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郑州人民公园红色大殿是纪念谁的?

2021-11-07 06:25    

郑州人民公园红色大殿是纪念谁的?

文/张秀阳

老郑州人都知道,民国时期,郑州最热闹的地方叫老坟岗。就是现在二七路太康路铭功路和解放路围绕的那一大片地方,现在也是郑州市的商业贸易中心。

在它的北边,过太康路就是人民公园。游人进南门,能看到一处红色大殿,一般人并不知道这殿是干嘛用的?有的人可能隐约知道大殿名胡公祠,是纪念一个姓胡的民国省长的,再往深了说,就不甚了了。

此大殿纪念的民国省长名叫胡景翼。胡景翼(1892—1925),字笠僧,又作励生。陕西富平人。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暗与冯玉祥、孙岳联合倒直,发动北京政变。后与冯、孙组织国民军,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1月,任河南军务督办兼河南省长。1925年4月病逝于开封。

胡景翼生前曾为部下阵亡将士在郑州西郊建冢而葬,后来又在西太康路觅地建祠,选中了老坟岗这片宝地。当时的祠堂规模很小,即现胡公祠大殿西边位置,老郑州人亦称之为胡公祠。当年的小院已经在1981年被全部拆除。

胡景翼去世后,祠并未扩建,8年后至民国廿一年(1932年),冯玉祥、张群、张继等为纪念胡在河南及郑州的战斗业绩,力主建祠。1936年秋,历时4年建造的胡公祠终于完工,占地23亩,有殿、亭,并有一塑像,翠柏红垣,古色古香,为郑州当时一景。

郑州解放后,胡公祠曾作为人民公园纪念品商店使用。由于年久失修早已成了座危险建筑物濒临倒塌,四周木雕龙头、雕花等物,由于房檐边破烂遭受风吹日晒和雨雪长期浸湿已出现霉烂。后被划为危险建筑封存。2008年,郑州市拨款对胡公祠大殿进行修复。

那么,河南人为何建祠堂纪念一个陕西人?胡景翼做了些什么事,让近百年后的河南人民还能想到他的名字?

胡景翼父亲叫胡彦麟,因经理三原“发隆泰”商号,常年奔波于三原、西安、富平等地,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他豪爽旷达,爱憎分明,急公好义,仗义执言,具有朴素而强烈的爱国思想,所以常常把所见所闻讲给乡亲们听,针砭时弊痛快淋漓。同时胡彦麟对子女教育严而有方,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从不恶语相加,更不动辄体罚。他对儿子最严厉的责备是“国贼”这一具有政治意义的词语,其意思大概是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自尊自强、爱国报国的品德,而不做奴颜婢膝、卖国求荣的奴才。

章炳麟(太炎)先生曾与胡彦麟稍有交往,他对对孩子“严正督导”大为赞赏。胡景翼就是在这样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父亲教养下成长起来的。

胡景翼在青年时代就参加同盟会,在反清斗争中举兵起义,脱颖而出。

辛亥革命失败后,留学东洋。不久,受孙中山先生重托,回陕西发动了逐陆(建章)讨袁(世凯)的护国运动,又和于右任先生领导了倒陈(树藩)伐段(祺瑞)的护法战争。

1924年10月,他同冯玉祥、孙岳两位将军合作,发动了震撼全国的“北京政变”,推倒了曹锟、吴佩孚的军阀统治,并请孙中山先生北上主政。

孙中山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决定北上,并发表了《北上宣言》。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到上海,因交通受阻,改道日本到达天津。1924年12月才到达北京。

与此同时,冯玉祥在天津举行了包括奉系张作霖、皖系卢永祥在内的三方会议。会议其间,屈于段祺瑞、张作霖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压力,冯玉祥采取了“高揖群公,激流勇退”的态度,拱手把北京政变的胜利成果,让给了段、张这两位军阀,以新的军阀独裁代替了旧的军阀独裁。

天津会议使胡景翼大失所望。摆在他面前地唯一出路,就是南下中原,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

