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庚子之乱中的华勇营,600人甘愿为英军卖命

2021-11-07 00:22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九十三):嗟来之食。

甲午战争爆发后,一败涂地的清廷留下的不仅是创伤,割地赔款的背后是迫在眉睫的危亡意识的觉醒。袁世凯作为此次战争的亲历者,编练新军的欲望也更加强烈,李鸿章麾下北洋集团的武毅军、定武军逐渐崛起,张之洞领衔的南洋集团也在积极打造南洋新军,也就是湖北新军的前身自强军,但是就在清廷紧锣密鼓地编练新军之时,洋人也在编练着为其所用的清朝雇佣兵。

光绪二十六年的盛夏,在天津城墙上拼死抵抗清军,突然发现多个方向上的敌人,是和他们一样的清朝人。这支服装奇异的雇佣兵隶属于联军中的英军,带着铜扣的黄色军装,在颈部和手腕处收的很紧,小腿至脚腕处扎着蓝色的绑腿,看起来十分精干。他们端着清一色的来复枪,冲锋的时候发出低沉的怒吼声。参加攻占天津城的这支清朝雇佣兵,最早是在光绪二十四年组建,这一年的冬天,占据威海卫的英军迫切需要一部分兵力拱卫这座军事重地,在照会清廷之后,英军麾下的“华勇营”正式组建。但是随着招募的开始,英军便违背了约定,招募范围早已不再限制于山东,而且最终的招募人员高达600人。

但是这支600人的华勇营,尉级以上军官却均由英军担任。这些清朝雇佣兵之所以愿意加入英军的阵营,更多的是因为吃穿上的优待。华勇营官兵在伙食上,肉类、蔬菜、面食以及米饭敞开供应,夏季和冬季两套常备的军服,甚至还有齐全的礼服,在600人的规模中还配备有军乐队、卫生队以及翻译等。在接受了英军严格的正规训练后,这些清朝雇佣兵的战斗力超群,但是实战中不仅考验的是训练成果,更多还有底线的试探,毕竟这些官兵将面对的是名副其实的自己人。

光绪二十六年的初春,英军鲍尔上校率领400余名华勇营官兵第一次执行任务,军纪严明的华勇营士卒最终兵不血刃的将2000余名集聚的义和团拳民驱散,但是在一个月后迎接他们的则是鲜血的洗礼。在一条干涸河床上的接触战,华勇营官兵在救下一名英军少尉后,己方有3名雇佣军受伤,20余名义和团拳民伤亡,此时一个身影穿越火线来到华勇营驻守的阵地前,华勇营官兵认出这位老汉是一位士兵的父亲,老人是担心儿子安全,特意前来报信,说大批义和团拳民正在赶来,让他抓紧逃走,但是儿子告诉父亲他宁愿坚守在阵地。直至入夏,英军才宣布在历尽坎坷后,终于穿越清军与义和团的封锁,开赴紫竹林战场支援联军,但是这里的英军,实际上正是200余名华勇营官兵。

最终,这支华勇营作为联军的生力军,经常冒死打头阵,不仅甘愿在战况惨烈的前线为英军卖命,而且在紫竹林战场与清军最精锐的武毅军积极作战,损失惨重但是死战不退,最终武毅军兵败,统领聂士成战死,华勇营在交战中战勋卓著,为此在两年后有12名华勇营官兵前往英国参加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这是作为战士的荣誉,也带着难以名状的悲哀。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