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全国劳模马桂宁同志逝世 三尺柜台上彰显工匠精神

2021-11-08 05:27    

图说:上世纪80年代柜台服务照片 来源/市百一店提供(下同)

全国劳模马桂宁同志走了。

11月6日上午10时08分,全国劳动模范、原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营业员马桂宁,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0岁。11月10日下午2时,将在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告别仪式。

对于很多上海人来说,马桂宁的名字熟得不能再熟了。老一辈的上海人在他手里买过布料,年轻一辈的上海人从小听着他的故事长大。他的绝活是“一看准”,创立的一套“马派”服务艺术堪称上海商业领域的标杆。而在马师傅的工作生涯中,他为邓小平服务的一段故事更是为人津津乐道。

“我的追求就在‘三尺柜台’。我的人生价值是为顾客服务。”有“服务大师”之称的马桂宁从事商业服务五十多个年头,他曾经这样说过,而他也确实做到了。

“马派”服务诞生于三尺柜台

“父亲是一个特别和蔼慈祥的人,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但对其他所有的人,包括顾客、同事、朋友,都怀有一份爱心。”电话中,马桂宁的女儿马熙雯几度哽咽。

“在我小时候,父亲总是早出晚归,因为他对工作有一份非常重的责任心,他常常说,要为人民服务到终身。”在马熙雯的记忆里,童年最开心的时候是下雨天,因为妈妈倒三班,下雨天的晚上,她就会带着伞去车站接爸爸,回来的一路上,就是父女交流的宝贵时光。“父亲的笑容真的很有感染力,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天,他会问问我最近学习的情况怎么样。这条路,是我和父亲走过的最温暖的路。”

图说:上世纪90年代马师傅因商品结构调整 ,从原来的卖布转为卖男士衬衫

父亲马桂宁是上海商业领域的服务标杆,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马熙雯也继承了他的工匠精神。2000年,她成为永青假发培养的第八代传承人,担负起将整套技艺传承下去的重任。

标签

“马师傅走得太突然了,昨天我们的劳模群、单位群里传出这个消息,大家都很震惊,特别难过。我们失去了一位长辈。”李惠麟是马桂宁的徒弟,在他的培养下也成为一位全国劳模。

回忆起当年拜师的情景,儿时的偶像一下子成为师傅,让当时的李惠麟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我还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就知道很多马师傅的事迹,可以说从小到大对他的印象都很深。”1996年李惠麟进入市百一店工作,并在2000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大服务品牌”,因为工作做出了成绩,这一年他成为了马桂宁的徒弟。

“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物资匮乏,全国的商业环境处于卖方市场,所以服务员的态度不是很好。但马师傅能做到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他的服务态度和技术让顾客非常舒服,甚至可以说是耳目一新,是很不容易的。”

当时的上海市民都知道,到市百一店的柜台找马桂宁买布料,根本不用尺子,他只需用手稍加比划,需要多少布料就成竹在胸了。既不浪费也不会不够,让许多顾客拍案叫绝。尽管只有高中文化,马桂宁怀着对顾客“满腔热情”的服务意识,每天整理销售情况,分析顾客心理和商品推销技巧,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销售方法。融商业壁垒的优良传统和现代化科学知识于一体的“马派”服务艺术也诞生于他常年坚守的三尺柜台。

“马师傅在给我们培训的时候,有两点我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对工作的敬业精神,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我们,始终要求兢兢业业做好服务工作。二是对工作的钻研态度,他教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商品知识,揣摩顾客消费心理,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邓小平从他手里买了铅笔橡皮

1992年,上海第一百货商店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百货商店。那年2月18日下午,守着纺织品柜台的马桂宁忽被告知“有重要领导要来”,这就是马桂宁服务邓小平的一段经历。

标签

图说:马师傅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活动

当天下午6时后,来到马桂宁柜台的“顾客”越来越多,而他一如往常地为顾客介绍货品。等到了7时之后,“重要领导”来了,让人没想到的是,竟然是邓小平。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多年,但马桂宁对那一次经历的时间、顺序、细节都还记得清清楚楚。平易近人、亲切随和、丝毫没有大人物的架子,这就是邓小平留给他的印象。

由于当时的柜台不到20平方米,只有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吴邦国陪伴邓小平进入了柜台,其他人则将这个小柜台层层围住。吴邦国为邓小平介绍马桂宁,还开玩笑说,人称马桂宁是“财神爷”。当时,马桂宁连忙向邓小平解释说,他常去各商店进行服务示范,只要示范之后这些商店的生意都会马上好起来,所以人们给他起了这么一个外号。邓小平听了频频点头。

接着,马桂宁说起这方小柜台的营业情况,包括客流、销售量等。马桂宁指着当时邓小平身上的中山装,找出了相同颜色、质地的布料。马桂宁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时回忆,“我说,‘您这身料子在我这也有,您摸摸看’。”令马桂宁惊喜的是,邓小平一点架子也没有,摸了摸布料。

随后,吴邦国说起马桂宁还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不少文章、还出书。邓小平听了非常高兴,握住马桂宁的手连声说好,并与马桂宁合影。 接着,马桂宁被叫去在三楼临时搭建的文化用品柜台,向邓小平介绍了这些文化用品。邓小平给了马桂宁10元人民币,马桂宁就在邓小平女儿邓林的提示下拿了4根中华牌铅笔、4块橡皮。据邓林对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负责人说,她父亲因为工作很忙,平常也不会到店里去买什么东西,这是建国后他第二次亲自到商场买东西。

“马式服务”是实体店成功关键

2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9次当选上海市劳动模范,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名营业员,马桂宁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工匠精神,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2007年,马桂宁退休了,但他退而不休,不仅时常“回家看看”,还在全国各地示范服务,桃李满天下。

标签

图说:劳模马桂宁带徒几十年桃李满天下

过去几年中,马桂宁身体还不错,他不时去店里看看,穿着员工服,这样随时可以上手帮忙。他曾对记者说,“我说过我要坚定不移地为人民服务,服务到终身。现在还没终身,我当然要来。”即使躺在病床上,他还惦记着正在装修的市百一店。“等市百一店装修好了,我一定要来看看!”躺在病床上的马桂宁,对前来探望的同事曾经这样说道。如今装修工程已经进入尾声,老店新开指日可待,马桂宁却“食言”了。

几十年来,马桂宁经常到全国各地示范服务,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先后收徒560多人,把自己的服务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他们中不仅有商店营业员,还有民航、铁路、轮船的乘务员,银行、邮局、移动通讯的服务员,医院的护士,学校的教师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如今绝大部分都是各自行业中的标兵和佼佼者,成为全国劳模、省市劳模的徒弟不计其数。“马派服务”技艺也不断在第一百货商店得到发扬光大。商店员工、马桂宁的徒弟侍冬梅、邵开平、李惠麟、朱雯瑾等先后成长为劳动模范。

如今,互联网大潮汹涌澎湃,实体商业饱受冲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谢京辉曾经在采访中说道,实体店纷纷转型,能否享受到“马式服务”的体验,也许是助其成功的关键。而要解决服务理念缺失的问题,最根本的还得从提高职业道德入手。互联网时代,产品生存法则还是在于服务。如何发扬光大“马派”服务艺术中的精髓,是他的后来者们需要学习和探索的。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