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游戏 >正文

IDEALENS创始人宋海涛: 做钢铁侠交互的眼镜

2021-11-08 03:48    

【17173VR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全球首款VR一体机,IDEALENS可谓是开创了目前VR设备行业三足鼎立的先河,在上周结束的2016 NAB Show Shanghai上,17173VR有幸采访到了IDEALENS创始人兼董事长宋海涛先生,并和他聊了聊IDEALENS产品以及公司未来的布局,以下是采访内容:

采访重点:

·IDEALENS未来想像科幻片里戴起来可以做类似于《钢铁侠》中显示和交互的眼镜

·IDEALENS是世界上第一款研发和量产一体机的公司

·21目高清摄像头组成的全景摄像机IDEALOEYE即将上市

·明年会发布Outside-in的跟踪系统方案,并全设备兼容

17173VR:首先我们想请宋博士说一下整个研发IDEALENS的心路过程。

宋海涛先生在NAB Show Shanghai上发表演讲

宋海涛:这得从比较早一点说起,09年和10年的时候,那段时间我正好在佐治亚理工学院学习。在学习期间我参与了个项目,一开始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后来才知道是Google Glass的预研项目,在做这个项目期间,我了解到了很多新科技,后来项目完成之后,我放弃了Google的工作回国创业,因为我想做的产品并不是像谷歌眼镜那样,而是像科幻片里戴起来可以做类似于《钢铁侠》中显示和交互的眼镜

在创业初期,行业还对AR、VR没有太多概念,拿的资金也不多,仅有1百万美金,于是先设个小目标,干点那个年代能干的事。然后我们闭门3年,进行光学研究和专利储备,这3年里我们几乎没有做任何运营,只是潜心做技术。

后来14年的时候我们发明了一个方案,我们称之为超级光学系统,一个180度FOV的VR的镜头。在有这样的一个专利方案之后,我们才正式决定进入VR行业。

进入VR行业首先需要选择做什么样的VR产品,那时候还只有2种VR:一个是手机VR,而一个是连PC的VR。我们认为未来一定是在移动VR上的,就选择了做移动产品,移动VR中当时的方向是插入手机的VR眼镜盒子,因为手机本身有很多限制,难以适用我们研发的大视场角光学技术方案,于是就决定做All-In-One这样的一体机。我们从14年年底开始做一体机,到15年7月份量产,算是世界上第一款研发和量产一体机的公司。所以从那儿开始,所以这个世界上就有了三种VR设备:手机VR、电脑VR和VR一体机。

17173VR:从PC端和手机的VR到VR一体机,我们这三种VR设备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怎么样?会和现在的电脑游戏、手机游戏和主机游戏发展方向一样的吗?还是最后大家都趋向用VR一体机来玩这些东西?

宋海涛: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深邃的问题。因为就像是游戏有不同种类,计算设备有不同的种类,与之相应的交互设备应该也有不同种类,VR、AR或者MR都是交互的一种方式而已。存在即是合理,而且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人,有很多很多种需求,有很多种使用场景,也不会只有一种设备能够一统江湖,只是未来各个产品形态的市占率比例会有变化。存在各种各样的需求,总该有满足的手段,有些碎片化和低体验度的VR可以用手机VR来满足;高性能重度的可以用PC满足;剩下的可以用移动性好的,尤其是VR一体机来满足。

VR游戏下载、新游推荐、福利,尽在17173VR!

17173VR:IDEALENS从最早全景视频、发展到AR,再到最后你们最后决定做VR产品,您觉得公司这些转变的时间点和契机分别是什么?

宋海涛:相对于其他的团队我们起点比较早,从2009年、2010年开始我准备创业进入这个行业时,那个时候大方向还是聚焦在AR方向上。你说契机,大概就是从美国回来以后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它的路线比较长,需要积累的门槛非常高,也很多技术层面的东西。

其次,VR的契机也来的十分自然,从我们自身来说因为我们有了光学方面的积累,有了这样的技术之后我们才确定全心做VR。从外界看来,14年年底的时候已经有许多VR的风投来了。

关于摄像机这是比较奇葩的一个故事,我们VR一体机的一代机15年7月份出来以后,我们到处去找360度的片源,那个时候的片源质量很少有达到我们要求的。看中了一些影片,打听一下背后的拍摄器材,是非常有名的全景摄像机,我们试图去购买,结果基本都是对方不卖或者非常昂贵(大约一套要几十万美金)。

3种针对不同人群的VR相机

我们想花这么多钱不如自己做一个,没想到就掉进了这个坑里去了,然后我们就潜心研究成像原理和光学镜头。由于我们对于算法和光学有很强的积累,再加上做一体机也有电路的积累,所以切入也不是非常的难。当然我们还是斗胆希望能挑战这个世界上最高等级的目标,一群疯狂的人,一起做一些别人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慢慢发现也不是没有可能。目前我们摄像机的拼接效果、移动性,应该在业界是非常顶级的。专业级别的21目高清摄像头组成的全景摄像机IDEALOEYE即将上市,产品在合作伙伴和行业客户中已经有一些销量订单。

17173VR:IDEALENS目前发布的VR一体机的产品布局是这样的?

