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科技 >正文

共享单车投放过量 真如朱啸虎所说“ofo和摩拜合并比较理性”?

2021-11-07 02:44    

时至今日,在大多数一二线城市的街头,已经随处可见横七竖八的共享单车。据交通运输部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数量接近70家,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600万辆,注册人数超过1.3亿人次。如此大量的车辆投入城市街道,造成了城市的不堪重负,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在内,全国已有12个城市先后宣布暂停共享单车的新增投放。

但仅仅暂停新增投放还不够,最近一段时间,部分城市继续加码措施,对共享单车企业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上海要求共享单车需要上牌照,厦门划定专门区域停放共享单车,深圳也将于近期召开听证会针对共享单车管理立法。

这难道真的验证了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及合伙人朱啸虎日前在腾讯2017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说的,共享单车“大城市投放量已经饱和”,而合并是头部两家企业“比较理性”的选择吗?

各地加码措施严管共享单车

在各地监管部门提出的暂停新增投放共享单车的公告中均指出,共享单车在提供市民出行方便的同时,企业无序竞争、过度投放及乱停乱放等问题突出,给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及市民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总的来看,“不堪重负”是各地暂停新增投放的主要原因。

以深圳为例,根据深圳市交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深圳经营共享单车企业共8家,车辆规模约89万辆,注册用户量达2200万人(含重复注册用户),日均使用量约543万人次。

上海的情况更加严重。日前,上海市政府发布最新数据显示,自去年4月起摩拜单车在上海开始投放共享单车开始,目前在沪运营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数已达13家,累计投放车辆达到178万辆(含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约6万辆)。

过量的单车投放,带来的城市管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深圳市交委等部门与企业通过多种措施维护管理单车。截至2017年9月底,企业共清理整顿违规停放、安全隐患、不能提供服务及未配备卫星定位智能锁的车辆超过52万车次,其中清理整顿违规停放车辆约43万车次、安全隐患车辆约2万车次、不能提供服务车辆约5万车次,未配备卫星定位智能锁车辆约1万车次。

深圳一城中村门口无序堆放大量共享单车 张国锋/摄

但仅仅暂停新增投放,并不能完全解决已经存在和即将发生的共享单车管理问题。近期,多地开始加码措施,对共享单车进行严管。

10月底开始,厦门相关部门着手开展共享单车整治行动,并成立共享单车行业管理领导小组,提出将在厦门投用电子围栏技术,引导用户规范停车。在管理办法未正式出台前,被收缴清理的共享单车一律不退还给相关企业。

上海日前出台的共享单车新政中,明确规定共享单车应当经上海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取得非机动车号牌。

昨日下午,深圳发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方案,重点从企业的进入与退出、车辆投放规模、运营服务规范、考核奖惩机制四个方面,就违规停放、押金退还等提出明确管理要求和处罚规定,并将于下周一与深圳市城管局、深圳市公安交警局联合举行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重大行政决策及立法听证会。针对近期频发的押金难退问题,管理方案中规定,逾期不退还押金的,最高将罚五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新规的出台,并不是“休止符”,而是考验政府管理创新的开始,是激发共享经济“再出发”的一次重要契机,共享单车企业洗牌在所难免。据深圳市交委透露,目前,七彩单车和小驴单车两家企业已经退出深圳市场。

朱啸虎再提ofo和摩拜合并

在各地政府频频出招的当下,靠野蛮投放抢占市场的做法已经行不通。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就曾表示,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共享单车数量已经达到供需平衡,精细化运营应是各共享单车企业下一步努力的重点方向。

也有一些单车企业表示,正在将新增投放的重点转移到海外城市。小鹿单车就表示,战略调整拓展海外市场,暂停北京地区的运营。

然而,除了ofo和摩拜外,其他共享单车企业的出海尝试,在不少人眼里看来,只是掩饰生存危机、麻痹自己还有希望的做法。对于除ofo和摩拜之外的其他共享单车企业而言,被收购或许是他们继续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而近期朱啸虎的发声,以及永安行与哈罗单车的并购,给了他们一丝希望。

日前,朱啸虎在被问到ofo和摩拜是否已经到临近合并的阶段时,回应表示:“大城市投放量已经饱和,合并比较理性。”

