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房产 >正文

什么事让万科、Mirvac推得那么卖力?

2021-11-06 17:31    

文 / James Tong

我知道,本期这个话题,大家肯定都听过,但澳房汇的读者中,有兴趣去深究、或者讨论的恐怕不会太多。

这就是“房屋是用来住,而不是用来炒”。因念叨得多,它快要成为“老”话题了。

大家之所以兴趣不大,也许是因为这事在大众层面,基本上是遵纪守法问题,应该怎样做,由政府说了算,大家能贡献的“智慧”不多。但是在我研究一遍后,发现即使在澳洲这样的自由市场经济里,它还是有一定商业逻辑的。在未来,它将成为事实,并且常在我们身边出现,因此,有必要整理一下和大家分享。

在中国,最大房企万科的董事长郁亮昨天(21号)宣布,要恢复住房的居住属性,回到房地产的初心,而且万科要做全球领先的住房租赁企业。他们大力推的产品,叫长租公寓。今天,万科的股票涨停板。

在澳洲,著名的房地产企业Mivac的董事总经理Susan Lloyd-Hurwitz则宣布,他们的“Build-to-rent”项目,已经获得投资者的支持。这是为澳洲的房地产市场开了一个新类别。

Build-to-rent,在美国也叫做Multi-family,也就是多户长租公寓的意思。它是由一个大的投资机构,开发并持有一幢公寓大厦,并且雇请专人招租管理,给投资者长期稳定的回报。

这件事最大的障碍,就是投资回报,在八月份刚推出时,业界是不看好的,因为澳洲公寓的租金回报,普遍只有3%左右,怎么可以吸引资金呢?

Mirvac要做的是建一个投资Build-to-rent的俱乐部,由UBS操盘,集资1亿6千4百万,第一个项目建在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目前DA已获批准,257套公寓,将在2020年完工。另外还在策划三个项目,总值达7.5亿澳元。投资回报预料将达4.5%以上。

新州和维州政府马上表示大力支持,并成立工作组专门帮助推进,而有了4.5%的回报承诺,支持的意见也逐渐增多。因为目前来说,4.5%回报是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的分水领,尽管商业地产回报较高,但是,由于业主一般要给15%-20%的优恵去吸引租客,而一但有大租客流失,损失将很大,把这些都算上可能回报也只有5%;而build-to-rent的出租率预计会在95%以上,在银行利率和债劵回报保持低位的环境中,这样的长期回报还是吸引的。而在大的经济危机来临时,这样的投资会是很好的避险资产。

在美国,如黑石,GreyStar等知名投资机构已经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比如在纽约,2016年的时候,黑石集团就一掷53亿美元,买下PeterCooper Village和Stuyvesant Town.在欧洲和日本,这种Build-to-rent已经有非常多的案例。

即使是澳洲,其实早就有类似的产品存在,比如学生公寓,英联邦运动会的运动员村等等。

不少人来澳洲玩,已经懂得租住服务式公寓,因为出入自由、可煮食、而且租金便宜。Build-to-rent实际上是把租约大幅延长,服务全部改为自助而矣。

从Mirvac所获得的支持度来看,Build-to-rent项目的推出是如箭在弦了,还有不少发展商在跃跃欲试,等待的只是法例逐渐完善。大家已经不是在讨论做不做,而是怎样跟政府要多些优惠,比如便宜的地价和税收的减免,令项目更容易达到4.5%或以上的回报。对发展商来说,在正常的项目之外多几个这种项目,还有一种好处叫规模优势,这一招在Project Home的行业里已经是运用得非常好。

最后一个问题,这种房地产会否成为主流,以后就没人买房了呢?在中国我不知道,在澳洲,也许会产生以租房为荣的潇洒一族,但很长一段时期内,应该也不会取代传统的房地产模式。为什么?我们只需关注一点,新州大基建计划要花750亿,政府预算中靠的是买房印花税、地税,如果没人买房,这些投资如何回收呢?

澳房汇出版人,澳中第一产业理事会主席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