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心理 >正文

周晨燕——“跨界医生”如何为爱化缘?

2021-11-06 13:55    

我于1997年硕士毕业后留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开始从事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的治疗,今年5月份调到四川省人民医院继续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的临床工作并兼任医院的慈善管理办公室主任。

从2005年开始为白血病孩子到处募集治疗经费开始,至今我已为1800多名(人次)患者(已不仅限于最初的儿童了)筹集各种救助治疗费用近2200万元。2012年4月开始引入志愿者活动,目前已安排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220次左右。因此,近段时间有不少人试图为我作个定位,问我到底是医生、爱心人士、社工、还是志愿者?央视有报道称我为“最美‘富婆’医生”,其实我更喜欢某基金会与我合作募捐时的一个说法——“跨界医生为爱化缘”。

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白血病患儿查体

我不是专业的社工,对社工专业也只是一知半解,但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工作中与病患、家长们的接触甚多,用医务社工的语言来讲就是我最接近大家要落的“地”,所以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大地的需要与诉求”。

我一直比较相信中国的一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节”,所以“大地”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也就是经济援助了。试想当一个家庭连治疗经费都无法筹措而面临因贫失治时,再专业的社工去对他们进行所谓的危机介入也好、行为治疗也好,收效一定是事倍功半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从2005年开始为贫困患儿筹集治疗经费,而对志愿者进入病房以及之后开展的各项心理辅导等工作在2012年之后才逐步落实。

和海峡两岸志愿者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开展志愿活动

进行了这么多年的医疗救助工作,关于医疗救助方面有一点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1、社会救助的理性原则

目前西部地区贫困家庭比例较高,一些灾难性重病的治疗费对于一般工薪阶层来说都十分昂贵,对于贫困家庭则更为艰难。因此,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患儿一旦确诊,家长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商讨是否开始治疗,而是拔打不同的新闻热线、社会义工组织等。而媒体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报道(常用“数十上百万的治疗费让这个贫困家庭一愁莫展”等语句)也对公众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经常出现两种情况:第一,公众已麻木了,对所有报道无动于衷,对患者家庭没有任何帮助;第二,公众轰动了,大规模的捐助迅速到位,这本是件好事,但由于这种操作并不规范,所有捐助会捐至家长私人账上,家长携款而逃,患儿失治而亡;或是患儿本身所患疾病为治疗希望极低的类型,在救助过程中也没有医生的正确引导,而公众又盲目听从媒体所宣扬的“有钱就能治愈”慷慨解囊,最终患儿不治身亡,公众便有受愚弄的感觉或是对医院发生误解,产生社会不良情绪,并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作为医生,我们希望能救治所有疾病;但是作为医生,我们更清楚不可能救治所有疾病。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有约30%的疾病不能确诊或是无法成功医治。那么,当我们的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等远远不足以救助所有疾病患者时,我们不得不面对十分为难的局面:一方面生命是平等的,是无价的,人人都该救;另一方面,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治愈希望大的患者进行慈善救助,理性地选择部分患者,寻求各种社会救助渠道,力争所有的爱心慈善捐助不被浪费。

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帮助患儿家长申请救助

在救助工作中我们强调的最重要一点,是除了要为患者负责外,更要为所有慷慨解囊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基金会负责,更得对得起他们每一分的付出。所以,客观地将求助对象的真实情况包括治疗前途向公众展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向求助者(家庭)强调他们的困境虽值得同情但不是社会与他人的责任尤为重要,加强患者的教育是为了让他们以感恩之心来对待今后可能受到的救助。

2、医疗救助资源的合理运用

以我从事的儿童白血病的治疗为例,国家新农合政策规定的定点医院在四川省有十几家,但有一半以上的基层医院不具备足够的儿童白血病治疗经验及条件,即使部分基层医院按照卫生部规定的临床路径用药,也会由于医生对化疗的尺度掌握不好,或是出现并发症时无处理经验,导致出现高、中、低危分组错误等情况,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而耽误了患儿的治疗,所以,急性白血病的确诊及MICM分型应在具备一定经验的三级诊治中心进行,初期的强化疗及巩固治疗也均应在这类医院中进行,只有当较强的化疗方案完成后,患儿进入长期维持治疗阶段方建议回当地医院(仍应在三组医疗中心的指导下完成),以利于节约医疗成本。

曾有某基金会救助一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原本在省内几家医院都能够治疗的患儿们,被用专机转送到北京接受治疗,产生了全体患儿及家长们包括志愿者的所有食宿、往返交通等等费用,着实令人心痛。我曾给基金会负责人算过一笔账,他们救助了二十几名患儿的费用如果在成都治疗可以救治五、六十名同样的患儿,资源没有被高效使用实在是可惜。