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在击败了吴佩孚残部和憨玉琨的抵抗之后,经郑州,进驻开封。他遵照孙中山先生“除恶务尽”的指示,出兵豫西,追剿吴佩孚,围困鸡公山。吴佩孚走投无路,只好带领残部窜进湖北,溜进湖南,投靠了军阀赵恒惕。

河南地处中原,是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处。南下可控制长江中下游,北上可图京、津,控制华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因为孙岳不愿来河南,胡景翼又兼任了河南省长。这一切为胡景翼实现自己大伟大抱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胡景翼在组建新政府时,采取了“豫人治豫”的方针,受到河南人民和各界人士的拥护和爱戴,迅速稳定了中原局势。新政权成立后,清乡剿匪,惩治腐败,发展交通,兴办教育,对河南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胡景翼认为,对付反动军阀,必须贯彻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他邀请李大钊到河南,共商革命大计。为国共在河南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时,李大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当年年底,胡景翼率军抵豫,就任河南督办。为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李大钊曾多次与冯玉祥、胡景翼接触。

就在胡景翼到河南前,在位于苏联领事馆内李大钊的房子里,苏联顾问、李大钊等与胡景翼谈判,准备“在开封设立军校,拟招收二千学生,其规模大于黄埔”等事宜。

胡景翼抵达开封后,立即派屈武(北大学生,于右任的女婿)等人赴京、津,邀请孙中山、李大钊到河南,以协助其制定治豫方针。

孙中山因病滞留天津,李大钊为继续开展对胡景翼的工作,发展河南革命形势,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的身份,于1924年12月下旬由屈武陪同抵达开封。

到达开封后,李大钊受到了胡景翼的热情接待。在大约一周内,李大钊与胡景翼就苏联军事武器在国民军二军中的分配、往国民二军派遣苏联顾问和大学生(多数系共产党员)抵豫工作、帮助整顿军队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1925年年初,苏联顾问团抵达河南,部分共产党员如刘天章、杨晓初等也先后抵汴。同年3月,胡景翼亲笔写信给李大钊,希望增派苏联顾问和大学生。在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努力下,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河南的局面初步形成。

李大钊、王若飞先后派刘天章、潘自立、史可轩、邹钧等许多优秀共产党员、进步青年来国民二军工作,开展革命活动。

在胡景翼的要求下,广州黄埔军校输送杜聿明、张耀明、马志超、王太玄等一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到国民二军担任职务。徐向前、阎揆要也从黄埔军校来参加国民二军的工作。

许多国民党的高级干部和知名人士也相继到达开封,如于右仁、李根源、刘允丞、张季鸾等直接参加国民二军的军务、政务、外务工作。

日本友人、朝鲜革命志士也来开封访问。一时间,海纳百川,宾朋如云,河南开封成了革命者的云集的地方

这就是河南现代史上著名的“八方风雨会中州”由来。

现在仍然保存着的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博文楼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李大钊第一次到开封后不久,天不假年,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因病去世。噩耗传来,胡景翼悲痛欲绝,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右臂上的疔疮复发,病情急剧恶化。经医治无效,于1925年4月10日,胡景翼将军在开封去世,享年仅34岁。

1925年5月,胡景翼将军的灵柩由豫归陕,安葬于华山北麓的王猛台下。

胡景翼去世后,其继任者岳维峻表面上与共产党接触,但暗地里却与军阀势力勾结。面对复杂的河南局势,国民二军中的苏联顾问及时汇报了情况。为了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稳定革命局面,1925年7月,李大钊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于右任的陪同下,第二次来到了开封。

1925年8月初,李大钊在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的博文楼三楼大教室,向开封各校学生代表作了《大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的演讲,提出了“尊重民权,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三大口号,勉励大家积极投身国民革命运动。

同年8月6日,由中州大学学生马员生记录、署名李守常的文章《大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在开封第一师范学校进步青年社团的《雷火》周刊上发表,成为在河南保存的李大钊珍贵文献之一。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