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保健 >正文

还在随意抠“肚脐泥”?别乱来!肚脐藏着“生老病死”的秘密

2021-11-07 06:16    

小时候奶奶和我说,可以自己挖耳道、鼻孔,但千万不能挖肚脐眼,否则肚子会漏气,肠子会腐烂……但有些女生说,为了美丽,喜欢漏肚脐,肯定不能忍受里面肚脐黑黑的,所以常偷偷用棉签“清泥”的我也没出现过什么问题。

然而,前两天,小编看到了一则新闻“1岁孩子没事爱抠爸爸的肚脐眼玩,谁知竟将肚脐眼抠伤,令爸爸腹痛不止。经检查,其腹壁长了个鸭蛋大小的脓肿……”

那肚脐眼到底能不能抠,要不要抠呢?

美国科学家近日通过一项研究发现,人类肚脐是一个细菌窝,里面寄生着大约1400种细菌。其中有80%的细菌身份已得到证实,它们来自40种常见的细菌种群,主要是无害的皮肤寄生细菌。另外,肚脐内的细菌数量,因主人清洗肚脐的频率而有差异。

肚脐眼是怎么来的?

胎儿要在母腹中生长发育,就必须不断地从妈妈身上摄取营养和氧气。然而,在母腹中,胎儿有嘴不能吃食,有鼻无法呼吸,新生命在孕育过程中所需的一切,只能靠胎盘吸附在母体上摄取,通过脐带输送到胎儿体内。

婴儿呱呱坠地以后,胎盘和脐带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完成了历史使命,于是医生就把它们从婴孩身上剪了来。由于脐带上没有什么痛觉神经,婴孩也就不会感到痛苦了。那剩下的一截过几天还会自动脱落,从此就在人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小小的肚脐眼。

人出生后肚脐还是有用的,人的内脏可以通过肚脐获得部分的氧气。如果你用胶带把肚脐贴上会出现便秘的情况。

从中医来讲,肚脐、脐,俗称肚脐眼,中医称之为“神阙”,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

肚脐眼的泥到底能不能抠?

肚脐眼的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究竟能不能挖?

估计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肚脐泥不仅黑,还有一股怪怪的臭味,像是污垢……其实这些“泥”就是皮肤新陈代谢时脱落的细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汗液、灰尘等杂质形成的混合物,就像你洗澡搓出来的“泥”。

肚脐眼的肌肉组织非常薄,又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其内脏的神经反射依旧存在。经常抠肚脐眼或是操作不当引起破皮,轻者会引起脐炎,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有发红、发臭症状;重者引起消化道不适,感染扩散可形成腹壁感染、脓肿,或是腹膜炎甚至败血症。

人体肚皮是三阴交穴位

所以洗的方法不当,会对腹腔内的内脏(主要是小肠)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也就是肚子疼。

肚脐眼里的泥不是不能洗,而是应该保持清洁。但洗肚脐的方法比较讲究,不能像搓澡挖鼻涕那样用力,而是应该用棉签一类较软的东西沾上浴液,“点到为止”的清洗。

女性在经期时尽量不要清洗肚脐,以免刺激周围的血管,造成盆腔血管收缩,引起月经血流不畅。

1、肚脐眼,护理有方

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之说,看着不起眼的肚脐,除了正确清洗,日常应该如何护理?

1肚脐要保暖,少吹冷风

脐周是肠胃部位,容易受凉出现腹泻、腹痛。温度较低时尽量不要穿露脐装,尤其是冬季手脚冰凉、易痛经的女性;吹电扇、空调等凉风时,不要对着脐部猛吹,睡觉时也应在腹部盖上薄物。

2、肚脐要自然,不贴也不纹

肚脐纹饰、贴饰越来越多的人,但隐患不少。

纹饰颜料往往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肚脐周围血管又丰富,不利健康,且很多纹身的营业场所都共用纹针,可能患上传染性疾病,更应慎重。

贴饰会影响皮肤的呼吸、排泄等功能,存在湿疹等皮肤病隐患。

3、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每次护理时应注意观察脐部的变化。如有脐孔红肿、渗血、分泌物增多等现象应加强消毒,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① 脐部分泌物增多,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异味;

② 脐部潮湿、脐周围腹壁皮肤红肿;

③ 脐孔溶血,或脐孔深处出现浅红色小圆点,触之易出血;

④ 愈合时间延长,超过半个月。

在中医看来,肚脐是个防病治病的“长寿穴”,称之为“神阙穴”。任脉由此经过,与督脉的命门相对应,又因任督二脉统领全身经络的气血运行,所以认为肚脐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按 摩 调 理:疏肝理气,强体质,激经络,调脏腑

晚上睡觉前,将两手手掌相对揉搓至热,左手覆盖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后腰部位与肚脐相对的位置,轻轻按摩一会儿;再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手交叠,掌心对准自己的肚脐,稍稍使力按逆时针方向按揉100次左右,再顺时针方向按揉100次左右。

整个按摩过程要动作轻缓,力度适中,以达到腹部微热为宜。有疏肝解郁,促进身体气血循环的功效。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