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美媒:美实现首次“二手”飞船搭“二手”火箭入太空

2021-11-06 16:15    

12月17日报道 美媒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功利用回收火箭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了经过翻新的“龙”货运飞船。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15日报道,15日上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埃隆·马斯克通过在美国政府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使用经过回收的“猎鹰9”号火箭,取得了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功。

报道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恢复使用40号发射台,运送了两吨多的食品、补给和科研装置。一年多前,“猎鹰9”号在一次例行地面测试中爆炸,导致40号发射台严重受损。最近几周,五角大楼的一些高层采购官员也接受了利用回收火箭投放军事物资的想法。

在一周中经过三次发射延期后,这次发射是回收飞船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所谓的“通过飞行考验”的火箭首次搭配。在天空中飞行约2分20秒后,9个主发动机按预定计划停止运行,二级发动机继续运行将飞船推向太空深处。在飞行约9分半钟后,飞行控制人员确认飞船已按预定计划进入轨道,并开始在太空中滑向空间站。

不过,展望2018年,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开始搭载美国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之际,马斯克的管理团队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领导人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行业和政府专家说,从发射风险到辐射危害,再到着陆时的难题,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计划在技术和政策方面都面临美国太空计划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艰难决策。

报道称,在2018年一季度,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团队还将寻求展示“猎鹰9”号火箭发动机最新型号的安全性。这种新型发动机可将动力提高10%。公司的一位女发言人说,新火箭的设计“是对‘猎鹰9’号的最终实质性升级”,它将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未来多年的主要运载工具”。

这位女发言人说,最近在对这一新型发动机进行测试时发生的事故,预计不会影响NASA和该公司的其他任务。她说:“我们有时间在投入使用前完善发动机。”

NASA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是否批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猎鹰9”号仍在发射平台加油时就让宇航员进入太空舱的计划。传统做法是在加油操作结束后才让宇航员进入太空舱。NASA内外的许多专家都对这一计划提出了安全方面的担忧。据业界和政府官员说,NASA尚未就此做出最终决定。

另外,NASA的独立安全监督机构也对飞船在公海安全降落的能力表达了担忧。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过去曾说,“龙”飞船是“为成为有史以来最安全的人类太空飞行器之一设计的”。该公司正与NASA合作,“以确保满足所有安全要求”。

携带“龙”货运飞船的“猎鹰9”号火箭15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网站)

【延伸阅读】美俄共建月球“深太空门户” 供人类登陆火星停歇

人民网讯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27日表示,将与俄罗斯航天局(Roscosmos)合作建造一个月球“深太空门户”。目前建立这个月球太空站还处于概念阶段,它是最终把人类送上火星的长期项目的一部分。

美国航空航天局代理局长罗伯特·莱特福特当天说,“美国宇航局很高兴看到国际上对向深层太空进军兴趣的增加,这是推动人类太空探索的新的一步。” 莱特福特还说,门户的概念实际上是“降低探索活动的成本,使之能够持续下去的一个环节。”

门户工程的理念是在环绕月球轨道上建立一个太空港,用于深层太空探索活动的一个停歇处。(老任)

【延伸阅读】日媒:美国借民企加速推进太空开发 试图甩开中国

9月11日报道 日媒称,继发射火箭和小行星探测等业务之后,美国企业着眼于商业化太空旅行,民间的技术和资金也开始在空间站开发领域活跃,拟加速推进太空开发。与冷战时期前苏联一样不计成本的开发不同,美国希望通过民间力量提高开发投资效率,甩开中国等竞争对手。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9月11日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近期决定延长美国初创企业毕格罗宇航公司为国际空间站安装的伸缩式模块的耐久度试验,该试验于2016年启动,已取得良好结果,NASA将探索更长期利用的可能性。

毕格罗计划最早2020年在绕月轨道设置民间空间站——供太空游客停留的“太空酒店”,该空间站将作为月球开发和火星探测的中转站,还计划用作燃料基地,而伸缩式模块将成为民间空间站的基础。

报道称,国际空间站预计将在2028年结束运营,民间的开发竞争会更加激烈。太空初创企业Axiom Space公司计划在国际空间站上连接本公司开发的模块,最早在2021年开展停留型太空飞行服务,该公司CEO迈克·苏弗里迪尼表示“我们正在和想参与载人航天的多个国家进行讨论”,专门运营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研究平台纳诺拉克斯公司CEO杰弗里·曼伯则表示“我们积累了低成本运营空间站的技术,在国际空间站公布结束时间后,会立即着手推进民间空间站计划”。

