现在香港地区,读书发音和口语还是很大差别的。

正音

还有官话讲不好可能都当不上能上朝的官,科举中有一关是殿试,通过会试的各位考生这个时候要接受皇上亲自进行的面试,这时候需要人反应敏捷,思路清晰,胆大心细,口齿伶俐,还得长得帅,所以官话说不好,就有可能拿不到一个好名次,以后能进入中央的机会就少之又少了,所以说,朝堂之上的那些人,大家说的都是官话,可能带点口音,但是至少互相之间都明白。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