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房产 >正文

五年来龙华从深圳“后花园”跃居深圳“北中心”

2018-04-21 06:50    

拥有华南地区最大面积铁路枢纽——深圳北站等交通优势,龙华已经成为璀璨的深圳北中心。

龙华区构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绿色福利和宜居指数持续提升。

富士康等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龙华“制造”成功迈向龙华“智造”。

羊台山上,苍翠欲滴。

观澜河畔,风景如画。

打开地图,在位于珠江口东岸、广东南部连接香港以北的深圳城市中轴线上,龙华这片热土宛若菱形宝石镶嵌其间,一座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正在快速崛起。

五年以来,从肩负深化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横空出世的龙华新区,以龙华之名走上时代舞台,到正式挂牌行政区,提出“一城四区”蓝图,迎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时代机遇。龙华,五载衔枚,不辱使命!

五年来,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龙华区委区政府在体制创新、城市功能完善、产业发展、城市治理等诸多领域整体推进,系统施策:产业经济活力迸发,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1.2%提高至8%,2016年GDP近1900亿元;城区功能日臻完善,交通、医疗、教育领域短板不断补齐;创新发展内生动力澎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加,2016年底达到1188家;基层治理千帆竞发;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等开深圳之先……

地处深圳中心的龙华,正与时代相逢,与中国新型城市化同频共振,探索出一条极具先锋特色和标本价值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新的使命:

开启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新征程

五年,如果融于历史长河,不过是弹指一瞬间,然而,对于正处于时代浪潮中的龙华区而言,五年,意味着化蛹成蝶。

过往,因为与福田中心区紧靠一座梅林山的区位,龙华从宝安区的一个边缘乡镇跻身成为深圳“后花园”。然而在产业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龙华的城市建设,尤其是公共服务配套相对滞后,交通、医疗、教育、居民休闲等诸多领域欠账较多,城区功能亟待完善。

2011年底,为加快特区一体化、城市组团化发展,提升城市和社会管理精细化水平,深圳市委市政府探索创新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龙华新区应运而生。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在“三轴两带多中心”的全市一体化空间布局中,龙华地处中部发展轴的核心位置,也是北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从诞生之日起,除了重新被赋予“加快转型升级的典范区、特区一体化的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中轴新城”的战略定位之外,龙华还被定位为协调珠三角、强化深港合作的枢纽地带,总投入2000亿元大手笔打造“一个发展中轴、九个功能片区”。

“以高水平的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以精细化管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在多个场合,深圳市决策层如此寄望新生的龙华。

新的使命,新的征程。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期望为龙华发展指明了方向,自此一场有关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新征程正式开启。

五年来,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进程中,龙华敢啃硬骨头,勇打攻坚战,取得了一系列闪亮的工作成绩:

——全面深化改革勇挑重担,龙华在全市率先出炉《龙华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施办法》,涵盖七大工作机制,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链条,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其中基层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改革创新等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举全区之力打造深圳交通枢纽中心,龙华依托北站高铁枢纽,贯穿起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极大地拓展了深圳作为边陲城市的发展腹地。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步履坚实,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制度不断完善,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龙华通过落实“两个责任”制度,建立联动监督机制,搭建监督管理平台,加强派驻监督等多项创新举措扎紧了制度的笼子。

——坚决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统领经济工作的主线,全区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供给侧,为龙华经济中长期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昔日的“制造工厂”正加快向创新高地转型,为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

“五年来,我看到了龙华中轴新城的崛起,‘双提升’带来的城市新貌,现代化交通网络的成型,全方位城市化的巨变。没有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就没有如今龙华的大发展,咱们龙华人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啦。”年近八旬的原观澜镇教科卫办公室主任黄木说起龙华区欣欣向荣的城市势头无比高兴。

砥砺奋进:

经济社会民生事业发展齐头并进

如今站在高楼之巅俯瞰整个龙华,处处楼盘林立,绿草如茵,一派繁华竞逐的景象。五年来,昔日的深圳“后花园”,已经崛起成为璀璨的深圳北中心,全区经济、社会、民生等事业齐头并进,为人民交上了一份全线飘红的五年成绩单。

(一)五载城变:由“特区后花园”蝶变“中轴新城”

用怎样的语言才能描述过去五年,龙华城市面貌的变化?

