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正文

五大卫视格局各有什么特点?哪家最有潜力?

2021-11-07 11:00    

从表面上来看,卫视平台之间的争相竞艳主要靠抢夺资源、创新编排、内容布局来取胜,实质上却考验着各大卫视涵盖方方面面的综合实力,如对市场的敏锐度和行动力、资金实力、创新能力、整合营销能力以及品牌影响力等。

纵观2013-2017五大省级卫视晚间剧场收视排名变化,湖南卫视一直独占鳌头,浙江和北京卫视也相对稳定,东方和江苏卫视有一定波动,东方卫视进步明显。

数据来源:鹰眼收视系统,CSM52城,省级卫视,晚间时段,20130101-20171015,收视率(%)&收视份额(%),4+

五大卫视战况表现

1、湖南卫视:五年蝉联第一,2015“双黄档”一骑绝尘

2013-2017年,湖南卫视晚间剧场收视有起伏,但始终蝉联第一。尤其2015年晚间剧场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均以绝对优势领跑,其中,黄金和次黄剧场CSM52城收视双双破1,分别赶超第二名卫视54.84%、44.59%。

2015年11部破1剧目为“金鹰”破空,周播剧场一枝独秀

2015年东方和北京联播的《芈月传》52城收视均破2,在其冲击下,湖南卫视虽无缘“剧王”,但金鹰独播剧场全年收视在线,贡献的11部收视破1剧目相当于其他四家卫视之和,撑起了湖南卫视全年黄金档平均收视。

与此同时,2015年湖南卫视在周间重开周播剧场,青春励志剧《旋风少女》让“青春进行时剧场”正式走入观众视线,暑期大作《花千骨》则让“钻石周播剧场”一炮而红,周播剧场表现一时无出其右,“年轻、青春向”的观众调性也由此稳固。

2、东方卫视:2017黄金档创五年收视新高

东方卫视自2015年开始发力,并渐入与三甲卫视差距缩小乃至反超的佳境。

2015-2017当代都市剧助力“梦想”崛起

2013-2017五年晚间档,东方卫视共有20部破1剧目,其中15部于2015-2017年播出,并且15部中有12部剧都是当代都市剧,在其助推下,东方卫视黄金档收视由2013、2014年的第七、六名逐步上升至2016、2017年的第二名。

2017黄金档平均收视有望创五年新高

2016年东方卫视次黄剧场52城收视率和收视份额首超湖南,跃居首位。

2013-2017年,东方卫视黄金档平均收视为0.81%,2017黄金剧场大放异彩,过去的十个月中有七个月保持在均值水平以上,2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5月的《欢乐颂2》,7月的《我的前半生》,9月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多部全民共赏的电视剧引领话题收视,有望拉升全年黄金档收视,创下2013年以来历史新高。

数据来源:鹰眼收视系统,CSM52城,黄金剧场,20130101-20171031,收视率&平均收视率,4+

标签

3、浙江卫视:剧场综艺齐头并进,“综N代”生命力旺盛

2013-2017年来,浙江卫视表现较稳定,始终占据卫视前三甲之席。

综艺>电视剧, 剧综共振效应非凡

2015年浙江卫视晚间时段排名从第三上升至第二,横向比较双方晚间电视剧和综艺表现,可发现在剧场方面,浙江卫视CSM50城收视在1%以上的3部,且最高收视为1.5轮跟播湖南卫视的《武媚娘传奇》。

相比于电视剧,2015年综艺对浙江卫视收视助力更大——《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以“奔跑”姿态高“歌”猛进。

在宣传策略上,电视剧与综艺联动,《奔跑吧兄弟》中嘉宾的电视剧作品不断出现在黄金剧场,热播剧里的主角们也纷纷加盟综艺节目,“轰炸式”宣传效应翻倍。

2017联播IP大剧价值凸显,周播剧场首发缺少火候

今年浙江卫视黄金档11部剧中,联播剧达到7部,且两部破1剧目《欢乐颂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为IP大剧,可见,即使在联播情况下,IP大剧依旧是吸引受众的利器。

此外,浙江卫视今年首次入局周播剧场,从一开始次黄档安排多轮剧,到暑期档尝试IP独播大剧《秦时丽人明月心》,其周播剧场稳中有进。

4、江苏卫视:2013斥资12亿购剧,三年上涨200%

2013-2014年江苏卫视晚间时段收视高居卫视第二名,其中2013年次黄时段CSM52城收视江苏位居第一,得益于江苏2013年投入12亿成本用于购剧,相比于2010年的4亿,直接上涨200%。

23部破1剧目让“幸福”高飞,《特种兵》彰显主流励志定位

2013-2014年,江苏卫视晚间时段摘得亚军,得益于“幸福剧场”精彩剧集的持续发力——2013年,江苏卫视斥12亿巨资打造“幸福剧场”,2013-2014年黄金档总共有23部CSM50城收视破1的剧目,其五年收视TOP10剧目也全部集中在2013、2014年。