此外,在国际空间站和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高度2000公里以下的“近地轨道”区域,被各家企业视为收入来源的太空旅行等新业务的扩大受到期待。此外,企业还设想利用空间站的3D打印机,使其成为受托制造小型卫星等的“太空工厂”。

着眼于“太空经济圈”,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正讨论制定载人飞行的相关规定。联邦航空局副局长乔治·尼尔德表示:“能在几年内整理出最低限度的规定”。

报道称,民营企业加速参与太空开发的背景是火箭发射价格的降低,主导了“价格跳水”的是美国初创企业Space X。截至目前,该公司在2017年已经成功进行12次发射,并且接到了未来几年的发射订单。Space X预定11月试射大型火箭,还把2020年定为实现火星飞行的最近目标。 

报道称,美国宇航局的太空研究预算每年约56亿美元,近年来始终保持近似规模,目前这一预算是民营企业赖以生存的收益源泉。美国政府计划把有限的预算用于火星探测等对更远区域的探测,在月球和小行星等靠近地球的区域以政府和民营企业合作为主。美国政府2016年批准美国机器人初创企业月球特快探测月球,还制定了包括小行星在内的太空资源开发相关法律。此外,宇航局还为行星资源等2家企业的调查活动提供资金。

报道称,中国正在追赶美国。中国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目标,计划最早2022年建设自主空间站。此外,中国还将为希望参与卫星运用和太空研究开发的新兴国家提供服务,正探索将不同于美国的经济圈扩大到太空。虽然中国的投资规模还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但计划在国家主导下进行探月和火星探测。

毕格罗的创始人罗伯特·毕格罗表示:“中国的执行能力现在是全球最高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加速推进开发”。

Space X正在开发的载人宇宙飞船示意图(《日本经济新闻》网站)

【延伸阅读】日本公布太空政策:登月球 参加美军太空战演习

12月1日报道 共同社11月29日报道称,从11月28日公布的修订后的日本政府基本太空政策路线图大纲来看,日本正计划首次参与由美国军方发起的多边太空战演习。

根据该路线图修正案草案,日本还想与美国合作,将本国宇航员送上月球表面。

据日本政府官员说,政府计划12月1日将该草案提交太空政策专家会议讨论,并在年内获得通过。

根据草案内容,日本自卫队的目标是加入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在明年秋天开展的施里弗太空战演习。

这一多边计划自2001年以来就在运行,演习内容包括模拟应对电子干扰和参与演习的国家卫星遭袭的情况。据信,这类情况将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成为切实的威胁。

资料图片:日本太空飞机概念图。(日本《朝日新闻》网站)

【延伸阅读】美媒:中美在太空领域竞赛依然胜负未分

11月23日报道 彭博新闻社网站11月21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在太空领域的进展有可能很快赶上美国,但就外太空的商业未来而言,中国的优势并不明显,胜负依然难分。

文章称,中国仅用了20年就建立起有理由说是世界第二先进的太空计划,仅次于美国。

文章称,重要的是,要记住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就外太空的商业未来而言,中国不只与美俄政府竞争。真正的竞赛是与灵活的私营企业,比如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蓝色起源公司竞争——在这里,中国的优势体现甚微。

较之于中国,美国的太空计划的确似乎停滞不前。自1972年最后一次登月以来,美国人就没有离开过近地轨道。国际空间站——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科学仪器——利用不足,重返月球的计划在过去20年举步维艰。更糟糕的是,由于预算问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建造新火箭和乘员舱把美国人送出地球轨道的行动拖延了多年。

与此同时,中国在2003年成为第三个用国产火箭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它在太空运行一座小型空间实验室并策划了探测器登月。中国还着眼于更为雄心勃勃的目标,包括收回月球样本任务以及建造和运行载人空间站等。如果美国领导的国际空间站没有被置换或者延期用至2024年以后(目前没有这个计划),中国的空间站将是人类在太空的唯一前哨。

文章称,中国似乎在遵循NASA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制定的模板,即由简单的人类太空飞行向建立探月工程和最终空间站发展。即使中国最大胆的计划——为行星际太空飞船研发核动力火箭发动机——也不是新想法。从1955年至1972年,美国开展了核动力火箭研究,国会在1973年因经费问题取消了这项研究。