龙华敢于“变”,以旧城换新城,城市更新让“新区不新”的诟病一去不复返。

五年前,龙华规划建设面积共11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面积达107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不足3平方公里,且绝大部分建成区建设档次较低。

五年来,龙华区坚持走转型发展道路,高水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以旧城换新城,推动城市面貌大变样。五年来,龙华城市二次开发全面发力,如今土地整备入库面积超700公顷,已连续3年获得“全市先进土地整备”单位;征地拆迁补偿房屋超48万平方米,城市更新供应土地达130公顷,实施率和实施量在全市各区均居于前列;查违执法手段消减存量违建的总量在全市各区排名靠前;城市更新拉动经济飞速增长,仅2016年,龙华区通过城市更新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60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例超过15%……

提升城市品质,还是对现有城区的一次细致到脉搏、纹理、血管的梳理和清洁。从市容环境和管理秩序“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双提升”到城市管理能力和建设水平“双提升”,龙华区委区政府积极转变执政理念,创新执政方法,集全区之力破解各类城市顽疾,探索出城市管理治理工作的龙华样本。

打造生态之城,114座公园、202公里绿道、43%的绿化覆盖率为龙华区构造了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绿色福利和宜居指数持续提升,在全市率先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二)五载创新:从“制造”到“智造”拉动经济总量质量并进

“新政策服务精准,扶持力度大,企业申请门槛更低了,对企业转型发展相当有利!”日前,历经数月调研、梳理后,最新修订和编制的《龙华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下发到龙华各企业负责人手中,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产业扶持政策为龙华产业转型发展再添动力。

回首五年前,龙华建区之际,深圳全市40多个科研机构、123个重点实验室,无一设在龙华;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龙华仅2家,市级工程实验室龙华只有1家。龙华产业大而不强,企业多而不精,而科技创新更是寥寥无几。

五载衔枚,栉风沐雨。龙华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政策牵引、科技服务、空间保障、市区联动、体制革新等领域多措并举,构建了完整的创新资源集聚与支持体系。

五年来,龙华的经济实力在全市十区(含新区)排名逐步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1.2%提高至8%,2016年总量近1900亿元。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提高8.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前列。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从15.6%跃升至27%,新增上市企业10家,淘汰低端企业超过3000家。创新实力大幅增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7.5倍,总数达1188家,居全市第三;省市创新创业团队数量全市第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零的突破。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华润三九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深圳首批智能机器人产业园等重点载体落户,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龙华“制造”成功迈向龙华“智造”。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提出,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搭建创新平台和载体推动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龙华凭借其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势必将迎来又一次大发展大繁荣。

(三)五载惠民:“后进生”发力比肩“优等生”

由于历史欠账多,加上辖区人口数量激增,龙华设立新区之初,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配套设施匮乏,饱受市民诟病。5年来,龙华区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实施民生福祉倍增计划,以民意为依归,每年兴办百件以上民生实事,让人民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业有所就、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生活更幸福。从公共配套设施欠发达地区,到如今的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龙华可谓创造了民生事业建设的“深圳速度”,城市功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校建设创造了“龙华加速度”。近5年来,龙华区顺利完成了10所新校的建设和10所老校的改扩建,新增公办学位4.2万个、幼儿学位3.6万个,增长率均超120%。特别是今年作为龙华行政区的开局之年,龙华教育工作取得新进步,顺利实现开门红:龙华区外国语学校、上芬小学新校建成使用,新开办24所幼儿园,将再增公办学位5400个、幼儿学位7500个,增幅居全市前列。

——医疗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龙华借力“三名工程”,嫁接优势资源,市级医院实现“零的突破”,两所区属医院从街道医院一步跨入三级行列,正在创三甲,“四位一体”新型社康中心建设全国领先,一批居民健康自助检测点建成投用。“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龙华”初步实现。

——“畅通龙华”渐行渐近。全市首条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建成并即将迎来试运营,地铁4号线北延段、6号线全面开工,梅观高速梅林至观澜段取消收费,新彩通道等81条道路建成通车,梅龙路等38条断头路全线贯通,全市首条135公里环城绿道开工……交通建设喜讯频传,编织成今天龙华井然有序的交通路网。

——文化强区建设进入快车道。中国版画博物馆落成开馆,民间博物馆数量居全市各区第二,文体中心、文体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日臻完善,125个各级文化设施覆盖全区各个角落,数十场文艺惠民演出送到老百姓身边,“10分钟文化圈”基本建成。

随着城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龙华被纳入深圳发展全局中重点考量,一批市、区重大、优质公配项目,如深圳市美术馆、市图书调剂库、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市高级中学龙华校区、市外国语学校龙华校区、北站中心公园、民治文体艺术中心等都将陆续落户龙华。

(四)五载城治:推动城市管理能力和建设水平“双提升”

