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分析 三大趋势引领发展潮流

2021-11-09 20:01    

今年前5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同比增速分别实现翻番。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质量日渐提升,尤其是续航里程方面较之前的产品有了大幅增长,加大了消费者购买的信心。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逐步调整,新能源汽车产品进一步升级和技术高端化将成为大趋势,特别是新型动力电池产业化,轻量化,推动智能网联化等方面,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迎来突破。

新能源车产销量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万辆和10.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5.6%和125.6%;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完成3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9%和141.6%。

2018年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销量的大幅增长是因为不断提升的技术和产品质量,加大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据悉,近年来,在电池成本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行驶里程从最早的120公里,逐步提升至200公里,再到300公里,一些去年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续航里程甚至突破了400公里大关。

在续航方面,目前江淮汽车已完成了产品技术升级,开发了多款续航超过300公里的车型,如综合工况400公里,最大续航达500公里的iEVA50;综合工况续航达301公里的iEV7S;综合工况310公里,最大续航达390公里的iEV6E运动版等车型,应对国家政策变化并率先实现量产,iEV6E运动版也成为国内首款最大续航达到390公里的A00级车型。除此之外,综合工况续航达350公里的iEV7S、综合工况续航达400公里的iEVA60都已经在研发当中,很快即可批量下线。

除了续航里程的大幅增长外,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提升,充电桩、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加上产品的外形越来越美观,人们对新能源汽车也就越来越认可。目前,各省、区、市公共和私人充电设施保有量在平稳增长,截至2018年5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266231个,从2017年6月到2018年5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8273个,2018年5月同比增长59.5%。

政策持续出台促发展

迄今为止,我国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出台了多项强力的支持措施。在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购置税、实行双积分管理、购车摇号以及一些地方开展的新能源汽车免停车费、过路费等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为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今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创新等方面或还将连续有重要政策出台,以推进新能源汽车成本降低和服务质量提升,进一步促进在新形势下新能源汽车的拓展。

一方面是政策强力推动,另一方面补贴也在逐渐调整。6月12日,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开始正式实施。根据财政部等4个部门此前公布的方案,纯电动车续航150-300公里车型补贴分别下调约20%-50%不等,低于150公里续航的车型将不再享有补贴。

这也意味着一大批技术水平落后的纯电动车企获得国家补贴的额度将大幅减少。新政实施将有效避免行业低水平的盲目扩张,而最终没有技术含量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会被加速淘汰。新的补贴政策可能暂时会对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形成一定影响,但总体来看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品升级和技术高端化,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

未来产业发展或呈现三大趋势

在业内普遍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呈现三大趋势。

市场竞争加剧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主流企业均加快了新产品上市的节奏。中国品牌方面,2018年江淮汽车有5到6款新车上市,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广汽、奇瑞等也在加速推新品。外资企业方面,大众、日产、丰田等外资企业也加快了在中国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步伐。

技术升级加快

新能源车技术升级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三大变化。首先是到2020年新型动力电池将实现产业化。其次是轻量化,产业将逐步形成以铝合金、复合材料为主的整车轻量化技术平台,推动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链形成。再次是智能网联化,产业逐步实现驾驶辅助技术产业化应用,形成部分自动驾驶技术平台。

自主品牌将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深入推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发展也迎来了契机。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的经济支柱产业,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强国际化合作。

实际上,一些中国品牌已经开始在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合作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日前,江淮大众首款量产新能源车型思皓E20X正式下线。据悉,这是一款纯电动的SUV车型,搭载了江淮汽车自主研发、行业最先进的液冷电池安全管控技术,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还进一步强化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系统等配置。该车型基于江淮汽车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框架打造,融合了西雅特品牌的设计精髓,并遵循大众汽车集团的质量管理流程,可以说是中德制造业合作的又一硕果。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