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正文

隐秘的疯狂是毒药—读严歌苓《老师好美》

2021-11-07 11:03    

长篇小说《老师好美》

写这个书评也近三个小时。

这个时间花得非常值,

我看得很过瘾......

一个高三学生的视角读这本书。

至于书名,读完,写完,

我更喜欢下面那句英文解释

“To my teacher , with love”。

不需解释,那是属于他们的爱和时代。

隐秘的疯狂是毒药

——读严歌苓《老师好美》

梦醒明寂 | 文

(2014年)21日的《老师好美》读者见面会上,严歌苓老师提到高三学生的压力有增无减,她是怀着很大的同情在写,为此,她每年都造访一些高中学校,希望还原最真实的高中生的心理和状态,让小说更加完善。

因为她的作家身份,有些学校不得不把平常的复习课上成了演示课,一般有领导听课,虽然不会像小学生那样连举手问答都演练好,但学生们总会藏起平常散漫的一面,尽量强打起精神做做样子,这样就会显得不真实。

而这本书关于课堂学习,学校生活是没怎么涉及,或者是一笔带过了。这样尽管人物的身份设定在校园,但不能归为校园或青春题材,它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个共同点,还是写人为重,尤其是写女性,女性的处境和心理,这方面也是严歌苓老师为擅长的,是扬长避短的聪明选择。从形式上,几个主角的切换,使故事的角度不同,更丰满。

标签

我读过的多鹤,王葡萄,玉墨,冯婉瑜,她们都是严歌苓笔下成功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性格很复杂,有善良的一面,可是面对不得已的情况,被逼到一个处境,也会做错事,但你没法怪她们,因为在那个背景之下,她们也很可怜:

多鹤一个日本女子,勤勤恳恳的,也不容易;王葡萄扔了自己的孩子,去救一个老人,心里也一定不舍;

玉墨是妓女,最后还不是舍身救了那些女学生;

冯婉瑜后半生都在等待那个已经回来的人。她们是让人心疼的角色,讨厌不起来。

而这本书中的丁佳心不一样,至少给我感觉是的。丁佳心这个人,三十六岁,为人师表,但是她真的不配做一个老师,甚至不配做一个母亲。

按说丁佳心这个年纪了,再漂亮,风韵犹存,也不会同时吸引两个未成年少年吧。她的魅力究竟在哪?

的确,她善解人意,会耐心倾听高考压力下学生的苦闷,就如班长杨晴说的,掉头发的烦恼都可以找她倾诉,她会以温柔的方式跟你开个玩笑。但是这一套,用在十七八岁,正在迅速发育的毛头小子身上,就太不合适了,容易造成误解。爱不爱的挂在嘴边的年纪,正是最不懂爱的岁月,一个温柔的关切的言语或者动作,不知道在那一刻就虏获了少年躁动的心。最开始,邵天一跟刘畅都有被她关切的方式吸引。

尤其是邵天一,他失眠,作为老师,开车陪他去针灸治疗,还说那么暧昧的话,短信,感觉很像是调情的语调。一开始,丁佳心就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定位搞错了,让邵天一产生了误解,给了他暗示。

很长一段时间,她流连于两个男孩之间,会面一个的时候收到另一个的短信,两个男孩还都心知肚明彼此是情敌关系还能继续维持。现在的人如此开放让我这个正高三的人觉得自己早已落后于时代无法理解了。说到三人间的传情方式——短信。严歌苓老师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标签

“应该说信息和信息从一开始就是自由的,因为自由所以勇敢,远远比他们本人大胆,也远比他们无辜,没有年龄,没有彼此的悬殊身份造成的种种不可能。信息和信息恋爱,信息对信息发情,发生死去活来的快感,有时会把快感传导给他们本人,他们对此毫无办法。”

短信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包括现在通过网络的,更大面积的交友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让我们都变得大胆起来。面对面说不出口的话,可以通过信息传递,越来越多的渠道帮人们隐藏在屏幕后面意淫,让一切不可能都有了借口成为可能。那种隐秘的疯狂,就像一剂毒药,在他们,乃至这个时代大多数青少年朋友心中滋生,变形。

而那些数字代号,如果没有括号解释,很多我都猜不出来它的意义。它又是对现在学生的一个反映。情感,或者爱意,通过数字谐音表达,真的能表达真挚吗?给我感觉,是很不负责任,草率的语言。里面的“心儿”“畅儿”更是看得我背后发凉。

但作者抓住了时代现象的本质。这点让故事变得更精彩了。

还有一段,同样是丁佳心的自白,反思,也透露出本质。可看出作者真的对这个年龄层的人在用心观察和思考,还有她写作的实力:

“后来我回想你的样子,与其说你当时是愤怒的,不如说是处于极大的快感中,打斗厮杀使你的感觉膨胀,醉了一样。我进一步认识到,暴力动作是可以让人迷醉的。那就是为什么你和成千上万的男孩把得来不易的零花钱挥霍在街机厅里的原因,你们享受的就是那种模拟暴力所焕发出的迷醉感。迷醉感可以抽空灵魂,把人简化成一股攻击力,发泄潜意识中积累的一切不爽。”

我格外喜欢其中的两个词:“膨胀”和“迷醉感”,这是属于青少年和成年之间那段模糊的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在成熟,但是缺乏正确引导,他们不能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感,打架,甚至像刘畅杀了邵天一那样,那个时刻他不能清醒的认识到他在做多么严重的事情,他只是在找一个宣泄情感的方式。

