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心理 >正文

心理解读:反社会行为

2021-11-07 18:29    

反社会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

2、反社会人格特点:

(1)对实施犯罪行为没有计划和预谋;

(2)受情感冲动支配,犯罪动机较模糊;

(3)害人害己,而对自己的危害尤大;

(4)较少造成凶杀或其他严重案件以致判处极刑;

(5)在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沉重的影响,反映在生活的各个侧面出现持续和长期的行为障碍。

3、反社会行为如何矫正?

对于像杨某某因经营不善创业失败造成的反社会行为威胁家庭与社会安全,可限制其自由。对危害较大且危害行为频繁出现者,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当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时,给予强制性的惩罚(如电击、禁闭等),使其产生痛苦的体验,实施多次以后,患者一产生反社会行为,就感到厌恶,全身不舒服,通过这样减少其反社会的行为,然后根据其行为矫正的实际表现,放宽限制,逐步恢复其正常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

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人格重建过程中,还要强调人格发展的和谐性、协调性,它有两层含义:

(1)强调“内部和谐”,即人格内部各种特征之间的和谐和协调,要求在人格重建中,注意其道德方面的知、情、意诸心理因素的协调发展;

(2)与外部的和谐、协调,即人格与环境(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要求努力将他们再置于人际环境之中、群体之中,不使之孤单、孤立、孤独地存在、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逐步学会与周围社会环境相协调,在群体上找到他自己应有的位置。团体心理咨询也值得尝试,使他们生活在治疗性团体中,通过参加团体活动来控制和改善偏离行为,丢掉那些获得和习得的不良习惯。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