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长路漫漫!蔚来造车预亏51亿资金成无底洞 抱住软银“大腿”能成功吗?

2021-11-09 08:02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蔚来汽车内部人士透露了一份盈利预测信息。根据这份预测,蔚来汽车计划今年实现整车 3 万辆的销量,营业收入 114 亿元,同时预计亏损 51 亿元。

2018 年 4 月 20 日江淮汽车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蔚来汽车目前正在集中精力做好 ES8 的高品质量产、交付的准备工作。该新能源基地设计产能为 10 万辆。除此之外,计划今年赴美上市、联合广汽集团设立了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盈利疑云

钱都花在哪了?不得不承认,造车是非常烧钱的买卖。造车产业链条是集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的行业。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曾说过,200 亿元是造车的门票,事实上,还远远不够。尽管新兴车企们的融资能力令人瞠目,但是他们目前的融资水平却并未达到所谓 200 亿元 ~400 亿元的基础水平。纵观被市场看好的几家互联网时代的新生汽车制造商的融资能力,蔚来融资金额大概在 150 亿元左右,威马汽车则超过 120 亿元,最少的小鹏汽车也有 50 亿元的融资。面对上述各种大笔花销项目,恐怕 200 亿元仅仅是造车领域的一个起点。

据了解,蔚来为 ES8 与江淮签订的合作订单,价值就达到了 100 亿元。威马在温州的生产工厂一期投资 105 亿,FMC 在南京的总装工厂投资额为116 亿元,小鹏汽车在肇庆的生产工厂第一期投资也达到了 40 亿元。这一烧就是数十亿乃至百亿的钱,对于众新兴车企的融资功力来说考验艰巨。

资质壁垒

再炫酷的车也绕不开生产这一现实问题。目前,在非国资背景的新造车公司中,仅有威马通过控股中顺汽车取得了新能源车的生产资质。“没有资质,则意味着车辆即使可以量产,也无法上市销售。”陈万吉指出,中国的新能源车生产资质审批发放,已经暂停了一年多。没有资质的造车企业都是“黑户”,没法自行生产。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开放造车资质在 5 年内是不可能的。因为目前国内的新势力造车企业数量多,而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不乏“浑水摸鱼”之流,一旦开放,政府很难管理。

早在 2016 年 4 月,蔚来就牵手江淮,达成百亿元协议,江淮为蔚来首款量产 SUV ES8 进行代生产,

初步预计年产量为 5 万辆。对此,李斌坦言,“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知道会与江淮合作,这对我们做自己的品牌是带来了很多挑战,这是肯定的。”

李斌在 ES8 的发布会上许下承诺,今年上半年就要实现规模量产交付用户。可如今距离这个时间点已经不足两个月,江淮的代工能力可能不足以应对。为了避免未来可能会出现类似特斯拉在产能上出现的捉襟见肘,蔚来选择多管齐下,把鸡蛋放入不同的篮子里。能否在 2020 年前实现大规模量产,将是所有造车新势力能否生存最关键的要素之一。

作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来汽车有野心是件好事。然而,要在四年时间内完成如此突破,绝非易事。目前,蔚来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将首款量产车 ES8 尽快交付市场。对于目前蔚来 ES8 的预定数量以及具体交车时间表等相关问题,蔚来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方便透露。

眼看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蔚来终究将要面临汽车上路的大考。而且在解决产能和交付问题上蔚来也和特斯拉一样面临“难产”,如果 ES8 不能顺利交付,将会面临持续的亏损,但长期的亏损必然

导致资金的短缺,而资金的短缺又限制产品的研发,最终会陷入死循环。

通过查询企查猫可知,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法定代表人是秦力洪,据知情人士透露,软银集团正在与中国电动车制造商蔚来汽车磋商,拟在蔚来汽车上市的时候购入该公司2亿美元的股份。这一举动有可能提振该初创企业高达数十亿美元的估值。同时,有知情人透露,蔚来汽车正在研究今年下半年赴纽约上市的计划。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