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正文

考古揭秘日耳曼古战场:中欧武士长途跋涉战死异乡

2021-11-08 13:20    

11月3日报道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0月24日发表的题为《战争史:德国战场发现的古代遗骨表明战士曾长途跋涉作战》称,发生在柏林北部的一场古代战斗留下了诸多未解之谜。但是,现在我们距离解开其中一个谜团又近了一步。这些战士来自何方?由于古时候没有识别战士身份及其家乡的标牌,考古学家一度困惑不解。

报道称,据趣味科学网站介绍,现在这些遗骨的化学分析表明:参加战斗的战士们来自数百英里以外的地方。

公元前1250年,数以千计的战士在今天德国境内的托伦瑟战场开战。考古学家2007年开始勘探这个遗址,他们发现了武器、马匹和人体的残骸。这些男子死亡时大多在20至40岁之间。虽然挖掘者迄今只发现了140人的遗骨,但这只是众多参战将士的一小部分,因为其他人要么没死,要么运回家乡埋葬,或是因年代久远已经腐烂消失了。

图为发掘出古日耳曼战士遗骸的托伦瑟古战场

研究人员在《考古学与人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报告中探究了这些遗骨的同位素构成。他们在不同的遗骨中发现了不同含量的锶、铅、氧和碳同位素。这些化合物显示了遗骨主人活着时经常所吃食物中的化合物。不同化合物来自不同的土壤,不同的土壤来自不同地区。这意味着基本上可以通过匹配遗骨与土壤的同位素来确定战士生活的区域。甚至可以通过检查牙齿的成分变化,确定主人有生之年是否迁移过。

虽然土壤差异没有大到可以确定这些战士究竟来自何处,但基本上可以确定他们所吃的食物产自哪里。研究发现非本地战士来自南方,包括德国南部和欧洲中部。这是讲得通的,因为他们还在现场发现了中欧样式的箭头,甚至还扎在遗骨里。

有趣的是,此处遗骨的化学图谱,与距今更近一些的“30年战争”中在维特施托克战死的将士遗骨极其相似。来自欧洲各地训练有素的战士参加了维特施托克之战,考古学家说这表明参加托伦瑟战斗的将士也受过训练。种种迹象显示这场战斗有着重要起源,而不仅仅是当地农民试图保卫自己的土地那么简单。

关于托伦瑟河战斗仍有一些重要的未解之谜:人们为何而战?他们为何长途跋涉来参战?考古学家指出这条河是重要的南北贸易通道,但是除此之外,战斗的意图仍然迷雾重重。(编译/郑国仪)

【延伸阅读】古代怎么打败800头战象?700骑兵足矣

冷兵器时代,体型庞硕、身披重铠的战象的就像现代坦克一样威力无穷。那么,古代战争中,又有哪些战术能够反制这一强大的特殊兵种呢?先看几个战例。

战例一: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大帝率远征军到达印度,与当地人爆发海达斯佩斯河会战。

亚历山大没有正面进攻印度军象阵,而是先迂回进攻敌方左翼,击溃对手骑兵,将其残兵败将驱至象阵周围。

然后,亚历山大指挥部队投掷标枪,集中攻击驾驭战象的象兵,从而使大象丧失控制力。失控大象开始狂躁地攻击己方人员,以至于不少印度战象都是被自己人杀死的。

战例二:公元前202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与西庇阿指挥的罗马军队爆发扎马战役。面对曾让己方吃过大亏的迦太基象阵,西庇阿没有采取罗马军团通用的的棋盘方阵,而让各战斗单位间留出足够敌方战象穿过的通道。虽然汉尼拔以战象冲击先发制人,但一些战象从通道冲过了罗马战线,还有一些沿途遭到罗马投掷手攻击。

