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风正一帆悬 迎春在远航——吴中区迎春中学教育教学纪实

2021-11-07 12:50    

标签

标签

□苏报记者雪冰

标签

18岁的校龄,正当青春。迎春中学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18年的历练,渐趋成熟。迎春中学已有内涵,富有魅力。

吴中城区运河之滨、宝带桥畔,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澹台灭明曾经讲学的地方,有一所年轻有为的学校——迎春中学。学校前身是苏苑中学初中部,1999年与高中部分离,异地建校,是吴中区教育局直属学校,也是吴中区初中教育的窗口学校。

学校现有教学班26个,学生1100多人。现有专任教师107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省特级后备教师1人,市、区名教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7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师9人,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50多人,9个教研团队荣获省、市、区级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在“带雪冲寒迎春光,迎来春光不自耀”的“迎春精神”引领下,本着“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有品牌,教师有名牌,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不断强化学校管理,努力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努力深化学校课程、课堂教学和评价体系“三项改革”,致力创建体艺、劳技、航模科技、国际教育交流“四大特色”,促进师生健康、持续、和谐发展。办学18年来,学校形成了“优秀+特长”的办学特色,努力发展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而有个性特长的优秀人才,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社会声誉持续上扬。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服务窗口)示范单位、苏州市中德合作劳技项目示范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等4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学校年年被评为吴中区“常规管理(规范管理)先进学校”,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年年居吴中区首位,先后产生了7位中考状元。

标签

四大特色聚焦迎春教育远航

体艺教学是学校的一个传统特色。学校是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苏州市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苏州市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是吴中区体育学科教改基地。学校连续7年获得吴中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健美操多次获得吴中区一等奖第一名,男子篮球连续7年获得吴中区初中组第一名。2008年9月,学校与苏州市体育局联办了蹦床项目队,成为苏州市蹦床训练基地。该队在全国青少年蹦床比赛中一举拿下两枚金牌,又在省级比赛中夺得了一金一铜的喜人成绩。2010年,学校荣获省运会突出贡献奖。学校成立了足球、篮球、健美操、田径、新民乐、音乐剧、舞蹈、合唱等体育、艺术社团,并聘请国内外专家每周固定到校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免费辅导。2015年8月,校园音乐剧《阳光社团》在江苏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省一等奖,开创了吴中区先河。2016年10月,舞蹈《呼吸》在苏州市第三届校园舞蹈大赛中荣获市一等奖。2017年7月,学校男女篮球队在吴中区第三届全民运动会上双双夺冠。

劳技教学是学校的一个优质品牌。学校于2001年成为中德合作促进基础教育项目的示范学校、苏州市劳技教学示范学校。学校的劳技教学呈现出内容的丰富性、项目的校本化、教学的小班化等特色,并且在劳技校本课程研发、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探究、体验、合作、实践”型的劳技教学模式。学校每年都参加苏州市青少年国粹文化系列展示活动,多次在市、区学生劳技操作比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多次在市级教学研讨会上做专题经验交流。

航模科技教学是学校的一个新的亮点。学校是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在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中多次代表吴中区参加省级决赛,个人和团体屡获佳绩。在此基础上,学校秉着“让学生在飞翔中成长”的理念,自2010年起与苏州市少体校联合,引进航空模型项目,开设了航模特长教育。2011年3月,学校成为苏州市航空运动和模型运动协会会员单位。2016年,被确认为苏州市航模教育特色学校。目前,学校的航模教学已形成了自己的校本教材,摸索出了一套较为科学并且实用的教学活动策略与实践训练方法。学校航模队在每年的省、市级比赛中摘金夺银。在江苏省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中,2012年有6人次荣获省一、二、三等奖;2013年夺得2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有19人次获得省一、二、三等奖;2014年夺得2枚金牌、1枚银牌,荣获1项团体第一、3项团体第二;2015年有10人次荣获省一、二、三等奖;2016年夺得2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有14人次获得省一、二、三等奖。在近几年的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市3D打印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标签

