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八卦 >正文

专访《诗人》导演刘浩:朱亚文和宋佳都是戏痴

2021-11-10 04:15    

刘浩

凤凰网娱乐讯(采写/xxhhcc)刘浩导演作品《诗人》入围了今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影片在电影节中的两次公映都收到了观众的好评。电影节竞赛单元选片主席矢田部吉彦更是表示,映后与刘浩导演之间的交流是这次最愉快的映后交流。10月29日,刘浩导演在东京接受了凤凰网娱乐的独家专访。

正如朱亚文所说的那样,刘浩导演是电影的信徒,他非常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这部电影的创作背景,以及自身对那个时代的眷恋。此外,他还高度赞扬了影片的两位主演----朱亚文与宋佳。在谈到日本电影时,他坦言自己最喜欢的导演是小津安二郎!以下是采访的详细内容:

 

凤凰网娱乐:首先,请您聊聊关于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

‌‌‌‌刘浩文本的年代背景,实际是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说的再具体一点,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社会进入到改革开放的初期,‌‌所有的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化,处于一个摸索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每一个个体,曾经熟悉的一切,包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都慢慢地在发生变化。‌‌尤其,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这种变化,我们个体的变化‌‌逐步加快,‌‌如果跟不上的话,往往会产生精神层面上的困境。‌‌

当然了,我觉得这种困境,任何一个时代,每个人都会遭遇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一直在‌‌发现未知的自己,下一分,下一秒到底会怎么样?谁都不知道。‌‌每个人都在探寻,但有的时候在探寻未知的路上,‌‌经常又会跟“自己”撞个正着,‌‌那么这往往就产生了诸般的情绪,不如意或者痛苦。‌‌‌‌

就好比‌‌一个人初衷是想学电影的,‌‌这是他的本体。‌‌但是他在未知的周期里,他可能会从事‌‌推销酒的工作,‌‌那么他就会很难受。当他偶然间听到导演们在聊电影时,他就会想:‌‌我是‌学电影的人,怎么现在在做这种事情。但其实真正做上自己喜欢的事,概率是很低的。‌‌所以,我一直对我自己来说,我很感谢这个时代,‌‌我觉得我运气很好。‌‌我能‌‌把我自己学到的东西变成我的‌‌职业,尽管这条路也很难,但是‌‌我一直能拍下去,这些年应该说也‌‌挺顺利的,所以真的很感激,‌‌那么就是说这大概就是一个时代的背景。‌‌

拍摄背景的话,十年前我就写了这个剧本,当时是在长春写的剧本,‌‌写完之后就一直在等待机会。‌‌这个时间里,有过‌‌实质性的几次与资方的接触,但是始终‌‌就是凑不上。‌时间,地点,人物总是觉得哪‌‌里缺一点,‌‌我又是属于所有事都是顺其自然的那种人,‌‌我不会去强求任何事。尤其是电影,有的时候你去强求的话,会伤害到“这个孩子”,‌‌你明白吗?那何必呢,本身拍电影也不是为了赚钱!我们这行业‌‌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有的时候还不如一个白领的收入,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喜爱,我觉得这就足够了!‌‌自己学的,又是自己喜欢的,还能把它变为职业,尽管有的时候一个作品需要几年时间,那起码我是拍出来的,我完成了!至少我觉得每一部作品都在进步,这就可以了。‌‌我真的很幸运了,我很感谢这个时代。‌‌其实和李武‌‌有异曲同工之处,我可能比李武运气好一些,仅此而已。

‌‌凤凰网娱乐:您刚才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您肯定经历过那个时代,您拍摄这部作品有没有进一步的去对时代背景进行调查研究呢?

刘浩全部!所有里边,里边出现的每一个道具,每一句台词,出现的社会话题,全部核实过。因为这是年代戏,不能开玩笑,它不是演义,‌‌不是戏说。电影公映之后,像我这个岁数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对是错!好在我是那个年代的经历者,而且我自己特别喜欢历史,‌‌特别喜欢历史文学,‌‌所以写剧本时我都会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些问题。

比如说这里边涉及到严打问题,‌‌两个人跳支舞,正逢严打,那肯定会被抓起来,‌‌当时就是这种社会环境。包括影片中的那个班长李冰说‌‌到:“几天我就去办‌‌停薪留职了。”,‌‌这都是那个时代的痕迹,就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看到这个会特别有感情。又比如影片中陈蕙问‌‌李丽关于张毅的事情,李丽说:“张毅去日本了“。当时正好是日本留学潮,其实是打工潮,不是正儿八经像你们现在的留学,就来赚钱的。‌‌那时候我都差一点来日本。‌‌高考我第一年没考上大学,我们那里,尤其是从80年代初第一批留学日本的人,都是先问‌‌家里借钱,‌‌然后打工赚钱寄回去,或者把家人都接到日本,或者赚完钱会国。‌‌我戏中写到了这个原型,其实‌就是‌赚钱回国之后,国内第一批做买卖的人,开餐厅,‌‌做贸易,慢慢它的经济结构升级了。

回到电影的话题,这部作品是个年代戏,但两小时的时间里我不可能展现出整个80-90年代的变迁,所以我们就通过剧作进行时代推进,可能一句台词说完后,时间已经往前推了,就是通过这种手法吧。

凤凰网娱乐:整个拍摄过程还是蛮顺利的吧?

