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左各庄杆会迎圣驾 乾隆爷五巡大清河

2021-11-07 13:33    

第五次巡视文安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仲春,乾隆皇帝对大清河堤工关爱有加,不顾年龄高迈,再次亲临巡视。此次出行,得知文安自辛巳堤工之后,农民得以种植。辛卯复被冲积,遂将堤增高培厚。从癸已以来十余年并无水患。文安大洼连年干涸,大片麦田,一望青葱,民气倍形安乐。乾隆为之欣慰,内心十分高兴。即兴赋有《阅文安堤工三叠旧韵》一诗:

标签

文安地处洼,淀水相击豗。

辛巳及辛卯,冲堤凡两开。

吾民叹昏垫,赈济频救灾。

茭捷那惜费,低增薄与培。

癸已临阅后,至今安宴皆。

兹来觇民风,熙熙迎我排。

暖衣遇冬月,新苗茁春垓。

幸此十余年,象如癸巳来。

既思语忌盈,吾惟益惕哉。

后来,地方官吏为宣扬“皇恩浩荡”,在乾隆皇帝登堤望洼之处建了一座皇恩亭,又叫“御书亭”,老百姓俗称“望洼楼”,将皇上巡视文安堤皇恩亭工亲笔书写的四首诗连同诗中注解摹刻在石碑上,安放在亭内,以铭记乾隆皇帝的功德。在这次巡视中,乾隆皇帝心情极佳,在文安逗留了三日,均驻跸于文安重镇左各庄行宫。

标签

左各庄北靠大清河,南临文安洼,依千里堤而建,隔大清河相望,为茫茫东淀。这颗镶嵌在华北大地上的明珠,建于汉,兴于宋、明,盛于清,可谓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文化璀璨。奔腾的淀河之水给这里带来了富庶与繁荣,据《文安县志》记载:从宋代这里就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是一片繁荣的水陆码头,以至留下了“金石沟,银胜芳,铁打的左各庄”之美誉。清朝鼎盛时期的康乾年间,左各庄已成为管辖六千多户,两万多人口,行业齐全,店铺林立的商贸中心,素有“小天津卫”之称。左各庄行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 年)始建,第二年春天完工,占地约百亩,俗称“大营行宫”。整个行宫有高大的红墙围绕,重檐飞翘,错落有序。大门往北,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跑马道,老百姓俗称“皇道口”。进入行宫大门往右,是一座优雅的花园,白杨翠柳映掩争辉,西部由多种奇石组成假山。假山下有用毛石砌成的养鱼池,占地一亩有余,横跨一座月拱小桥,直达假山。花园甬道两旁栽满奇花异草,整个花园山、水、花、树交相映衬,美不胜收。行宫东部的主要建筑为佛堂和书房,另有湛观轩、涵鉴堂、澄景楼、环照斋等景点。佛堂和书房的楹联为乾隆皇帝御书。佛堂联曰:不见闻声群鸟呗;天尖有色众花鬟。书房分东西两间,东间联曰:琴荐墨壶却妥贴;天光水态尽冲容。西间曰:波含素影澄心镜;鱼跃清渊识道机。行宫的轩、堂、楼、斋也都是乾隆皇帝命名并手书,还都提了诗,其中《题湛观轩》诗前还加了序。序云:左各庄行宫中,文轩临沼,映目澄心,盖淀水易引,事半功倍,名之曰湛观。其诗曰:

讵必凿塘更穿土,引来淀水便成池。

阶前流洁源清会,座里天光云影披。

不啻十家费已惜,居然半亩照相宜。

湛如对处非空寂,斥卤民艰有所思。

乾隆皇帝在左各庄驻跸期间,不但游览了古迹海潮院,而且还观看了南音乐会和杆会的精彩表演,与民同乐。海潮院始建于明代,重建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 1782 年),由于该庙坐落在左各庄以南,也称南庙,是远近闻名的佛教道场,有常驻僧二十多人,主持法印,乃一得道高僧,精通音律。乾隆皇帝这天到这里游幸,正赶上庙中开法会,南音乐会演奏,佛号不断,笙管长鸣,皇帝大悦,降旨赐銮驾一副。随后又到大殿中观看了文安城里著名书法家井玉树书写的“瓦对”木刻:久萌法云俾火宅以晨凉绿池涨满枝头露;重明慧目照青鸾雨夜晓罗树光摇座下莲。连连叫好,并亲自召见了井玉树,并留下其书画“字如金,画如银”之赞誉。

标签

左各庄杆会成立于明永乐十三年,乾隆皇帝一行在皇道口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其精彩表演, “童子拜佛”、 “金鸡独立”、 “倒挂金钟”等高难度动作,看得乾隆目瞪口呆,喜得赞不绝口,当即下御旨赐一面龙旗,以示嘉奖。

在古镇左各庄游幸后,乾隆皇帝乘龙舟直奔天津,完成了他最愉快也是最后一次文安之行。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