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科技 >正文

马云老师最爱MI——今年的双11,是机器智能要超越人工智能的预演?

2021-11-07 10:48    

【听杨姐说】

今年的双11明显地比去年有乐趣、有看点的多。

因为,这场大战的参与者,不再纠结于xx分钟xxx亿的数字游戏(虽然据说还是有擦枪走火),而把注意力放在了展示自己的黑科技实力上,于是我们看到了从机器人到无人机,从AI再到机器智能的精彩对决。

这是一个非常正向、非常积极的PK方向,因为PK科技实力不仅更有看点,也更能催生、催迫新的技术早点降生到实际应用之中。

今年的一个巨大的亮点,就是阿里在双11中采用了大量逐渐成熟的机器智能技术。

首先这里要科普一下,MI(机器智能)和AI(人工智能)的区别……抱歉,突然发现写到这里,居然找不到这两个定义的标准解释。

原来,这是两个还很开放、没有闭合的概念。只能杨姐自己来解释一下了——所谓人工智能(AI),是指得是让机器学会像人一样思索,比如说会学习、会推演、会思考……它的标准是图灵测试。也就是讲,什么时候人和机器对话的时候,察觉不出对方是机器了,那就说明机器具备了人工智能,也即初步具备了人一样的智能。

机器智能(MI)则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概念,它的理论出发点是——机器不一定要像人一样思考,因为人思考的效率未必是最高的。

比如,分析一张图片,人的思维是,这张图片越清晰越好,因为可以找到更多细节;但机器分析,可能完全不从可以看清细节的角度,而是通过分析一张图片的像素构成来得出结论,比如如果一张图片的60%的像素符合感光不足的数学特征,那就判断这张图片是质量不高。

人有自己的特长,如思维、演绎、学习、灵感、直觉,特别是最后两项,几乎是机器无法模仿的;而机器有自己的擅长,比如可以海量记忆、比如可以瞬间比对、比如可以有很高的计算能力……

标签

当然,这一切的智慧都是由人输入机器的代码而执行的,所以,所谓AI和MI,本质都是人的智慧的产物,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分野……即所谓剑宗气宗之分,熟悉金庸的马老师自然心里非常有数。

但马老师明显偏爱MI——这话不是姐说的,今年云栖大会上,阿里CTO张剑锋的原话。早在2016年4月的深圳IT领袖峰会上,马云就提出:“机器要做的是人类做不到的事情,这才叫本事。”马云当时强调,要多花时间在Machine Intelligence(机器智能)上,人类有责任和担当让机器成为人类的合伙人。

但是,回到双11的数据上来,杨姐又觉得,阿里重视开发机器智能是正确的,因为需求是杠杠的……

比如说智能客服。有资料说,某个二线的服装品牌,以前居然要用到800个临时工性质的客服,否则无法回答用户山呼海啸而来的提问。而在今年双11期间,阿里为商家开发的一键授权的客服机器人『店小蜜』出现了。

据了解,从双11预售开始,店小蜜单日对话量都在1000万以上,是首个日对话量达到千万量级的服务机器人,刷新历史纪录。在过去,一个店小二每天服务200-250个客户,现在店小蜜一天能服务350万客户左右。

此外还有“天巡”。在今年天猫双11的前夕,天巡已经在张北数据中心“实习”。根据实际应用看,天巡不仅全天24小时巡检,而且接替了运维人员以往30%的重复性工作。

换句话说,阿里云机房的管理机器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科幻电影里的数据中心,现在有一个酷酷的机器人在里面巡视,能够全天24小时巡查数据中心。

这个管理机器人可以排查异常;对亿万级的数据点进行秒级检测和故障定位,接替了运维人员以往30%的重复性工作;未来可以独立看管2万台服务器、规模达2万平米以上数据中心。

再比如说能每天生成数千万张海报的设计机器人,以及可以智能调动服务器和计算资源的机器人……必须严肃的说的是,像双11这样瞬间产生海量数据、峰值计算需求极大但保持的时段,的确非常考验提供支持的阿里云的调度和抗压能力,在人力有时而穷的情况下,阿里云转为向机器要智慧,顺承事物的发展规律。

在人们忧心忡忡人会不会被机器取代的时候,机器智能其实也在催生新的职业——比如机器人调教师,这个听起来有点坏的名字,其实是配合机器的深度学习功能,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来帮助机器人,替机器人感知用户,设计服务机制和流程;丰富机器人的“大脑”,教给机器人更多知识,检查机器人服务结果和数据……

或许对于机器智能我们今天还没法一言以蔽之,而随着MI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令人惊奇的应用场景和变化出现。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