刘浩挺顺利的!我们这个戏主场景是在新疆,‌‌其实是哈密附近的一个无人区,在那里我们一砖一瓦搭出了1万平米!‌‌影片中出现的露天矿现在还在运煤,只是‌‌越来越萧条了,石河子那段是在新疆的石河子拍的。‌‌影片中的办公室是‌‌国家文物单位,当年很多国家领导人都住过,‌‌所以我们真的特别运气,还是运气很好!

‌‌凤凰网娱乐:‌‌这次电影您选择朱亚文和刘宋佳担任男女主演,能谈谈这方面的幕后故事吗?

刘浩算是一段因缘巧合吧‌‌。‌‌其实去年‌‌亚文和宋佳先看了剧本,‌‌他们都表示非常喜欢,那么很多事情就很自然的促成了。对我来说可能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安乐电影,有江志强先生三个字‌‌很重要。这对我们拍电影来说,江先生还是像灯塔一样,‌‌他给我们所有人有‌带来安全感,跟钱没关系。有这些在那垫底之后,包括其他资方的支持,我母校电影学院下面的青年电影制片厂,我就踏实很多。

‌‌凤凰网娱乐:‌‌前两天采访朱亚文的时候,他就提到拍摄这个电影,他最享受的是过程,而且他表示现在这个时代一味地追求快,追求结果,人们好像已经不知道如何“‌‌品尝过程“了?您是不是也特别有同感?

刘浩当然!就像现在谈一场恋爱是如此简单,再也没有“秋天的童话“那般神韵了。‌‌你像以前谈一场恋爱,从‌‌两人介绍认识,再到牵手等,起码得三,四个月之后,‌‌甚至于半年。然而现在的社会‌‌压力太大,速度太快,所有的事情都是瞬息万变的。曾经那些本身自带诗意的东西,很快就可能瓦解。‌‌于是,我们所有人现在又要开始去追寻,去反思。要是在以前的话,‌‌可以说到处都充满诗意。

凤凰网娱乐:因为物质上没有那么多追求。

‌‌刘浩是的!陈蕙这个人,我一直提到也是我的一个梦。‌‌其实我父母那个年代,‌‌我觉得周围到处都是陈蕙,无非就是长的不一样而已。那会儿我记得爸妈‌‌也吵,‌‌也闹。‌‌但是那份感情依然是真挚的。

凤凰网娱乐:请您聊聊影片中李武这位“诗人“吧

刘浩其实李武这个人,是那个年代‌‌千百万青年人的一个缩影。‌‌因为那个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那时除非你考上大学,‌‌那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你考不上大学,每个人都只能在某一个坑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同一个工作。‌‌

其实那时每个人都渴望改变自己,但是改变自己的手段非常有限。‌‌那李武这个人略有文采,就可以类属于有一技之长的人群范畴之中。‌‌在我们那个年代,真的只要你稍微能写一些东西,在某一个小报发一些豆腐干的文章,‌‌在当地就是个重大的‌‌新闻了,‌‌很快你就会变为一个名人。而且‌‌那个年代尊崇诗歌,一旦成了名人之后,感觉这座城市都是你的,你到哪里都有前呼后拥。之后,单位相关部门就会来找你,然后补一张文凭,‌‌上夜校考文凭,之后就变成干部编制。因为你只有干部编制,你才可能进一步往上走!工人编制虽是勇士,是第一产业,‌‌但你不可能有升的机会。

那么李武这个人,他也就是一个‌‌略有文采的煤矿工人,他也想通过写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他改变自己命运的目的可能也只是想让家里生活更好一点,这都属于普通人的想法吧。‌‌但其实他身边有一个更具备真正诗人气质的人----陈蕙,虽然陈蕙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点。而陈蕙身上的诗人气质,我觉得还是源于她的爱,她对爱的执着,对爱的纯粹,是一种执念。‌‌所以,到最后能产生一种极度的美感。‌‌

凤凰网娱乐:嗯,朱亚文之前也提到了影片之于“诗人“的讽刺意味!

