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对国内航空运输影响极大,中国始终不愿买一乌克兰装备

2018-04-21 06:28    

英国BBC报道,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正在与乌克兰展开密切交流,中国或将在国内开启安-225量产计划。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内批量生产安-225在经济上不可取,该型飞机成本非常高昂贵,其性能往往不能完全展现,其在实际运用中或将对国内正常航运造成负面影响。

事实上,目前中国对这种超大尺寸并且以背部驮载方式进行运输的空运大飞机需求量并不大。另外,中国长期规划的海南发射场以及天津火箭制造基地所需要的重型和超重型航天器运输仅依靠海运即可完成,而且海运对重量和尺寸的限制较小,其成本也低于空运。

尽管安-225具备超强的运输能力,但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却十分有限。其货舱尺寸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简而言之,除了一些极端少有的特殊任务,安-225就是一个大摆件。从军用价值来看,200吨级的运20与400吨级的安-124搭配完全可以满足一切传统的战略运输需要,当然也包括跨洲际的重装力量投送。

最后一点,量产后的安-225如果应用到民用领域也不会拥有竞争力。安-225巨大的尺寸将为运营带来极大的负担。而波音空客的可靠性更高,全球范围维护人员众多,其运行成本较低,出动任务能力更方便。总之,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安-225的成本都远超其所带来的收益,因此量产安-225值得商榷。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