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财经 >正文

中国的苏宁 Vs.美国的Best Buy

2021-11-07 01:38    

2011年BestBuy关闭了在中国BestBuy(百思买)旗下的9家店,2014年卖掉其在中国的所有业务,包括五星电器(FiveStar),给浙江佳源集团后就正式撤离中国。留在中国的印象可能也就剩下这个可以让中国消费者抓狂的中文名–“百思买”,让你想个几百遍都不知道买还是不买!

5年的时间里,BestBuy到底是什么情况?是不是真的就像江湖盛传的那样沦为了亚马逊的展厅,要寻求破产保护了?为了让枯燥的数据和商业策略变的生动,不妨拿大家所熟知的苏宁来做个对比,毕竟BestBuy在美国的地位就如同苏宁在中国一样,都是以销售电子电器类商品为主的大型商超,都在积极的应对在线零售的冲击和战略转型。不一样的是市场和消费者。

进入主题前,我先要声明一点,此文并不是在对比两家公司运作的优劣或成败。因为市场不一样。就零售市场的进化而言,美国零售市场处于成熟阶段,竞争的焦点在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上;中国零售市场则处于成熟的前一或两个阶段,成长和集中期,此刻渠道的深度,广度,触及消费者的能力是重点。所以,不能简单的以下面的数据来下结论说优劣或成败。

那就先从营业收入开始吧!其实,BestBuy在2014年完全撤离中国的同时也关闭了在土耳其和英国的所有业务。专心致力于北美市场。2017财年,总收入是$36.2billion美元,其中8%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看来,BestBuy还活着。

苏宁的主营业务是零售,有5%的营业收入来自中国大陆以外的香港和日本。在产品类别上,两家公司没有明显的区别,都是以电子消费类产品为主。不过,苏宁的业务开始呈现多元化,以红孩子店为载体,快速进入母婴市场。苏宁易购网店也有一定的平台相关收入。

大家一定很好奇BestBuy是如何在众多大零售商寻求破产保护时存活下来的!

那来看看增长率的变化。从2013至2017财年营业额的复合增长率1%看,我想用一个字来形容BestBuy的主要成果是-“稳”!最大的贡献是来自于113%营业利润的增长。也就是说,营业支出在4年间有大幅度的下降和控制。

2012年9月,BestBuy任命了现任的CEO,HubertJoly。在加入BestBuy前,Hubert曾担任麦肯锡的Partner和多家跨国公司的BoardofDirector,具备深厚的财务,咨询和实战经验。更有勇气的是在一个最差的时间点接受了一个被所有人f都不看好的公司的CEO职位。Hubert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稳住BestBuy,停止下滑的局面。主要策略包括:1.优化成本。包括人力成本,2014年初,BestBuy裁员近2000名中层领导,将部分空缺用来雇佣了具备丰富电子产品知识的一线员工[1]。2.减少对债的运用。3.提升消费体验。提供会员专属服务;顺势而为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线上下单,店内发货的便利性。(这在中国消费者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事,因为在中国网购的送货根本就不是问题。我只能说但凡是一张白纸上开始做画总是比修改一副已经完成的佳作上来的容易)。4.比价。重新审视定价方案,对比亚马逊的价格,力求价格具有竞争力。5.优化供应链。6.开店中店,以此吸引更多人进店。与Apple,Samsung,Sony和HP等主要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在店中设置展位。2014年,三星在美国的实体店也因为于BestBuy合作而开到了1400家[2]。

BestBuy在过去5年的成功存活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则是的股价较五年前也有超过200%的升幅,每股盈余升31%。

相比较在中国的苏宁,伴着中国经济大环境的高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过去5年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3],苏宁的营业收入也达到每年9%的增长。然而,营业利润,净利润有大幅度下滑。可见相比较在美国的同行,苏宁在运营,成本控制,支出管理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这也体会在了下面多个重要指标上。

从利润的角度看,美国的BestBuy比苏宁相比是更赚钱的。如果有去了解过美国各大零售公司的财报,会发现通常他们的利润空间通常会在20%~30%左右。作为以电子产品为主的BestBuy毛利率保持在24%左右是一个相对正常的比重。而且除去所有成本和开销,Bestbuy的净利率在3%也是就一个良好的情况。苏宁要面对的是利润率和效率的双重压力。

从财务和资本负债上来看,苏宁的运作对借债依赖性很高,愿意承担高风险。从过去4年的负债股权比率的下降趋势看,两家公司也都有在努力地减少对债的依赖。其实债务本身没有好与坏,就跟药一样。时间和用量对了,就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在目前实体零售被电商冲击快招架不住,后院再起火-因高额债务产生的利息都还不上时,就很有可能会要破产保护了。因此,从数据上看到BestBuy在努力还债的同时,也在增强利息备付率,从2014年的16倍增加到目前的26倍。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数字。

从运作效率上看,苏宁的收帐非常及时,而且库存周转也快。但回到整体的资产周转率上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

两家都是上市公司,从管理有效性上看,自Hubert上任后,BestBuy的管理层水平有明显提升。表现在高资产收益率和高股东权益回报率上。

那么接下来的5年呢?两家公司的发展会是什么趋势?BestBuy在新的5年计划里透露其将定位在科技专家的角色去帮助消费者更好的认识和使用新的科技产品,拉动增长的动力包括:新兴智能家居家电的普及,加拿大和墨西哥市场的推进及全渠道运营。相对于继续扎根在电子产品和深化用户产品服务的BestBuy,在中国的苏宁,正在全面扩大产品经营范围和渠道。一个做深,一个做广,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策略,拭目以待下一个5年的成效。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