文章称,目前,最具创新性的太空旅行研究已经转移至私营部门,尤其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商业火箭不仅降低了发射到地球轨道的成本,而且这也是该公司希望研发更大火箭的前奏,以在本世纪20年代末之前把人类送往火星。这要比中国政府支持的计划实现同一目标早很多。

同样,杰夫·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成功试验了新型火箭发动机,它会有助于从2020年开始在月球表面建立永久驻地。此外,私营的比奇洛航天公司正计划在5年后把一个充气太空居住舱送入月球附近的轨道。

文章称,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私营部门取得的成就远早于NASA的长期规划(只要规划存在)并且低于NASA的预算。据NASA的一项研究结果说,它需要17亿至40亿美元才能研发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只用了3.9亿美元。

文章称,中国政府不是不知道私营太空部门比国有太空机构有优势。最近几年中国批准了几家公司经营太空业务,它们都与中国的太空和军事部门关系密切。在中国政府和中国的私营公司进行首次尝试前,知名私营太空企业,比如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早已超越了地球轨道。在这场太空竞赛中,胜负依然未知。

【延伸阅读】美媒关注中国大学生模拟太空生存:自种小麦做馒头花卷

7月26日报道 美媒称,从头开始研磨小麦,吃用自身废物种出来的蔬菜,炸虫子做晚餐:太空中的生活并不像野餐一样美妙。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7月20日报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4名学生于7月9日进入密封舱,接替上一批学生模拟太空生存,并将在里面呆200天,靠自己在密封舱中种出来的食物生存。他们在这个宽敞得令人惊讶的1600平方英尺密封舱中生活了2个月。在此期间,密封舱居住者每周在微信上写日志。与电影《火星救援》很类似,这些日志也是主要关于种植、准备以及处理食物的。

密封舱被称为月宫一号,分为三个部分。密封舱首席科学家及设计者刘红5月份表示,这个项目是中国开发远距离太空探索太空船内部可持续系统的一部分。刘红1994年在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进行太空生命维持研究,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再生生命维持系统,这是她于2004年开始的月宫一号项目的核心技术。

报道称,中国近些年对空间开发雄心勃勃。中国明年计划首次对月亮背面进行探测,希望在2036年前实现宇航员登月。另外,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希望直接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竞争。

在5月10日开始的第一阶段,4名参与研究的学生描述了如何从零开始制作食物——从头开始用种子和自己的排泄物当肥料培育粮食作物,排泄物通过发酵用于植物舱中的作物,创造生命循环。

北航硕士研究生及研究小组成员高寒5月17日写道,研究人员在两个植物舱中种植了小麦、土豆、胡萝卜、菜豆和洋葱,团员每天都会给植物浇水,调整红灯,这些植物是他们主要食物来源。高寒在5月23日的日志中写道,他们第一顿午餐做了有青椒、茄子和猪肉片的地三鲜,尽管不太清楚猪肉从何而来。

小麦成熟后,研究人员进行收获,脱粒、筛选,然后做成各种复杂食物:馒头、花卷以及饺子。另一名研究人员刘佃磊6月3日写道,他们还试图用小麦做成面条,但是未能成功,因为面粉不够精,麦糠太多,面条难以成形。

大多数团队成员偶然的蛋白质摄入来自黄粉虫。研究人员说,这种黄色虫子在试验中有“三个任务”,刘佃磊6月24日写道:它们消耗不可食用食物,产生植物所需的二氧化碳,最后,为研究人员提供蛋白质。

报道称,在密闭设施中维持生命并不容易,但是研究人员可以浏览网络,玩飞镖,空闲时还可以绕圈走。刘慧是第一批在密封舱生存学生的队长,她说,在最开始的对密封舱的满怀激动之后,有时会在一天的工作之后感到“有些情绪低落”。

在密闭舱室里,研究人员想办法对食物进行创意。7月12日最新的日志显示,目前的舱员用小麦做了“生日蛋糕”,以豆子做“蜡烛”,庆祝一位成员的生日。

报道称,目前的团队离开之后,第一批团队将返回密封舱再呆105天,两个团队将总共在密封舱中呆365天。(编译/魏晓慧)

7月9日,两名第二组志愿者在进行换装和消毒后准备进舱。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