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为“赢在起跑线”,如此“抢跑”妥不妥?

2021-11-08 09:50    

长期以来," 教育焦虑 " 都围绕着中国家长和孩子。因为要 "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所以不辞辛苦培训、不惜人力陪读、不惜成本择校;一线城市的一些家长为了 " 抢跑 ",甚至把 " 幼升小 " 准备期提前至幼儿园中班,或是将孩子送到 " 不论学费、名额主要靠抢 " 的教育培训机构。" 抢跑 " 究竟是先见之明还是浪费时间?家长应该怎样决定教育的节奏?

吴玲: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在父母 " 不输在起跑线上 " 的高期望值下,孩子们陷入了一种可怕的 " 囚徒困境 ",他们的天性被扼杀,他们的幸福被绑架,被动地像陀螺般被家长和社会教育环境 " 抽打着 " 旋转。适当的 " 抢跑 " 对于培养孩子协调能力,锻炼耐性以及战胜困难的能力是有好处的,应根据自家孩子特点,通过兴趣班让孩子的特长和个性充分张扬,才有利于其健康成长。但凡事当有度,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千万别把家长的一厢情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否则让兴趣班毁了孩子的 " 兴趣 "," 拔苗助长 ",适得其反。

田小典: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起跑线上 " 抢跑 " 了,便能够真正赢得人生。年轻家长们对自己孩子客观认识不够,期望值过高,热衷于拔苗助长,往往是 " 人家报了 6 个培训班,我至少报 5 个,报少了,孩子学得就少,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正在抱着这样的心态,让孩子穿梭于各种培训班,奔波在各种培训班的路上,而自己也在不断的焦虑中感慨教育之昂贵。教育 " 抢跑 " 只会成为恶性循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沉重,让家长感受到生活的沉重,让教育部门感受到不可承受之重。

乔薇:一个孩子是否能早日成才,除了提供教育平台外,还和孩子兴趣及先天因素有一定联系,即使家庭经济条件满足 " 抢跑 " 的需求,家长也要尊重一下孩子的意愿,对于孩子感兴趣的教育,家长可以提早提供 " 抢跑 " 平台,但是如果孩子不感兴趣或是能力不足,即使被放在 " 抢跑 " 线上,孩子将来也不一定有多出色。对于孩子的成才教育,相比 " 抢跑 ",家长更应注重孩子的自然成长,学习成绩不能代表所有,孩子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同等重要。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