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文化产业基地(园区)

2021-11-12 17:53    

  文化产业基地是指生产或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要素的市场主体及这些主体的聚集地,即有竞争力、影响力、代表性的文化企业或文化产业集群。

词条目录

1 文化产业基地(园区)概述

  1. 1.1 文化产业基地(园区)概念
  2. 1.2 基地(园区)盈利模式

2 文化产业基地(园区)运营模式

  1. 2.1 政府主导模式
  2. 2.2 建设-经营-转让模式
  3. 2.3 经营-转让模式
  4. 2.4 租赁-开发-经营模式

3 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发展情况

4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5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6 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分析

文化产业基地(园区)概述

文化产业基地(园区)概念

1、文化产业基地(园区)概念

文化产业基地是指生产或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要素的市场主体及这些主体的聚集地,即有竞争力、影响力、代表性的文化企业或文化产业集群。

2、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类型

文化产业基地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图表: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类型

主要功能 具体内容
企业示范基地 企业示范基地,是指由国家有关机构认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强,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完善,专业领域贡献突出,并在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企业(机构)或文化产业某一行业的集聚区
孵化基地 孵化基地是具有孵化器功能和文化企业集聚物理空间,包括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创意产业集聚区等,是指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企业,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具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并具有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相应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文化产业综合集聚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基地(园区)盈利模式

文化基地(园区)收入来源渠道决定了其盈利模式,通过对文化基地(园区)收入来源渠道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基地(园区)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图表:文化基地(园区)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 具体内容
单一的盈利模式 主要收入只有一种来源渠道,其他收入来源比重很小的盈利模式。我国文化基地(园区)大多由政府投资,主要目的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文化环境,提供集聚空间,带动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园区作为平台,以房屋租赁收入来维持运营费用,目前上海很多园区都属于这种类型。
组合盈利模式 单一盈利模式盈利能力并不强,许多文化基地(园区)采用组合盈利模式,采用多种盈利方式创收。如园区在经营过程中,发挥文化基地(园区)的平台和孵化作用,对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产权投资,对好的项目进行投资获取收入。拓宽了单一的租赁收入模式,分享企业经营成果,也扶持了园区文化企业的发展。
动态组合盈利模式 文化基地(园区)的发展一般需要经历设计、调整、完善、成型四个发展阶段。在具体运营中,不同阶段,基地收入来源重点不同。随着基地不断发展,基地内企业发展不断壮大,以及产业竞争加剧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基地会不断调整收入来源重点,丰富来源渠道,形成动态组合盈利模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文化产业基地(园区)运营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是指文化产业园区的软件与硬件,从规划、设计到使用、管理、维护等,都由政府主导执行完成。这种模式具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及相关政策支持的特点。如加拿大温哥华葛阑湖岛园区的经营管理模式就属于此类型。园区的经营单位是加拿大房屋贷款局,1972年由加拿大联邦政府授权对葛阑湖岛园区进行开发建设洲。加拿大房屋贷款局虽然是全国性的房地产经纪公司,但它却不是一个纯粹以营利为目的企业组织,因为政府的支持,它以长期的心态经营葛兰湖岛园区,制定了长期的发展目标,园区从规划设计到经营管理,维护等软体与硬体资源建设,也都一手包办。

建设-经营-转让模式

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是政府将园区交由民间团体投资兴建和经营,等营运期满后,再将所有权移转给政府。一般程序为政府先进行前期研究,然后以公开发包方式,将园区公共建设的规划或设计、建造均交由民间企业办理,并由政府以授权方式交予民间企业运营,由承包商在特许期内,负责设计、筹措经费、兴建、运营与管理,在兴建完成后,可以营运并回收成本,约期结束后将所有权再移交政府。这种模式具有先期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间长、相关风险高、政府与民间团体需长期广泛合作及采用专案融资等特点。

经营-转让模式

经营一转让模式是由政府对文化产业园区进行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并拟订园区的发展方向,而园区的其他配套建设及经营和管理则完全委托给民间企业来完成,企业提出整体的软、硬件规划构想,并需经政府审议通过。台湾的20号仓库、华山创意文化园区和高雄市的驳二特区,都是文建会委托民营企业经营模式。例如,在华山创意文化园区的经营过程中,文建会负责园区内、外空间的改建、重整,然后委托给橘园国际策展公司经营。

租赁-开发-经营模式

租赁-开发-经营模式是政府将土地或现有设施设备以租赁或出让的形式给企业或企业联合体,而后由主导企业或者企业联合进行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再由主导企业或者企业联合体进行文化产业园区的管理组织。

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发展情况

截止2011年年底,中国总共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846座。其中,各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区域分布(单位:个)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区域分布(单位:个)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据测算,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总体经济规模已经从2008年的600亿元,迅速扩大到2011年的3000亿元,国家级园区、基地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2013年超过4000亿元。

行业财务指标、经济指标、效益指标等具体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运营与投资战略规划分》。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文化部命名的15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广泛分布在全国各个文化资源富集地区,比如成都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位于西南地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位于中部,东北地区有辽宁棋盘山开发区和吉林省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西北地区有宁夏石嘴山市星海湖文化产业园。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根据各自的地理位置、文化资源等要素,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园区管理机构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举办专业展览、制作宣传网站及手册等方式,加强园区品牌建设,使园区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在招商引资、聚集人才、壮大产业等方面的竞争力得到大幅提高。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文化产业园区超过2500家,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多达500家之上。国家已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50个,其中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在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分布,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以及成都、西安等西部区域中心城市。

从2004年到2011年,文化部先后命名两批共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4批共20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催生了一批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创意产业园区。在全国204家文化产业基地中,其中东部沿海地区84家,占基地总数的41.17%;东北地区21家,占10.29%;中部44家,占21.56%;西部55家,占26.96%。

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分析

广州北岸文化码头

黑龙江(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

中国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

福建省闽台文化产业园

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

北京798艺术区

上海M50创意园

北京尚8创意产业园

东郊记忆

青岛创意100产业园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