标签

其中,《特种兵之火凤凰》收视登顶,《杉杉来了》吸引年轻受众。在“幸福剧场”偏主流和励志风格的推动下,江苏卫视黄金档分别赶超第三名34.12%、18.6%。

5、北京卫视:IP大戏威力强,联播效应不减

五年来,北京卫视一直走在创新改革的路上,从2013-2016年,晚间剧场收视率稳步上涨。

《芈月传》抬升平台收视涨幅244.68%

相比于其他卫视,大剧对北京卫视收视抬升更加明显,2014-2016年,在主流剧目基础上,IP巨制《芈月传》《红高粱》和《锦绣未央》让北京卫视即使在联播的情况下也收视、话题、流量并收,分别抬升平台收视率244.68%、87.4%、74.26%。

内容选择上,北京卫视重文化轻娱乐,2015年“开门办台”在综艺上后发制人,《最美和声》越办越火,2016开启“跨界”,次黄档的《跨界歌王》《跨界喜剧王》激活平台生命力。

数据来源:鹰眼收视系统,CSM50城,晚间时段,20130101-20171031,收视率&收视涨幅,4+

2017牵手安徽、欢瑞,试水周播剧联播

2017年北京卫视黄金档依旧坚守厚重、有深度、有内涵的剧集风格,《剃刀边缘》《黎明决战》《深海利剑》扛起“红色”主流大旗,《我的前半生》《外科风云》守住现实主义,特色分明。

周播剧场另辟蹊径,与安徽卫视、欢瑞世纪展开三方合作,两大平台联播周播剧,网络平台稳占人气、话题高地。

五大卫视战略调整

2013-2017年,五大卫视在内容布局方面各有亮点,基于周播剧影响力逐渐崛起,卫视竞争进一步加剧,各大卫视也在稳中求变,适时调整战略重点和方向。

1、发挥平台优势:知己知彼,湖南&东方&浙江特色分明

五大卫视都具备各自的平台特点,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之下,只有首先对自身的定位和优势足够了解,才能更加明确的了解平台发展方向和重心。

标签

五年来,湖南一直明确“快乐青春”的方向,综艺、剧场都主攻年轻受众群;东方卫视自2015-2017年剧场发力都市剧,在于发现平台在都市人群、白领女性的绝对受众,“时尚+现实”的定位让其步步崛起;浙江发挥自身优势,在擅长的综艺领域深耕,形成强大品牌影响力。

2、创新周播编排:湖南多次革新剧场,东方&北京开启联播

随着周播剧场“一家独大”到各大卫视纷纷入局,周播剧场的竞争转向炙热。

其中,湖南卫视2017年将周播剧场“合二为一”,截止至11月2日,今年所有卫视周播剧场前五剧目均被湖南卫视承包,周播剧场潜力的大爆发,同时为了分流独家大剧,2018年“钻石独播剧场”将回归,与“青春”共振。

而东方和北京卫视于2017最后一个月积极调整布局,准备在周播剧场联播《琅琊榜2》。

对于东方而言,《琅琊榜2》正式拉开其周播剧场联播新帷幕;对于北京而言,此次是与一线卫视的强强联合,能否带动双方周播剧场明年再上一层楼,这次尝试至关重要。

3、抢占头部资源:湖南&东方20+头部剧相互抗衡

人气大剧对平台收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大卫视2018招商资源中不乏众多头部大剧,其中仅湖南和东方头部大剧在20部以上。

2018年招商会中,湖南卫视“三大独播剧场”将21部头部资源统统收归麾下;东方卫视推出“六大剧目板块”,囊括古装、燃情、名作、话题、“美”剧、悬疑六个关键词,24部大剧囊括众多一线演员,荧屏硝烟初见端倪。

4、调整内容方向:跟随市场步伐,北京&浙江&江苏各有侧重

标签

回顾过往,浙江综艺起家,江苏"幸福剧场"尽展主流励志风范,北京卫视剧场和综艺均呈现文化、厚重的调性,相比于湖南和东方热衷抢夺头部资源,北京、浙江和江苏则左手抓头部大剧,右手坚守自身风格,跟随市场年轻化方向,微调内容方向——北京主攻“品质大戏“,向“年轻向”延伸;浙江升级“综N代”的同时,青睐“大IP+大卡司”的精品剧;江苏立足高口碑,寻求人气。

5、加大购剧成本:江苏投入18亿,强化内容特色

江苏2017年的《白鹿原》《鸡毛飞上天》《军师联盟》《那年花开月正圆》剧作牢牢奠定幸福剧场的高口碑,2018年江苏再次刷新历年购剧投入,斥资18亿用于黄金档剧目运营。

一方面精耕现实题材,延续高口碑,另一方面多多购买一线明星加盟的都市剧,以期提升幸福剧场人气和商业价值。

数据来源:整理自网络

6、共振联播营销:传播效应“1+1>2",实现共赢

如今大剧营销为标配,一线卫视联播也变得常见,于平台而言,联播既可降低购剧成本和风险,又可双平台联动,实现营销“1+1>2"的传播效应,尤其品质大剧的联播,叠加效应十分明显。

东方和江苏联播《那年花开月正圆》,双方宣传双管齐下,效果翻倍;在联播大剧《芈月传》《红高粱》的助力下,北京卫视平台收视大幅提升。

结语

通过2013-2017年五大卫视收视变化之下内容布局的调整和对比,以及2018资源储备,不难发现,五大卫视在“拥抱互联网、新生代观众”上殊途同归,在契合平台特色的风格下求变求新,目前来看,卫视格局瞬息万变,要想稳占铁桶江山,还有得一拼。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