刘浩是的,影片中是有黑色成分在里面的。‌‌因为你看片名是所谓《诗人》,到影片中从头到尾都没出现过“诗“。‌按一般思维,写《诗人》的电影肯定会有“诗”的存在,但影片中的“诗”仅仅只是个载体,是对那个年代的隐喻。

凤凰网娱乐:宋佳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她表示她和朱亚文之间‌‌与其说是夫妻,更有一种母子的感受。

刘浩是这样的,因为这可能就是一个情感。‌‌一种心理,因为我一直认为‌‌情感是分几个阶段的,‌‌第一阶段‌‌就是任何一个女人和男人都可以在一块,‌按照英国人的理论就是本性的认知。但‌‌八个月之后是什么?‌‌八个月之后新鲜感已经过了,从熟悉到习惯了,之后就过渡到了亲情。亲情是什么,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絮絮叨叨。‌‌情感到了这个阶段,才是最浓的。这是我对情感的理解。‌‌所以陈蕙她身上是有一种极浓郁的母‌‌性,‌‌包容‌‌自己丈夫的一切。‌‌所以陈蕙这个角色也是每一个男人心中的梦,当然也是我导演心里的一个梦。

‌‌凤凰网娱乐:所以在他们两个人分开之后的落差感,我感觉您这里处理得很好,特别是朱亚文的眼神。

刘浩对,你看影片中他即便跟李丽在一块的时候,‌‌他喝那个汤,然后他就会问这汤是用什么炖的,李莉说“高压锅”,他回道:砂锅炖就更好了。这些都是陈蕙的痕迹。‌‌

凤凰网娱乐:您对两位演员的表演应该都非常满意吧!

刘浩非常好。‌‌他俩我觉得是戏痴。‌‌‌‌怎么说,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去形容他们,‌‌‌‌处理表演特别有层次,情感非常细腻,‌‌完美地展现出了角色的魅力。‌‌

凤凰网娱乐:影片中主演两个之间发生矛盾或者误解的时候,您几乎都不怎么交代缘由就进入了下一场戏,这是您一开始就这么准备的吧

刘浩对,一开始剧本就写好了。比如说两人吵架的那场戏,那一个“滚!”就直接结束了,其实就是一个时代的过去,至于具体里面是怎样的,留给观众自己去想,过于具体化的故事有可能会显得非常刻意。这种情绪,稍微点到一下我觉得就够了。

凤凰网娱乐:您第一次看完成片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情?

‌‌刘浩当然兴奋!最早的版本是150多分钟。‌‌我真不瞒你,其实‌‌影片里的每一个镜头都是我自己分的,‌‌所以特别亲切。我记得剪完第一场戏的时候,我和剪辑其实已经知道了这部作品的大概走向,风格已经清楚了。‌‌初版剪完的时候是150多分钟,‌‌一般观众可能会觉得比较长,但我们看完后都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当然,这次电影节第一次放映之前我还是有点担心的,倒不是怕同龄人,而是担心年轻观众无法体会。不过,公映后的反响特别好,很多观众,留学生都来找我们签名!有一位学生观众直接对着宋佳说:我觉得你才是诗人。宋佳当时就非常高兴,说明我们这部电影的魅力已经传达到了观众的心中!

凤凰网娱乐:最后想请您聊聊你喜欢的日本电影和日本导演。

刘浩小津,肯定是小津。‌‌因为小津比较对我路子,当然我最喜欢的是小津剧本里边众生相的东西,‌‌特别吸引我。‌‌因为我作品的聚焦点也是黎民百姓,也就是时代变迁下的黎民百姓,这里边也有我自己的‌‌生存状态。我们多少都会受这个影响。‌‌‌‌刚刚入行时候,看小津是为了了解日本的文化,‌‌慢慢地就知道了它‌‌的精髓所在,东方文化的精髓。

日本以外的话,我最喜欢安哲!安哲是大师中的大师,他的作品我会看傻掉的,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去形容,五体投地。‌‌

凤凰网娱乐:最后再您请您谈谈这次东京电影节的整体感受。

刘浩我当然很高兴,因为我跟东京之前有过两次擦肩而过,所以这次终于如愿了,我也非常感激东京电影节,而且无论是他们组织的‌‌‌‌效率,包括他们对电影本体的态度都让我特别动容。‌‌此外,日本的观众好像也很喜欢我这部作品,我非常感激他们。‌‌他们对电影的热爱也深深地触动了我。‌真的!这个是发自内心的。‌‌

那天晚上宋佳说,我拍这么多年电影,‌‌电视剧也很多,我在国内也不算新人了,我也不需要人家肯定什么,或者更多人认识我什么的。‌但这部作品在日本反响这么好,我真的非常开心,特别是观众和我们创作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其实特别有意义,‌‌而且特别快乐,这不是钱能买来的。

本文系凤凰网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