地处深圳中心的龙华,花园小区与城中村杂然并存,白领人群与务工一族交织生活。从诞生之初,城市治理即成为龙华发展的必答题。

“社会建设社会建,社会管理社会管”,龙华历任主政者在不同场合均强调,要将“社会”的思路贯穿于各项工作中,推动公众有序参与公共事务。2012年底,龙华在全市率先建成第一家兼具孵化和服务两项功能的区级社会组织培育平台——龙华新区社会组织孵化服务中心,并且按照“宽进严管强服务”的思路,全面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均衡有力的社会组织力量成为龙华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推手。

城市治理难,首先在城中村。五年来,龙华区将城中村的治理纳入特区一体化进程中来通盘考量,为补齐城中村各种管理治理短板,多管齐下,分类施策,城中村从“面子”到“里子”不断蜕变,并催生出创业花园、南景新村、西头新村等不同的治理模式,探索出一套城中村治理科学化的鲜活样本。

发轫于2015年9月的龙华区“双提升”行动,历经市容环境与管理秩序、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双提升”,再到如今的到城市管理能力和建设水平“双提升3.0版”,始终着眼于龙华区长效管理与建设水平提升。落地两年来,“双提升”从单一的城市管理走向系统的城市治理,自上而下以政府为主导催生出一整套鲜活的治理实践,为破解龙华城市管理顽症、实现全区长治久安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五)五载改革:朝着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大步迈进

“18轮竞价,2900.2万元成交,较原合同价增值199.7%!”2017年7月21日,观澜库坑水围股份有限公司的4栋厂房出租项目尘埃落定,看到集体资产大幅升值,来到龙华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观看竞价的股民代表笑开了花。

“如果不是上平台交易,不可能这么快,我们也不可能这么放心!”而股民们口中的“上平台”,其实是龙华区委区政府力推的一项全区重点改革项目——股份合作公司综合监管系统。记者采访发现,“在权力制约中实现多方共赢”,这项改革已经成为帮助龙华区各社区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强心剂”。

坚持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改革方向,过去五年,龙华区委区政府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实施78项重点改革项目,全面深化改革成果丰硕,部分项目成为全市改革亮点——

原观澜办事处在全市新一轮改革中率先分设,教育卫生管理体制实现一级办学、一级办医。

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成绩明显,大型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二。

全国首宗原农村集体教育设施用地成功出让。

社会融合改革获评全市“公共最满意民生改革项目”,“青工活力第三个8小时”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龙华成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综合示范地区。

今年9月,龙华区“1号改革工程”——基层治理改革,在观湖街道试点启动,将推动“四改革一引领”:改革社区机构、改革工作队伍、改革工作机制、改革信息手段,加强党建引领。要通过改革达到问题解决不出社区、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社区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得到有效保障的目标。

再创新局:

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劲头落实“一城四区”蓝图,2021年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

今年1月7日,升级为行政区的龙华区正式揭牌,市委市政府寄望龙华区要大力推进中轴提升战略,着力发展高铁经济,构建高端服务和智能制造聚集的高地,并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为切入点,探索走出一条人口密集区域的城市管理治理的新路子,努力打造特区一体化先行区和示范区,着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

龙华区第一次党代会描绘了“一城四区”新蓝图,即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努力建成北部都市核心区、产业创新主力区、现代宜居生态区、民生幸福活力区。面对如今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中轴提升战略的双重机遇,十三五期间,龙华擘画了一幅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的“八大行动计划”路线图,2021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并将打造产值超3000亿元的梅观创新产业走廊。而在做大经济体量的同时,龙华更将在创新能力、公共服务、城市环境等方面深度发力,努力打造深圳北中心。

其中,产业提升计划着重推动经济跨越式增长,龙华区将助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力争进入我市经济发展第一方阵;实施创新驱动计划,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科技创新载体,全方位优化创新环境,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大幅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交通提升计划,打造全国高铁枢纽,实现轨道里程增长两倍,构建“九横七纵”骨干路网,构建便捷顺畅交通体系;实施空间提升计划,重点开发北站商务中心片区、鹭湖科技文化片区、九龙山科技片区、龙华现代商贸片区、大浪时尚创意片区、观澜生态文化片区六大片区,全面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行人居环境改善计划,力争到2021年龙华公园总数超过160座,树立宜居生态新标杆;实施民生福祉增进计划,一般预算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努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实施城市安全保障计划,全面提高市民安全感;实施行政效能提升计划,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龙华人初心如故,实干争先,正以改革创新的底气和勇气踏上新的发展之路,为推动“一城四区”建设砥砺前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