与此同时,罗马人集中数百支喇叭和号角,用震耳欲聋的喧嚣声把大象吓得晕头转向,致使迦太基战象调头回走,在己方步兵和骑兵队伍中造成混乱。

战例三:1277年,缅国出动士卒4万余人、战象800头大举向元朝境内入侵,蒙古千户忽都、总管信苴日率700名骑兵前往迎战。图为古代中南半岛象兵的标准配置示意图。

元军与缅军在行进中遭遇,激战2日。元军利用杀伤力惊人的大型复合弓和娴熟的骑兵战术,首先破其象阵,缅军大乱败退。元军追逐30余里,连破17座城寨。

根据上述战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若干克制战象的办法。<br />战术一:利用箭矢、弩炮、标枪等远射武器集中攻击战象和象兵,而且最好用火攻(大象怕火)。

大象一旦失控,就会不分敌我,自相践踏。

在这方面,蒙古骑兵的复合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可在数百米开外,一箭洞穿缅甸战象和象兵的皮甲。图为描绘蒙古军西征欧洲的画作,可以看出,欧洲披甲武士的木质蒙皮盾牌和金属链甲都无法抵御蒙古强弓利矢的强大杀伤力。

虽然没有文献记载,但可以肯定,古希腊(包括亚历山大时代)和古罗马军团的弩炮,也具备杀伤战象的威力。凯撒远征高卢期间,曾用弩炮将数百米外的敌军士兵一个接一个地钉在地上,如此”大杀器“对付战象可谓小菜一碟。

战术二:巧妙利用地形设伏。图为描绘汉尼拔率军远征罗马本土时翻越比利牛斯山脉(后来还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脉)的画作。尽管汉尼拔冒险成功,但他从西班牙带来的80头非洲战象却因中途坠崖、严寒冻死而损耗大半。如果当时罗马军队在这2座山脉设伏的话,汉尼拔的战象可能连1头都剩不下。

大象虽然会游泳,但在负重的情况下通过湍急的江河难度还是很大的,而此时也正是其最脆弱的时候。若敌军趁势半渡而击,估计这些“大块头”没等抵达对岸就“光荣”了。

战象因体型庞大,更适合用于地势开阔、土壤坚硬的野外战场,一旦将之诱入狭窄逼仄的街巷中,其冲击力、防护力都会大打折扣。

战术三:用战象对付战象。就如同最有效的现代反潜武器就是潜艇一样,利用战象去击败它的同类也不失为一招妙棋。因为在动物世界中,同类相争往往更能激发战意(和斗鸡、斗蟋蟀是一个道理)。

图为古代中南半岛的象战,激烈程度堪称古代版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

当然,在古代的实战中,击败一头大象并不比现代步兵用反坦克手雷干掉一辆坦克更容易。说到底,没有足够的勇气迎击强敌,再好的武器和战术也白搭。

【延伸阅读】古罗马军团远征美洲?或比维京海盗早

据英国《每日快报》网站12月22日报道,历史学家宣称,他们发现的证据表明,古罗马人抵达北美洲的时间要比哥伦布踏上该大陆早1000多年。

他们表示,这一发现将“改写历史”,因为它表明古代航海家到达新大陆的时间远早于这位伟大的探险家。

人们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橡树岛附近水域发现发现了一把罗马短剑、一个军团哨子、一些迦太基金币、一个罗马盾牌部分残片和一个罗马人头部雕像。

历史学家约万·赫顿·普利策认为,这一发现是“确凿”证据,表明这个伟大帝国的人最先抵达那里,对美洲而言也是“最重要的发现”。图为发现的古罗马军团短剑。

目前尚不清楚古罗马人是如何横跨大西洋进行这一史诗般旅行的,但据美国古代艺术品保护协会介绍,上述物品是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南岸橡树岛附近海域的一处沉船残骸中被发现的。图为在加拿大发现的古代迦太基金币。

普利策说:“这把罗马礼仪剑百分之百真实。”

罗马军团是否到过美洲,目前尚难定论。但有关古代维京海盗曾抵达北美的说法,却在西方学界颇为盛行。

这些维京海盗很可能与当地人发生过激战。

维京海盗虽然勇猛,却难敌当地土著。

他们的最终结局至今成谜。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