性能怪兽M8K

宋海涛:我们的VR一体机K1已经停产,目前在销的是K2。然后我们之前和K2一起发布是K2 Pro,已经进入量产阶段了。还有一款内部工程代号为M1000是一款专业级的PC头显,M定义意思是Monster,8K是它的分辨率,简称M8K。但是M8K这款机器目前还不是正式的产品机,我们在搜集市场对这款产品的反馈建议和订单需求。

17173VR:我们从IDEALENSK1,K2到K2 Pro再到未来的产品,IDEALENS产品更新换代在未来会是怎样的?

宋海涛:我们研究线和产品线是独立并行推进的。研究线我们早之前就做了K2、K2 Pro这一代的研究。目前我们下一代产品的研究都基本全部做完,会在近期正式进入下一段的产品研发中,目前K2 Pro正在准备量产。

记者:我们刚刚有说到M8K那款产品,我前几天试了一下,整个配置非常的高,FOV达到了惊人的180。目前市面上没有这样一款产品,您怎么看待这样的一款设备?是实验一下,还是今后有可能应用到你们的一体机上面?

宋海涛:其实这个动机非常单纯,因为我们是一个很疯狂的团队。目标是挑战世界上最极致的产品和技术目标,把它变成产品,然后争取商业利益。这是我们公司的基因和出发点。就像上一次OC3的会议上,Oculus的首席科学家Michael Abrash他也说到未来5年VR领域还有7个挑战。其中有两个挑战,一个是8K级的分辨率,另外一个挑战是真正的接近人的自然视野FOV,就是180度的FOV。其实在开这个会之前,我们8K的验证机第一代已经出来了,不过那个时候分辨率只有5K。后来我们用几个月时间把它升级成8K,但是它180度的FOV的背后是我们的超级镜头,也是当时进入VR领域的决定性的原因。

目前M8K测试版中的镜片还不是我们正式版的镜片,为了快速验证效果,手工加工出来的一个临时版的镜片。真正的体验肯定和它不是一个等级,但现在你已经可以通过它看到又大、又清晰的VR的视野。

IDEALENS的系统UI

17173VR:目前市面上的VR一体机主要会有几个问题,首先是散热问题。你们会怎么解决VR一体机散热不好,使用一段时间性能下降的问题?

宋海涛:首先可以确认的是我们IDEALENS的VR一体机的散热是非常良好的,在夏天高低温的环境中我们都经过非常严苛的测试,不会存在过热降频的现象。当然我们花了很长时间的努力做了这个,其实这并不容易。

能开发这样一款产品,除了我们本身的技术积累之外,是因为我们之前积累过很多经验。之前我们做过特殊技术的计算机,然后是零下50度到零上85度的环境工作,从那个时候我们的团队就开始积累相应的工程设计经验。

另外就是从14年、15年我们做这个移动的VR设备的开始,特别是15年我们尝试过两个平台,一个平台的热设计功耗(Thermal Design Power)大概是6.5瓦,另外一个平台TDP大概是12.5瓦。我们当时试图把12.5瓦TDP的芯片CPU装到我们头盔里面去来运行,但我们用了很多种方法以后依然会出现一到两个小时就会过热降频这些问题。从此以后我们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和探索,会用比较高等级的热设计和分析的方法,然后也会找一些业界著名的方案公司和专家来讨论和研究。

后来我们和像三星这样的大公司有了非常紧密的配合,然后进一步地去进行了热设计方面的各种优化。比如说从平台功率、平台选择开始,你选了100瓦的平台,你再怎么也做不上去,你选了1瓦的平台,性能又不够,所以它是个权衡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用了非常精密的加工工艺,用了非常昂贵的材料,用了特殊的散热的方法,并且这所有的一切都兼顾到整体重量、热设计中用户体验,例如说噪音、防尘和它的热散热稳定性的前提,最后才有了我们的K2和K2 Pro。下一代K3也会沿用这种比较成熟的热设计的方案。

17173VR:有很多会认为把电池和电脑戴在头上对人体的辐射会很大,您是怎么去看这个问题的?

宋海涛:任何的电路级和电器级的设计都需要过基本的电磁测试,各种电磁兼容性(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的测试。我们的设备当然会经过非常严密的测试,需要做任何静电防护、电磁保护的地方自然少不了,电磁辐射对于我们的产品来说一定会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17173VR:马上就2017年,请我IDEALENS在明年整体公司战略和产品线规划是怎么样的?

宋海涛:我们大概会有两个方向考虑,具体的策略暂时不方便多说。但确认的是我们会和业界著名的伙伴和朋友全力合作,做核心技术和核心器件供应商。另外我们会继续推出相对更成熟的下一代产品。

内容方面是跟着硬件走的,而且内容一定是生态链的一种行为。其实我个人不认为任何创业公司能在内容层面做生态链级别。所以我们会和很多伙伴合作,在内容产业链里固守好我们自己的本分工作。明年会发布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型位置跟踪系统,它是一个Outside-in的方案,而且非常方便的进行全设备兼容,这是我们在内容产业链方面为行业所做的一点点贡献。

相关新闻

  • 全球VR行业大咖尖峰对话! NAB上海的五大看点

    发布时间:2016/12/2
  • 蝙蝠侠电影创始人: 入局VR 超级英雄或来自中国

    发布时间:2016/12/6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