朱啸虎坦承,当时提两家合并是在一个小型闭门会议上。“大城市的共享单车投放量已经过量和饱和,当两家差距不太大时,合并是比较理性的。”

就在一个月前的苏州,当朱啸虎接受媒体采访时还专门对二者合并的消息进行“辟谣”,并表示合并“这个事情还没有谈”。

今年9月,朱啸虎在出席一场会议时表示,ofo和摩拜两家公司占据了整个市场95%的份额,但依旧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运营,想盈利只有两家合并才有可能。至于“谁合并谁”的问题,朱啸虎表示这对资本来说并不重要。

在头部两名玩家是否合并一事仍在争执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首宗并购案例——永安行与哈罗单车宣布合并,被视为是中小单车企业被收购的希望之火。

但分析两者并购的原因,会发现其实并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一方面,永安行作为上市企业,自行车和有桩单车是它的主营业务,扩大共享单车比重有利于它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哈罗单车尽管线下投放量比较大,但实际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合并可以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永安行的重要股东是蚂蚁金服,而哈罗单车的几位创始人都跟蚂蚁金服有联系。

永安行与哈罗单车的这次“抱团取暖”,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并不代表其他中小玩家也可以有同样的结果发生。独立互联网分析师张旭就表示,未来巨头收购长尾或小的共享单车企业的情况很可能不会出现,合并只会发生在巨头和巨头之间,小的共享单车企业也可能会发生合并。

倒闭潮早于并购潮到来

并购潮还未到来(或者可能不会到来),在众多尾部玩家还在期待被收购、市场还在议论头部玩家的并购之前,共享单车的倒闭潮却已经在袭来。

今年下半年以来,众多二线共享单车玩家包括小鸣单车、酷骑单车、小蓝单车等频频曝出押金难退问题,更加引发全社会对共享单车进入清场阶段的关注。

在政府层面要求逐渐“去押金化”、“押金专款专管”等要求下,面对迟迟无法爆发的用户规模和头部两名玩家的绝对优势,即便是如市场投放量达到70万、单车质量和用户体验都受到用户追捧的小蓝单车,都已经难以获得融资。押金难退,或许正在验证,这些企业在资金链环节已经出现问题。

还是以小蓝单车为例,今年2月在宣布获得4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后,小蓝单车团队一直在寻求B轮融资,但过程非常不顺利。期间,曾经一度传出小蓝单车将被摩拜或者永安行收购,但最终没想到的是,它被哈罗单车截了胡。

在小鸣单车和酷骑单车两名二线玩家相继出事后,小蓝单车也在10月加入了押金难退的行列。受到资金链短缺的影响,据透露,小蓝单车的代工厂无法交货,导致小蓝单车5月对外宣传的新车一直无法投放市场。之后的押金退还环节,全国累计投诉量已经超过2000件。更让人担心的是,小蓝单车在成都的3个维修点有2个已经撤走,剩余的一个也没有人工作,其在成都的共享办公室也多日无人上班,甚至拖欠了房租。针对成都的问题,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表示是“搞笑的谣传”,但对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和退款难的问题并未作出回应。

曾承诺11月10日前退款完毕的小蓝单车,据悉,截至今日仍未退还完毕,且有大量用户退款信息被删。这让人想起更早前出事的酷骑单车,历经两个多月仍未退款完毕,最终引发用户上门排队退款,酷骑方面以炒掉CEO和放出即将被收购的消息暂时收住了舆论。尽管目前还不能断定这些玩家即将倒闭,但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而诸如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等尾部玩家,则因为资金断裂,已经退出了市场。事实上,对于巨头来说,很多中小企业不具备被收购的条件,它们的规模小到可以忽略。而共享单车用户的重叠率很高,并购并不能带来用户增长。此外,各个共享单车企业所拥有的单车形象千差万别,收购后可能对品牌形象会产生负面影响。

有业内人士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采访时就直言,截至各种新政出台之前,共享单车行业一直处于烧钱模式,迟迟未能找到盈利模式。而在投资人眼中只有市场占有率,这就是恶性循环,情况越不好的越融不到钱,越融不到钱情况就越不好。这也是很多后面的玩家为了维持账面上的现金流,会挪用用户押金的重要原因。

这意味着,在无法与ofo和摩拜做出差异化的单车和运营路线,而投入资金和单车投放量也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等待这些后面的玩家的,只能是死亡的结局。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