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在北大,每个人都“跨学科”

2021-11-06 02:40    

未来的世界复杂多变,新的学术发展和突破往往出现在学科交错的边界,跨学科已成为必然之势。为了培养“引领未来的人”,北京大学设立了多层次的跨学科本科教育项目,无论是跨院系选课、辅修/双学位,还是跨学科项目、跨学科专业,每个人都在享受着跨学科教育,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成才之路。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几个研究生物课题的物理学家,经济学奖获奖者研究的是心理学和经济分析相结合的“行为经济学”,看起来不合常理,实际上正显示了跨学科视野下的新突破。

以往,学科越分越细,学科内的知识逐渐丰富。但实际上,这个世界不是按照学科分的,它是综合的。未来的世界复杂多变,很多新的学术发现和突破恰恰发生在学科交错的边界。要“培养引领未来的人”,北大致力于不断创设推动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条件和氛围。

事实上,北大的每位同学都在享受着跨学科教育。

作为综合性大学,北大专业分类细致,学科实力强劲,跨学科教育形成“强强联手”的效果,而不是概念式的“蜻蜓点水”。

那么在北大,可以怎样跨学科呢?

最基本的是课程层面,每位同学都要修12学分的“通识课”,在“限选课”和“自主选修课”部分则可以自由选修其他院系课程。2016年教学改革之后,北大开放了全校性跨院系自由选课。

根据兴趣自由选修其他院系的课程,容易只学到一个点一个点的知识。而正在建设的课程模块正要改变这种知识“单打独斗”的情况。若对这个方向感兴趣,则可以选择该方向的课程模块,里面包含有一组相关的课程,可以让知识“成团”。

(注:部分课程可能略有调整,以实际发布的课表为准)

假若除了本专业对另一个方向兴趣浓厚,那么辅修/双学位便是最佳选择。

在此之外,更具融合性的则是交叉的跨学科项目,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有“古典语文学”项目和“思想与社会”项目等。“思想与社会”项目融合北大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优势,涵盖了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等方向的课程。

当更符合学科结合优势和社会需要的前沿方向出现并成熟时,北大便将其设立为跨学科专业。以往,跨学科是将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放在一起,而设为专业,一个人就能拥有这些不同的背景。

为了用更新更专业的技术去保护中国众多的文物,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化学基础方向)应运而生。研究他国历史必须懂得他国语言,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本身就有天然的关联。整合科学专业促进生命科学和其他定量科学之间的融合,探索学术前沿……未来,可能有更多的跨学科的项目,有更多的项目变成跨学科专业。

这些跨学科专业是目前已经显现出迹象的方向,如结出的几个果实,但北大更致力于提供跨学科学习的土壤。未知的方向无法提前设计,而也许就在学生跨院系选课中,某些学科的碰撞就会产生出新的方向。

正如旨在“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元培学院,学生们可以由自身的学习和兴趣出发,让学科之间自由地交融。

假若用美食打比方,跨院系选课就像是吃一种主菜,再加一个小菜调剂一下口味;辅修或双学位相当于吃一套西餐再吃一套中餐,而跨学科项目或专业更像是创造了一个新菜,比如西式菜的中式做法。

跨学科教育绝不局限为几个跨学科专业,更多的,是尚未成形的多元碰撞。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跨学科学习将长期存在。这意味着多样的选择。

多样化最终就是个性化,不论志趣如何,都能在北大里找到自己的成才路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接触不同的领域,看世界便多了一个角度。

今天,你跨学科了吗?

附 / 践行跨学科学习法,只需要明白这五点

文 / 陈素封

芒格、西蒙与马斯克跨学科学习各有法,我个人最喜欢西蒙跨学科学习方法,皆因西蒙留下大量的文献、著作与演讲,有两本传记和无数论文,成长足迹清晰,跨学科路径分明,是普通人最容易跟随学习的榜样。

以下是我根据西蒙相关文献整理汇总的学习方法,也正是我在践行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启发。

一、找到大问题。

尝试寻找一个你感兴趣且值得你继续投入时间的大问题,这个大问题最好是「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基础性问题」。并且,你相信解答这个大问题能造福他人,激发起你的内在动机,引导你能有多种可能性的迷宫中进行着漫长而愉快的搜索,贯穿你的一生。

这种问题类似于安猪老师在 2016 开智大会提到的大问题:它们往往是困难甚至极端的。在极端假设中,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发现,而这种极端问题导致一些延伸问题,让我们在更深层面去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当我们往深层次走,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本质,我们的行动方案和最终结果就会有更长期的价值。

