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文物介绍——西汉黑漆朱绘六博具

2021-11-07 00:22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它一般髹(xiū古代称红黑色的漆)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从新石器时代起,中国人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漆器一般指涂以透明或不透明漆的某些木制或陶瓷、金属物件。中国古代漆器的漆,是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天然液汁。漆树产于中国,约10年树龄可割取树液──生漆。

漆器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首先须制作胎体。胎为木制,偶尔也用陶瓷、铜或其它材料。也有用固化的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胎体完成后,漆器艺人运用多种技法对表面进行装饰。漆器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抛光到可与瓷器媲美。漆层在潮湿条件下干燥,固化后表面非常坚硬,有耐酸、耐碱、耐磨的特性。我们祖先制作的优美绝伦的漆器,像陶瓷、丝绸一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六博棋是古代棋戏的一种,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都非常盛行。这种棋由两人玩,双方各有六枚棋子。其中各有一枚相当于王的棋子叫“枭”,另有五枚相当于卒的棋子叫“散”。行棋在刻有曲道的盘局上进行,用投箸的方法决定行棋的步数。据现代棋史学家的研究,这种古老的六博棋实际上是世界上一切有兵种盘局棋戏的鼻祖,诸如象棋、国际象棋、军棋将棋等等有兵种的棋戏,都是由六博棋逐渐演变改革而成。

春秋战国时期,六博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娱乐活动,当时称博戏。秦汉时期,博戏更加流行,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如汉代的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很喜爱博戏。西汉时朝廷里设有博侍诏官,善博的人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并受到人们的尊敬。汉代还出现了专门研究博术的人和著作。

六博棋亦称博戏或陆博,出现在春秋战国以前,《楚辞·招魂》中记载了六博棋的形制和比赛方法:“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其中的“六簿”便是六博棋。

六博棋由棋子、博箸、博局(棋盘)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散(五枚)。因为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两队人马竞赛,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六博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置对方于死地。

六博的发明很早,据研究,最迟不会晚于商代。东汉以后,六博棋开始衰落,玩法逐渐失传,现存的有关史料零云散星,语焉不详,如何投掷著、茕,如何行棋,已不能详知。六博棋玩法失传的原因,可能与人们对它的改造有关。因为到了东汉晚期,围棋日渐流行,而六博棋棋道相对简单,具有赌博性质,其衰落也就在所难免。但后来人们仍能见到它的影子,“博弈”一词中的“博”就是指六博棋,“弈”是指围棋。

同时,历史在前进,战争形式也发生着改变,早期六博棋的六个子代表的战斗要素,也已经不能满足当时人们通过其学习兵法和磨练智慧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进一步改造它,增加棋子,规范棋局,逐渐演变成古代象棋的雏形,直至唐代牛僧孺将其改造为现代象棋的雏形。后来经丝绸之路传至西方,被西方文化改造,形成现在的国际象棋。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创造的。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

西汉黑漆朱绘六博具,汉长沙马王堆汉墓陪葬品,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六博至迟在春秋时即已出现,战国时很流行,秦汉墓中,曾多处出土,皆不全。此六博,是局、筹码、棋、骰和博具俱全,实为难得。

博具盒边长45厘米,高17厘米,盖高4.5厘米。此博具包括博局(棋盘)、棋、直食棋、筹码、骰及博具盒。博具盒,正方形,盒底四角有平足。盒外黑漆,内朱漆。盖呈盝顶形,盖顶锥画飞鸟、云气,并夹杂朱漆绘几何图案。盒内嵌放平板式博局,通体黑漆,再用朱色双线勾出格道和图案。格道按照曲道格式,用刀刻成规矩形纹槽,再把象牙条嵌入槽内,四角有用象牙薄片剪帖的鸟形装饰。盒内一端有穿孔,内置活动木栓,可取出博局,盒内隔成长方形、方形、椭圆形格子,分别放置六白六黑棋子十二枚,二十枚直食棋,十二枚长筹码,三十枚短筹码以及骰子、割刀、削各一件,骰为木质,余均为角质。骰为十八面体,通体髹深褐色漆,每面先阴刻篆体数字一至十六,后用朱色填字和勾划每方边线。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