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科技 >正文

航空维修企业精细化管理方式

2021-11-05 22:24    

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 。“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

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 精细化管理就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所以,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

一、精细化管理的含义与基础

对于什么是精细化管理,我的理解是:企业管理是对企业中“人”和“事”的管理,是如何将“人” 与“事”结合。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形式,当然也是对“人”和“事”的管理 ,只不过是精细化的管理,是对“人”和“ 事”的精准、精确、细致、细化的管理。构筑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第一,把企业中的“事”精细化。企业中的“事”包罗万象,有“ 大事”有“小事”, 有“急事”有“缓事”,有重要的“事”有不太重要的“事”,有的“事”一人负责就能完成,有的“事”需要多人才能完成。

精细化“事”就是在对“事”整体考虑的前提下,对“事”进行“原子化”分解和整理。“ 原子化”分解就是把“事” 分解为象原子一样小且相对独立的单位,分解到一个人能够完全完成的地步。

第二,培养职业化的“人”。职业化就是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包括工作素养、工作行为、工作技 能的职业化。工作素养包括工作的意识和思想等,工作行为包括工作的语言和动作等, 工作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和人际处理技能等。

当“人”的工作意识、工作思想、工作语言、工作动作、工作技能都达到规范化、专业化程度,按照精细化的制度、流程完成工作,那实现精细化管理就有了“人”上的准备。

第三,编写精细的管理制度,梳理完善精细化 的流程,打造适合的信息系统,做到制度与制度之间、流程与流程之间无缝连接。第四,用制度、流程、信息系统将“人”“事”结合,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事事完成的情况有人检查,事事完成的步骤、结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原子化”的“事”,职业化的“人”,完善 、精细的制度、流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匹配与联结,是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从而也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细致性,企业管理的细致性,主要是侧重于技术层面和细节,体现在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包括人 员安排、工作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价等。

通过业务流程的精细化设计,使每个工作流程 形成一个个紧密相连的管理闭环,使员工更为明确地认识工作目标,有效地提高工作效 率。通过对各项工作标准、考核标准的细化和量化,使各项工作纳入标准化、程序化、 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可操作性就是要求企业 的各项工作目标具有可实行性和有效实现性 。这就要求在制订各项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 上,要注意实现工作目标所具备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客观环境等因素,不可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盲目提出无法完成任务的“大口号”,以免使企业员工疲劳应战而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二、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1)工作目标清晰化、明确化

清晰的工作目标是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明确管理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责任机制,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此外, 除了有清晰明确的工作目标外,企业工作目 标的制订还必须合理,即要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又要满足客户的要求,否则目标难以实现。

(2)工作方式科学化

泰勒认为, 最好的管理就是一种真正的科学,它 建立在明确的法则、规章和原理之上。

只有在确立了科学的原则、原理、方法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构建科学的企业管理理论体系,才可能真正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需求的管理理 论,并以此为基础,富有实效地加快企业工作方式科学化的进程。

(3)工作组织系统化

一个科学的组织系统为企业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由于企业各业务部门各自独立地掌握各自部门的状况和管理信息,各业务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职责交叉和信息不畅通的现象。

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设计一个开放的、依靠内部各子系统的协调行动而自行运转的系统化组织,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

(4)管理资源使用最大化

企业为了实现好的效益,需要拥有必需的管理资源,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员工。员工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到 企业工作的开展,也对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起到制约作用。

二是:拥有开展工作所必需的各种信息资源。企业的各项工作必须具有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是:各类经费和资金,如交通、通信器 材、办公房屋和办公费用等。由于各种资源在实际中总是有限的,因而,如何使各种资源 发挥最大效益,就成为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1)管理理念的创新

任何不适应都是从理念层面或者价值层面开始的 ,同样,任何变革也都是从理念层面或者价值层面开始。

因此,企业的管理理念再也不能一直扎根和禁锢于传统的观念、假设和政策上, 必须获取和适应全新的价值理念,打破陈旧的观念,克服官僚习性和僵化的文化,营造积极创新的思维和态度,结合客观实际,努力吸收借鉴成功经验,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实施企业精细管理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即创新管理理念。

(2)提高管理意识与能力

所谓管理意识,是指管理者能够自觉运用科学管 理的思想方法和原理原则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智慧、欲望和冲动。

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求企业的员工要更新管理理念,而且还需要具有掌握信息技术条件下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让企业员工从思想上主动接受新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效率。

(3)标准化整合工作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以工作中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实践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对其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 和规范,以获得最佳效益的工作。

企业的标准化整合工作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管理范围内的所有管理事项,采用标准化原则进行协调、统一处理后,制订并形成管理标准体系,把孤立的、分散的管理事项汇集成整体管理模式,形成相互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使之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一致性。

对企业工作的每个环节,各项工作为什么干、如何干都规定得十分清楚和详细,整合的目标是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工作目标。

(4)实现信息、制度和人才的有效保障

企业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信息化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劳动方式的同时,也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资源,已获得普遍共识,在这样的社会中, 及时抓住信息就能把握主动权,而信息闭塞则势必会失败。

信息意识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有充分的制度保障,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制度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德国学者柯武刚等人认为:制度的关键功能是增进秩序,秩序鼓励着信赖和信任,并减少着合作的成本。进一步说,制度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手段,离开了制度的管理必然是混乱的、高成本的。

此外,企业的员工是第一要素,只有企业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才能落实,才能体现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四、精细化管理在定检维修过程的方法探索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过程,在定检维修过程中,我们也在积极探索着更加有效的方法,我们相信过程的精细化对大规模的 4C、8C 检的如期出场及节能增效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维修工作前,我们协同各部门做足准备工作。例如:从工具的准备,单卡与指令的阅读,航材部门提前订购重大改装项目所需的航材,后勤生产车辆的保养,乃至质量部门关于人员资质 的授权等等,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我们力求准备工作顾及到定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

维修过程中,我们协调各部位灵活地依据维修时序,严格的保证维修进度。维修过程才是管理的中心环节,我们设立现场项目经理负责制,严格履行班前安全教育会制度,坚持班后工作总结制度,严格监控航材领用退还制度等等。

基于此,我们不仅保证了几十次定检维修的定期出场,同时,也为继续深化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定检维修工作完成后,我们要求各部位负责人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研究维修过程中各个环节更具体更优化的方法,要求放行人员写业务技能经验交流文稿,着重培养员工的专业素质,追求细节专业化。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粗放的经营管理付出的代价比比皆是,精细化不是新鲜事物,却又是新鲜的事物,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个阶段的重点,更是贯彻全局、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我们相信:精细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