如何确定大问题?西蒙提出了五条参考标准:

1.这个问题的解答可检验。

你的解答不能只通过你的个人经验来验证,而是能用事实、数据来检验。例如日心说。

2.这个问题的解答有价值。

如何证明解答有价值?西蒙的回答是:如果把解答发表在一家有声誉的期刊上,至少有两个人索取论文复印件。个人觉得这样有难度,建议找到顶尖同行,争取认同。

3.这个问题的解答具有美学价值。

理性的认知必然是通过感性的认知而普及的,大问题的解答必须能感性美,然后才有认识的价值,不然会有另一个更美的解答取代。例如爱因斯坦的等式 E = mc² 。

4.这个问题的解答能推动科学进步。

这些大问题处在学科的中心或者学科交叉边缘,一旦解答能给人类带来启发,带动技术进步。例如人工智能就是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设计学等学科的交叉大问题。

5.这个问题有解答的可能性。

你需要思考,这个问题是否付出价值相称的努力就能找到解答,如果不能,你就要深入思考:是否是时机不对?现在不能解决,以后技术成熟就能解决?以往是否有类似的大问题可以用现在其他学科知识来解决?

根据这五条标准,西蒙确定了他的大问题——「人类问题解决」。

二、表征大问题。

表征(representation)是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意思是将概念用不同的学科知识的弹性迁移,在多种相似情境制造共性,抽取出概念的核心。

小问题用具象表征即可解决,大问题就需要运用高级的抽象表征解决

例如你小时候学「 1+1=2 」你可以用手指表征,两个手指摆在一起,再合起来数,就能轻易解决问题,但这种表征只是适合辅助理解问题,一旦要上升到「242+349=?」这种难度,你就再不能借助具体情境的表征,需要利用抽象表征。

所以,人类将各种大问题表征为更有助于人脑记忆与思考,更能批量解决问题的形式,例如数学等式、符号标记、摘要排列、示意图等。抽象的层级越高,可解决的问题就越多。

掌握大问题表征技能,关键在于掌握足够多的抽象模型,利用不同学科知识重新表征所问题,生成问题表征信息,并把不同的表征联系起来,改变问题的表述方式,突破学习最难的关卡,从而解决问题。

西蒙一生围绕大问题不停在政治、数学、心理、计算机等领域来回探索,一生共拿了 9 个博士学位,就像学会了凌波微步,在学科森林肆意穿梭,毫无压力。

大问题表征就像一条线,跨学科就像一颗颗珠子,把珠子串成项链,问题往往就解决了。

西蒙是如何表征大问题的呢?

西蒙的大问题表征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组织决策——人的决策——人类问题解决。

西蒙的大问题原来是「组织决策」,后来发现,「组织决策」往往是「人的决策」,而人的决策问题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中心问题,任何单一学科都无法独立承担这一重大的基础性问题研究,于是,西蒙尝试用其他科学知识解答。

在尝试过经济学与管理学后,西蒙转向心理学,用人类认知与计算能力有限提出满意理论,后来又发现已有的心理学也无法深入解释人类决策机制,萌生用计算机科学去模拟人的思维过程,此后西蒙研究的大问题表征为「人类问题解决」。

如此可以发现西蒙问题表征的过程:先用不同学科知识表征大问题,在学科内遇到瓶颈时,不但不会囿于学科知识而停顿,而是继续走出圈子,用更广阔的思路解决大问题。

由此可见,问题表征既拉开大问题的广度,也能扩展大问题的深度。不同表征下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可形成了大问题研究的多个层面,不同层面的研究相互支持,从而形成对这一大问题更全面的理解。

三、迁移学科方法

大问题之所以成为大问题,核心在于问题的解决难度,你需要不断迁移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敲碎它。

在迁移其他学科方法之前,你必须至少掌握一个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该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才有迁移学习的资本与方法。你要明白,你面临的是别处学科的壁垒,如果锤子不够硬,裂缝也敲不开。

一般情形下,一个学科往往具有自己的传统方法,但久而久之传统方法会成为该学科研究拓展的桎梏,研究者有路径依赖,往往难以创新。这时,你就要不受任何学科传统方法的束缚,大胆借用、移植其他学科的方法。

学习多学科的好处就是不同学科解决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如果能综合运用,往往能打开单个学科的困境,就像你要做一把椅子,你仅有锤子还不够,你还需要锯子、钉子、刀子……