国际教育交流是学校的一个新的探索。学校是吴中区最早引进外教的学校,是苏州市国际理解项目学校。为了加强国际教育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2012年5月,学校与韩国大邱栗园中学签约成为友好学校。自2012年起,学校每年都正常组织师生开展国际修学互访活动。6年来的国际修学互访,学校之间增进了交流,学生之间传递了友谊,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启迪。

两课改革聚力迎春教育远航

学校自2002年起就摸索课程改革,一边实践,一边思考,不断生成,不断改进。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既体现规范,又适度生成,系统体现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的综合。

首先,确保基础性课程,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严格开全课程,上足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也就是课程的校本化实践与操作。

作为基础性课程,学校在抓好文化课教学校本化实施的同时,同样不放松体育、艺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学科的校本化实施。

10多年来,学校在校运会、大课间活动等项目上进行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是校园体育文化节的推出,活动丰富,特色鲜明。《绿色耕耘》一书集中展示了学校体育的课改实践探索情况;自主编写与使用的校本教材《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校园篮球》《校园足球》系列在区域内产生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学校的体育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不少经验得到了吴中区教研室的大力推广介绍,得到了苏州市教科院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

10多年来,学校的劳动技术教师积极利用本校的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在课堂实践和指导竞赛活动的基础上,编写了《纸艺》《陶艺》《花卉园艺》《编织技术》等教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创新精神、动手能力起了良好的导引作用,部分教学案例汇编成了《劳动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为劳动技术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实用的范例。《苏州教育》刊登了《争创劳动与技术教学学科特色》一文,对学校的劳技教学特色作了全面介绍。

标签

其次,优化拓展性课程,实现拓展课程的校本化。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加强课程设置的综合性,注意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增多课程项目,丰富课程内容,提供学生选择的空间。总体来说,学校致力于提供学科延伸、专题教育、社团活动等方面的拓展型课程,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的学科拓展课程目前设有阅读课、书法课、航模课、心理教育课、体育活动课、艺术欣赏课等,作为学科教学的延伸,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

学校的专题教育包括知识专题教育、校园节日文化、学校常规仪式、社会实践活动等,正在不断完善,形成序列,做成常态。

学校的社团活动日趋成熟。目前,主要开设足球、篮球、健美操、田径、新民乐、音乐剧、舞蹈、合唱、超强大脑、“三语”诵读、3D打印、计算机编程等社团活动。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日常管理规范有序。

总之,学校的课程改造正在不断深入,两类课程两手齐抓,紧扣课标有效整合,指向素养促进学习。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一是倡导课堂结构优化。学校结合指导学生自学教学改革实验,注重学生自学引导,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学生自学环节,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重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是倡导班内分层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立足点和归宿点。上课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学力,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学校积极倡导班内分层教学,积极引导教师课上做到三个“关注”:关注学生差异,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标签

三是讲究当堂有效训练。课堂教学倡导讲练结合,正是强调当堂练习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求教师课堂上要安排一定量的练习,有针对性地训练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实效,学校特别强调每堂课要留给学生至少5到10分钟的练习时间进行当堂训练。

四是优化学生学法指导。“把方法教给学生”是学校的一个教学理念,如何“把方法教给学生”,正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着力点和突破口。学校一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积极渗透有效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不断创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多年的实践,学校的各学科备课组都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学法指导策略。

目前,学校初步形成了“4+”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互动课堂的四个基本环节是:预习自学——导学点拨——练习反馈——延伸探究,三个核心节点是:课堂自学指导、课堂质疑讨论、课堂拓展探究。当然,互动课堂四环节三节点是各学科课堂教学的通式,具体各门学科都有“+”的自主环节。