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孩子们一起过六一儿童节

我的观点是,应最大限度地促进医疗资源匹配和经济资源高效使用,即有的疾病在下级医院是完全能够胜任治疗的,不能因为有了经济救助就一定要转入上级医院,浪费医疗资源与救助资源;而有的疾病下级医院明明没有治疗能力,也不能因为有经济救助就冒然在当地治疗,而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2012年“成都好人”颁奖晚会现场3、如何有效地将医疗救助与社会救助相结合

社会救助机构应与具备一定能力的医疗机构合作,由一批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工作人员组成专业的队伍——社会救助机构人员负责有效地寻募资金,资金由医院专款管理,以保证用于患者的治疗,并向社会公开;医务人员理性地选择病患,并为患者构建就医治疗绿色通道,确保治疗中合理用药。

以下有几点体会供探讨:

(1)救助的患者一定要由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及医务社工来选定,因为只有他们才清楚治疗前途,也只有天天与患者家庭打交道的医护人员、社工才真正了解到其家庭是否贫困,所需救助费用是否真实(单靠当地民政部门的贫困证明往往有不少弄虚作假现象发生)。

(2)救助费用一定要打入医院专用账户或第三方基金会账户,无论治疗花费怎样,一定不能给患者家属结回现金,以免发生携款不治或治疗费挪用现象。

(3)医院一定要给予高度支持,建立绿色通道,同等条件下确保救助患者优先入院,不要浪费所有爱心人士的付出。

(4)医生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及爱心,不能因为患者有了捐助就滥用药物,一定要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做到既成功治愈患者,又尽量节约,以便有限的资助发挥更大的作用,救治更多的病患。

(5)一定要向患者家长强调先自救才有人相助的道理,不能助长其一切该由民政部门或是其他爱心机构负责的思想意识;一定要让家长明白孩子的疾病不是别人惹的祸,任何人都不欠他们,以避免出现爱心救助申请不成功或是救助资金用完后家长闹事(在成都市不止一次出现过这种事件)。

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受到国务委员接见4、有效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

有一些疾病在当地的医保政策中可报销一部分,医疗救助只用弥补所剩余部分即可,还一些疾病的救助本身就有不少大型的基金会有固定的救助项目,比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救助,如果合理利用各基金会的救助项目,常见的四种简单先心病在四川地区其救助资源是远远高于全省的医治能力的,也就是说,完全可以达到只要能治就有资源的程度。

一点题外话,我在华西时几年来一共救助了1604例次患儿,救助经费为20,988,657.71元,最后由于各基金会的信任,在儿童救助方面已到了 “只要想救就能找到资源”的“沛雨甘霖”境地,因此我愿意留下已经“成熟的战场”给曾经的同伴继续坚守下去,而我则选择转身投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这个新的战场去“开疆扩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得到救助。

在央视参加“发现最美心灵使者”节目5、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少人只看重“大钱”不在意所谓的“小钱”。曾经有位华西二院的专家要求我帮某种疾病的患儿找点救助,我“历经艰难”耗时半年多为他找到一家基金会,同意资助十名患儿,一人一万元。结果,当那位“高尚”的专家听说后不屑一顾:“一万元能做什么事?!我一个要十万!”我当即对他吼了回去:“你一分钱的信用与信誉都没有,哪个疯子傻子会拿十万元给你去做人情!” 而现在,我所在的省人民医院已经开始为同类患者逐步找到救助渠道(虽然很少,但在起步),那位专家仍旧没有找到他的“十万元一人”的出资方。

有一些爱心人士,从几年前开始,每月一、两百元地捐款,坚持不懈;有的人自己在做小本经营艰难度日,但每积累一点钱就捐到我们的爱心账户上;有的白血病患儿家长,在孩子出院结账时将剩余的一点钱捐出来让爱心延续……

最近我统计了一下从今年五月份调到省人民医院以后,截至十月底,我们一共救助了患者(已不仅限于儿童了)172人次,金额950,298.45元,真的是一算把自己都吓了一跳。而这个数据中,最令人感动的是有52人次的爱心人士捐助了52,105.00元到患者的住院费中,有102人次的患儿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爱心现金资助17,580.00元,这些平民英雄们才是支撑着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在央视参加“2012我们共同发现”节目

周晨燕,临床医学博士,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血液肿瘤副主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理事,四川省慈善会理事。医者仁心—将精湛医术与慈善公益完美契合,是“央视最美心灵使者”,也被称为 “最美跨界医生”。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