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中国新型飞机首飞成功,最大的对手是歼-10B,空军不会采购

2021-11-08 18:12    

近日,中国新型L15B“猎鹰”飞机首飞成功,标志着“猎鹰”家族再出新成员。相比之前的猎鹰高教机,L15B换装了相控阵雷达,具备更好的多用途能力,已不仅仅是高级教练机,而是具备作战能力的攻击/教练机。此类轻型飞机一般执行对地打击和教学任务,偶尔可能会参与低烈度空战。

不过恰恰是这个定位,让中国空军很可能不会采购这款飞机。因为中国空军不需要这类轻型攻击机。

L-15B攻击/教练机

确实,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空地协同是机械化战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战初期德国空军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就对前线部队进行了非常有效的支援作战,是德国陆军突破对手防线至关重要的火力支援。这一模式延续到冷战,为了对抗苏联庞大的装甲集群,美军专门研制了A-10攻击机,而苏联也相应研制了苏-25攻击机,这些都是针对近距离支援作战而研制的机型。不过,空军负责近距离支援需要调动许多资源,一方面是空域,另一方面还有跨军种协调问题,成本自然比陆军自己解决地面问题要高。航空近距离支援可以加大对方的防御难度,要搭配防空体系,不过事实上近距离对地支援作战的风险在所有航空作战中是最高的,其低空低速的特点让作战飞机面对着敌方火力高度密集的环境。

A-10攻击机非常独特

航空近距离支援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可以携带大尺寸弹药,其中有许多是精确制导弹药。然而,精确制导弹药现在可以实现小型化,炮兵已经开始大量使用精确制导弹药,打击效率大大提高。此外,武装直升机的出现也优化了地面部队的火力能力,武装直升机是最适合执行近距离支援的平台。炮兵和武装直升机的发展让空军执行近距离支援的需求降低,因此现在很难在大国军队中看到专用的攻击机部队,大部分部队侧重于将资源集中到多用途战斗机上,以便在作战飞机越来越昂贵时抱有足够的编制规模。

制导弹药小型化提高炮兵效率

在中国空军,原有强-5攻击机现在已经基本退出一线,歼轰-7系列、歼-10系列、苏-30MKK和歼-16都是可以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中国空军没有必要再发展一型轻型攻击机来执行可有可无的近距离支援作战,这样的任务完全可以通过多用途战斗机实现。相反,如果装备L-15B,那么会占用主力战斗机单位的编制,减少高性能战斗机的采购,反而很可能拉低总体效率。

歼-10B/C对中国空军来说够用了

L-15B的市场前景更多的在于国外。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无力购买和维护昂贵的多用途战斗机,轻型并且相对廉价但功能足够的L-15B型将得到他们的采购意愿,类似菲律宾购买F/A-50一样。另一方面,这些国家面临着反游击作战的庞大需求,如尼日利亚,面对没有防空武器的游击队,L-15B飞机可以胜任这类低烈度反游击任务,并辅助这类国家主力中型战斗机执行对空作战任务,适用性更为广泛。发展中国家才是L-15B的最大潜在客户,这点应该被注意到。

L-15B的潜在客户主要在发展中国家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