语文学科特别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内预习的对接与融合。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作者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大致情况;课上留给学生合理的预习时段,让学生认真地读书,抓住细节部分,学会圈点勾画,抓住疑难问题,尝试初步解答。教师宁可少讲10分钟课,也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预读课文,走进文本,自主学习。

数学学科致力探索任务驱动助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上,让学生在尝试学习、练习中发现问题,不断反馈,交流互动,质疑提升,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学科善于在延伸探究上做加法。依据学科特点,英语学科不仅仅在课堂活动设计上拓展训练,还延续到课外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多接触一点纯正的英语视听资料,鼓励学生每日在班级群打卡,记录他们听读和写作的点滴努力。

标签

思想政治学科讲究学习探究的情境设置。思想政治课上,单调的说教学生不会接受,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巧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在情境中体会人生,在情境中探究道理。

一种精神聚心迎春教育远航

迎春精神是什么?“带雪冲寒迎春光,迎来春光不自耀。”这是一种责任担当,这是一种奉献精神,这是一种谦逊品质。敢为人先,积极进取;不怕困难,顽强拼搏;默默奉献,谦逊通达。

迎春精神的关键在哪里?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以教师的率先发展,更好地引领学生的优质发展,推进学校的持续发展。迎春精神鼓励教师个人争先的同时,更倡导团队精神和服务精神。

学校要发展,首先要发展好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认真实施“教师发展345工程”,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推进师能发展。

“3”,即抓好三支队伍。一是抓好领导班子管理,落实学校干部教育、教学与管理“一岗多责”,发挥领导干部的先锋引领作用;二是抓优骨干队伍建设,实施党员导师制、骨干教师再发展工程,发挥骨干力量的示范带头作用;三是抓实青年教师发展,通过师徒结对活动、教学“七认真”例检,引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即管好四个组织。现代学校管理离不开团队组织管理。在管理教师队伍时,学校重点强化教师的组织管理,特别注重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班级组的建设,狠抓组织建设,规范组织管理,优化业务指导,落实团队评价。

“5”,即搞好五项活动。一是狠抓“青蓝”工程,二是实施“比武工程”,三是完善校本培训,四是优化教学研讨,五是落实课题引领。

“教师发展345工程”培育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可持续发展、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绩效显著的骨干教师队伍。教师“德高、能强、识广、教长”,学生“志远、学勤、效高、质优”,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学子教学相长,促进了师生的健康成长。

标签

听,师生集体诵读的声音:

子羽楼上

我们一同追慕澹台灭明学高行端的风范

于是,我们懂得了“廉于行己”的含蕴希文楼前

我们一起传承范仲淹刻苦求学的文脉

从此,我们理解了“先忧后乐”的精神

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我们共同扮靓春天

踏雪冲寒迎春光

迎来春光不自耀

我们是迎春的花枝

柔嫩的枝条伸展出黄金般的臂膀

我们有迎春的梦想

金色的希望涂满了天地间的春光

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我们共同创造春天

正是这样的迎春精神,让团队走得更稳,走得更远。正是这样的迎春精神,成就了教师,成就了学生。

陈若隐同学于2011年元旦在苏州图书馆成功举办了“若隐个人画展”,这是苏州市首个中学生个人画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马书林等大咖纷纷为她的画展题词,受到了全国、省、市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

陆心悦同学于2012年1月受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的邀请赴美国圣地亚哥参加了第六届“心手相连”新春慈善联欢晚会,她表演的琵琶独奏《彝族舞曲》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杨晓壹同学在瑞士2015年技巧世界杯上勇夺“女三”全能金牌,实现了自己的冠军梦想。

宋蒋成同学在2017年校园未来星第十四届中国优秀特长生展示活动中荣获书法金奖。

10多年来,学校为朱文洁、叶珩、沈溢、刘天、徐文君、严易廉等一大批迎春学子顺利进入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名校深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铺好了人生的底色。

而今,迎春中学迎着春光,正在远航,迎春中学还会走得更远,更远……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