标签

在刘畅的世界里,那个时期,爱情就是最重要的,丁佳心就是天大的事,他无法忍受邵天一纠缠她,霸占她,言语侮辱她,那也算一种语言暴力吧。还有“模拟”,并不是说他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不分,我感觉更多是迷茫,不确定,寻找退路。但生命和生活都没有模拟或彩排的机会。

另外我仔细想了书中想说的“自由”。丁佳心给入狱的刘畅一本书叫《自由》,不知道这是哪本书,我看过一本书也叫《自由》,是弗兰岑的,那个说“美国人的自由是以孤独为代价的”,与本书不太贴切,我自己理解:这三个人纠缠在一起,他们都是不自由的,都说是以爱的名义,可这爱恋未必存在。有,也是畸恋。不作数的。

这期间丁佳心也有过内心的挣扎,是在她和邵天一发生性关系之后,她更加认识到这种关系的严重性,但是她也抽不出身来,她早已成为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了,脱不了干系。

也不能说丁佳心是个坏女人。但是人言可畏。

书中穿插很多网络报导,以侧面的形式去看待这个案件和当事人。人言可畏的效果很深,这也让丁佳心的女儿叮咚受到波及。

叮咚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当她看到她妈妈成了众人唾弃的对象,她的态度和心理其实是特别单纯的。303页,同样的丁佳心自述,只是她自述的对象,不再是她的小情人,终于轮到了她女儿:

“我正要说什么,突然瞥见叮咚你的眼睛,它们从来没这么冷,这么外气。你爸的话说得那么伤人,你跟我一块痛,痛得缩起脖子,但你又觉得那话不吐不快,真话无论多难听多伤人,听的人都必须领受,脸皮被打人专打脸地打破了,那是活该。我懂了,叮咚,你的意思就是,妈妈,我同情你的痛,但你活该。”直白的语言。

大概是三百页左右,有一处情节是丁佳心带女儿吃快餐,女儿提出下去买东西,她问女儿有钱么,女儿站在楼梯口说有。她看着只有小小的女儿长相清秀,气质不群,觉得当妈的是不配有这么个女儿的。简单的一处,看哭了我。

标签

严歌苓细腻的笔触也显出她的不群。

后来叮咚推翻了证词,本想庇护妈妈。但让事情变得更丑恶起来了。

结局是不可逆转的。只是觉得死得有些草率。唏嘘。

最后再说说开始。我买它的时候非常犹豫,一方面是书名并不太吸引我。《老师好美》感觉怪怪的。如果不是参加严歌苓老师的活动,我不会买它。另一方面是题材,我很怕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小说,这一两年我读不下去所谓爱情题材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那种不算。但所幸,这本书不是,它与作者其他作品风格迥异,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成功的尝试。就像开头所说,它还是重于写人,尤其是丁佳心以她为第一人称叙述的部分,十分精彩,很多处思考,很多处细节。

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三个小时,写这个书评也近三个小时。这个时间花得非常值,我看得很过瘾,不知不觉写了这么长。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些什么了。以上仅代表我自己,一个高三学生的视角读这本书。

至于书名,读完,写完,我更喜欢下面那句英文解释“To my teacher , with love”。不需解释,那是属于他们的爱和时代。-end-

于(2014年)7月23日 凌晨四点零七分

请输入标题 bcdef

第16届百花文学奖最佳长篇小说

小说源于一个真实事件,36岁单身离异女班主任与两位花样少年,跨越年龄鸿沟和师生距离,在校园中演绎了一场隐秘而炽烈的不伦之恋。严歌苓并不满足于一个畸恋故事,她要做的是用纯文学的语言来写这个故事,淡化其中的通俗性。她还要求自己从中找到超越故事本身的意义......

标签

严歌苓曾说:我最感兴趣的是人性,人性从根本上都是共通的。每个人都有从善到恶,从明亮到黑暗,太阳光谱一样的全景色,这种色彩每个人身上都具备,作品中的人物也一样。也许平常我们未曾所见,而是看有没有一种力量一种东西能够激发你。有时也许黑暗的比例比较小,哪怕被激发了还是不明显,或者不具有强的杀伤力,完美的人还有什么写头? 就要不断地把人性打开给你看。

我失学很早,我觉得老师是特别美好的职业,也是我特别尊重的 一种人。小说里的这个老师,身兼各种女性角色,我就把一声赞叹放进去:“老师好美”。

“美”还有一些反讽,不完全是歌颂,一个美的女老师带来一系列灾难。它有一个很广泛的意义,包括我们对教师的理想,究竟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整个悲剧就是因为这离理想非常远。

——严歌苓(2014年南方周末专访)

中文在近代史上发生的两次断裂。一次是自54运动之后才开始白话文写作,所以中文的实际写作生命只有100年,这算是良性的断裂。另一次就是文革的十年,这就是恶性的断裂了。中国人现在喜欢讲套话都是受文革影响,...这些标语极度不准确,没有表现力,写在作品里是没有生命的。

——严歌苓(2016年港大讲座)

写作对于我意味着生命和生活,意味着职业和责任。一个人应该对她的时代和社会都负有责任。对时代的责任是我以我的小说记下我对一切的思考,包括人性,人的精神和心理,人的历史,人的进步,还有就是以我的小说书写坚持我认为的华语审美标准。

——严歌苓(2015年木叶专访)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