西蒙用这个方法,成功在管理学和心理学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西蒙为解答大问题「组织的决策」学习管理学,发现传统管理学概念混乱,不符合科学法则,于是决定开辟新途径,找出新的研究方法。

他借助社会科学的操作主义方法,对管理学中各种概念,如目的、过程等做出操作化定义,让其符合经验观察结果或状况,为其创立以决策为核心《管理行为》组织管理理论奠定基础。

再如西蒙在为解答大问题「人类的决策」学习心理学,发现传统心理学的两个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均存在问题,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思想、意志和意识不可观察,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感觉、思维和知识理应是心理学关注的核心,两个学科相互打架,非 A 即 B ,面对这一困境,西蒙决定采用新方法——借助数字计算机来解决人的思维与认知活动。

他认为计算机对符号的记录、储存、复制、转移、删除等基本操作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相似,可以像研究动物那样研究计算机,便依照人类在解题、下棋等典型智力活动中的方法,编写了各种程序,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思维与认知,观测计算机在不同模式刺激下的表现来研究人类的决策,最终,西蒙实现了对思维的经验研究,构建出关于人类思维和认知的经验科学。

四、重新定义概念

所谓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的流动,像活水流经一个个池子,形成了一个个学科。重新定义概念是将自己知识池子的水活动起来。

进入新领域,首先面临着如何处理概念的旧定义,而概念的知识往往与特定的学科知识传统紧密相关,对概念重新定义有助于摆脱这一学科知识传统的束缚,带来更多创造性的成就。

如何重新定义概念?

很简单,把原有学科中关于此概念的知识内容转换成多个学科中的知识内容。

例如西蒙重新定义情感。情感在心理学文献中被定义成与人类思维理性相对立的概念,或者说情感是非理性的。但西蒙认为情感与理性并非对立。

「情感是动机的主要来源,它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目标上,而且情感会有助于对其激起的目标进行积极的相关思考。」因此,西蒙把情感定义为「中断系统为响应突发强烈刺激而启动后产生的行为」,这样,情感就可以成为计算机认知模型能够处理的对象,实现了由心理学到计算机科学关于情感概念知识的转换。

概念的转化,不仅让旧概念更清晰明白,而且可让新概念应用到新学科,获得更多启发,从而解决问题。

五、同行合作交流

一个人学习未免过于无聊和单调,好的学习者善于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者合作交流,取长补短,融合百家之所长,实现知识在不同合作者之间频繁而密集的流动、转换,从而实现知识创新。

如果将知识定义为水,学科定义为格子,学科知识就是冰块,你需要做的就是用热水来融化冰块,使之一体。

为此,西蒙提倡作出各种尝试。

1.提倡结交朋友。

西蒙如此形成朋友的好处:「你会发现所有你需要的程序都储存在你的朋友之中。只要你不过多干预,这些程序会富有创造性和富有成效地执行任务。」逐步结交你可能感兴趣的领域中的朋友,这些朋友会让你被动了解领域中的真正重要的和惊人的进展。

当然,这里说的朋友是指与你旗鼓相当,或者水平高于你的朋友,这些朋友可能会成为你的贵人。如果你水平不足,又想拼命想挤入某个圈子时,你就注定是个旁观者。

2.提倡与人合作。

西蒙把与合作者看成是具有头等意义的「启发式」,与这些精力充沛、聪明睿智、博学多才的人进行合作受益无穷 例如他就与纽厄尔合作构建计算机模型,西蒙善于程序设计的策略思考,纽厄尔善于精于用计算机程序语言实现策略,二人互补知识结构和关注点,促进了知识在他们头脑间迅速转移,创造出一系列思维模型。

3.提倡加入或创建跨学科小组。

这个跨学科小组要求成员对不同学科有相当的专长和良好的基本知识:可能是数学,可能是计算机,又或者是艺术设计,如果他们只对学科感兴趣而未曾深入研究,那就很难激发出新的思维。

4.提倡跨学科争论交流。

创新知识得到认同需要过程,在此期间,有关这些知识的内容、理论前提以及形成知识的方法都会受到质疑。公开而理性的争论,有助于完善知识内容,建立更可靠的理论前提和澄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而实现知识由创造者向学习共同体转移。学习争论的结果除了帮助学习者完善内容和澄清问题外,还扩大创新知识的影响力,实现知识转移。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