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抗战胜利后,百万日本侨俘滞留待遣返

2021-11-07 02:5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表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订无条件投降书。当时,滞留在中国的日本侨俘多达350万余人(不含被押往苏联的日俘59.4万余人),其中东北地区的日本侨俘约为140万人。对数百万日本侨俘的遣返,成为战后亟待解决的遗留问题。

日本向中国东北大肆移民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觊觎朝鲜和中国东北。1894年甲午战争前,在中国东北从事商贸活动的日本人很少。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在中国通商、开埠、关税等特权,1902年在东北的日本人有1000余人。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俄手中攫取了旅大地区的租借权和从长春到旅顺的铁路及附属地。为强化殖民统治和扩大侵略,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出现“满洲移民论”,主张向中国东北移民。之后,日本开始在满铁附属地和关东州等地进行移民试点。到1930年,日本共向东北移民21万余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并扶植伪满洲国,这为日本大规模移民创造了条件。日本陆军省、拓务省和关东军决定加快移民侵略步伐,召开各种移民会议,提出一系列武装移民方策,成立各种移民机构,掀起向东北武装移民的狂潮。1932年后,日本殖民当局共组织五次武装移民,组成九个移民团。这些移民按军队建制编成,全部配备武器,分布于今黑龙江省桦南、依兰、绥棱等县及林口至密山的军用铁路沿线一带。

1936年4月,在武装移民的基础上,日本政府制定了20年内向中国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人的国策,采取“集团移民”、“集合移民”、“分散移民”、“青少年义勇队”和“分村分乡移民”等办法,实施“开拓移民”。截至1945年5月,日本向中国东北共输送“开拓团”928个、“青少年义勇队”102个、“报国农场”74个,合计1104个。其中,“开拓团”民220255人、“义勇队”员101627人,合计321882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了加紧掠夺中国东北的钢铁、煤炭、石油、布匹、粮食等物资,日本对华移民规模不断扩大,政治移民、工业移民、商业移民、技术移民和文化移民纷至沓来。截至1944年9月,在东北的日本移民多达1662234人。正如长春市日侨善后联络处主任平岛敏夫所说:自1931年至1945年,为给“大东亚共荣圈”打好基础,拼命地将日本人移民到东三省。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时期,来到东三省的日本人由20余万增加到110万之多,其中还不包括30万日本军队在内。

日本打着“开发”、“开拓”旗号,向中国东北实施移民。实际上,日本侵略者的所谓“开发”就是掠夺,“开拓”即为强占。其移民侵略政策不仅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为战后日本侨俘滞留东北埋下祸根。

盟国部署日本侨俘遣返工作

1946年初,苏军陆续撤离中国东北。沈阳、长春及周边城市由国民党控制,有日本侨俘80余万人;松花江以北及东南满由东北民主联军控制,有日本侨俘30余万人;大连地区由苏军控制,有日本侨俘27万余人。

战后不久,中美苏等盟国就开始酝酿和筹划东北日本侨俘遣返问题。1945年10月25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召开第一次遣送日本侨俘会议,制定了《中国战区日本官兵与侨民遣送归国计划》,规定:东北地区日本侨俘的遣送,当于关内地区日本侨俘遣返后进行。1946年1月5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召开第二次遣送日本侨俘会议,美军总部日本侨俘遣送组长魏特曼上校提出:“关于满洲之组织,至少须使用两港口,其一预计为葫芦岛,若获得允许,另一港将为大连。尤有进者,吾人希望于沈阳成立一美军输送总部,该地亦需有一中国之机构。华军于哈尔滨、长春及齐齐哈尔,亦须设立遣送队,俾使日人按时自内地移至港口区,实为必要。此等机构应准备于4月1日左右进入满洲,4月15日左右开始工作,不得迟于5月1日。”

为顺利完成东北日本侨俘遣返任务,1946年1月10日,军事三人会议商定,设立“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三人小组”,负责东北日本侨俘遣返的总体部署,具体遣返工作由东北行营(辕)日侨俘管理处、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遣送日人办事处组织实施。经三方协定:以葫芦岛为输送港口,自1946年5月初开始,先输送国民党控制区的日本侨俘,由东北行营(辕)负责组织实施;中共控制区的日本侨俘由东北民主联军负责集中,从当年8月开始在陶赖昭、拉法两地移交国民党当局,再向葫芦岛港口输送;在安东(今丹东)的日本侨俘由东北民主联军组织,经朝鲜陆路和鸭绿江海运遣送。大连地区的日本侨俘则由苏军负责,经大连港径直遣送。

1946年初,国民党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嘉璈传达了行政院有关遣送东北日本侨俘的指示。随后成立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日侨俘管理处,并决定出版《东北导报》,详细介绍日本侨俘遣返的消息和规定。

东北日本侨俘遣返实绩

1946年5月7日,日本侨俘2489人分乘两艘轮船,从葫芦岛港驶往日本,标志着东北日本侨俘遣返的开始。随后,锦州、沈阳、鞍山、抚顺、长春等地日本侨俘的遣返依次展开,截至8月20日,遣返日本侨俘93批,共计563335人。

1946年4月,由军事调处执行部美方代表遣送官裴尔(Bell)上校赴哈尔滨,与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遣送日人办事处处长李敏然共同研究中共控制区日本侨俘遣返事宜,裴尔上校与李敏然草签《遣送东北中共管制区日人之协定书》。7月25日,李敏然率东北民主联军代表团,乘坐美军专机飞抵沈阳,就遣返中共控制区日本侨俘问题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磋商,并对日本侨俘交接地点、应遣人数、所需经费、交接人员组成等事宜达成协议。8月20日,松花江以北中共控制区的日本侨俘正式开始遣返。至10月,除部分留用日籍技术员工外,中共控制区共遣送日本侨俘28万余人。

自1946年5月7日至12月31日,经葫芦岛港遣返的日本侨俘158批,计1017549人(含日俘16607人)。1947年6月25日至10月25日,经葫芦岛港遣返的日本侨民12批,计29627人。1948年6月4日至9月20日,经葫芦岛港遣返的日本侨民计3871人。三年中,经葫芦岛港遣返的日本侨俘共计1051047人。此外,安东万余名日本侨俘通过海路运往仁川港,取道返回日本。

1946年11月9日,苏军当局作出大连地区日本侨俘遣返决定。12月3日,6000余名日本侨民乘“永德丸”和“辰春丸”返回日本。至1947年3月31日,共遣返日本侨俘218179人(含日俘10463人)。1948年7月,“山澄丸”和“高砂丸”接走4933名日本侨民。1949年9月23日和10月3日,“高砂丸”和“山澄丸”分别搭载1127名和1734名日本侨俘,离开大连港回国。至此,大连地区遣返日本侨俘计225973人。

综上,1946年5月至1949年10月,中国东北遣返日本侨俘达128万余人。日本通过向中国东北实施移民,抢掠土地、垄断市场、草菅人命,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战后中国人民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对日本侨俘实施人道主义援助,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今天重新回顾这段历史,可以带给世人诸多思考和启示。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作者:关亚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