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正文

长沙江背印山村麻姑井糯米黄酒传人用良心酿好酒

2021-11-07 07:54    

长沙江背印山村麻姑井糯米黄酒传人用良心酿好酒

《当代商报》.《北京时间湖南频道》

首席记者 王益群

走进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只要一说起千年古井“麻姑井”,人们都能告诉一段迷人的神奇故事。人们说,听上了年龄的长辈介绍,这口井相传是仙人麻姑为了普济众人的挖掘的一口水井。这口井的泉水清澈甘甜,从不枯竭,喝了井里的泉水人们百病偕除、身体强壮、延年益寿。周平,一位在此土生土长的农民,今年64岁,是祖辈用麻姑井水酿造糯米黄酒的100年来的第四代传人。他用良心酿好酒,好口碑深受众人赞誉。

糯米黄酒酿造技艺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

据介绍,今年64岁的周平出生在长沙县江背镇,家有五兄妹。因为家境贫困,周平读了一年书后便辍学,7岁起跟着父亲学酿酒。“父亲是跟爷爷学的酿酒,现在我儿子和女儿都跟着我学酿酒,他们是第四代传承人了。”周平说,有多道流程的糯米黄酒酿造技艺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了,代代都是口传心授。周平和父亲干起了糯米黄酒酿造后。2003年在老屋旁挖出一个500平方米的地下酒窖。记者在这个地下酒窖看到,气温恒定在15-16摄氏度,特定的地方放上石灰,保持酒窖的干燥。“这样就使得酿造的黄酒不会变味,且越陈口感越好。”周平告诉记者,酒窖里的藏酒时间最长的有15年。

用良心酿酒形成麻姑井糯米黄酒好口碑

标签

周平说,随着糯米黄酒的名气日渐提升并兴办了糯米黄酒酿造厂,注册商标“麻姑井”。“酒好,离不开酿造技艺。”周平说,百余年传承下来的“粮必精、水必甘、曲必陈、器必洁、工必细、储必久”的酿造三字经和独特技艺,用良心酿酒,形成了麻姑井糯米黄酒的好口碑。“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用来形容湖南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农民周平在自家开挖的地窖里精心酿造米酒自最好不过了。

11月12日,记者走进周平的地下酒窖,瞬间,沁人心脾的酒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满满当当陈列的是一个个封口盖着红布的大酒坛,甚是壮观,仿佛穿越到了武侠片中的酿酒世家。

神秘酒窖贮藏规模达到100吨以上

往里走,是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地道,两旁分布着一个个约一人高的拱洞,每个洞里各藏着一坛500公斤的陈年黄酒。地下酒窖光线昏暗,越往里走越找不到出口,像是迷宫一般。

今年64岁的周平是当地麻姑井糯米酒酿造的第四代传承人,7岁起跟着父亲学酿酒,如今周平己经开挖启用的地下酒窖约1200平方米,酿造贮藏规模达到100吨以上,并招收村民60余人采用传统手工艺酿制米酒、白酒、药酒和葡萄酒,各类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不仅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召开“申遗”新闻发布会让技艺保护和传承

周平说,与现代化条件下批量酿造的黄酒不同,他的糯米黄酒选用了上等优质糯米,经过浸泡、蒸煮、发酵、冷却、压榨、过滤、蒸馏、陈窖等多道古老工艺流程,无任何添加剂,纯天然酿造,保证了口感和纯度。基于对自己“独门绝技”的自信,周平决定“申遗”。江背镇政府对周平的“申遗”之举大力支持,并召开了“申遗”新闻发布会。“这种古老的土法酿酒技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会得到保护和传承,江背也会受到更多人关注。”江背镇政府有关人员说。

计划窖藏500公斤一坛的酒1000坛

在周平正在开挖另外一个地下酒窖看到,正在开挖的洞道交叉环绕,地洞高约2米,宽2米,洞壁每隔2米挖有能埋藏盛酒500公斤酒坛的槽洞。“地下酒窖离山坡面约30多米深,酒窖将分上下两层建造。”周平告诉记者,新的地下酒窖将有近3000平方米,洞道将达到1000多米,计划窖藏500公斤一坛的酒1000坛。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