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美媒盘点美军5大可威慑朝鲜的战略杀器 B83氢弹排首位

2021-11-13 01:15    

1月2日报道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2月30日发表了约翰·霍尔蒂万格的题为《如果美朝爆发战争,美军最厉害的武器有哪些?》的文章。

文章称,如果美国和朝鲜之间爆发战争,美军将拥有一系列强大的武器,这将令其对朝鲜拥有很大的优势。

根据全球军力指数2017年世界军事排行榜,美军在整体能力方面排名第一,而朝鲜军队排在第23位。

下面是美国拥有的5种最强大和最先进的武器,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B83氢弹

美国军方库存有6800件核武器,B83是最大的核武器。根据美国《大众机械》月刊报道,B83的最大当量为120万吨TNT,威力约是广岛原子弹的80倍。

B61-12核航弹

B61-12的最大当量只有5万吨TNT。它不是美国军火库中最强大的核航弹,但其令人难以置信的精准度使其成为最危险的武器。这种核弹的头部配备有GPS和激光制导装置,可以准确制导其在距离目标100英尺(约合30.5米)的范围内爆炸。

资料图片:美军B83氢弹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叉戟Ⅱ”(D5)潜射弹道导弹

“三叉戟Ⅱ”(D5)是潜射弹道导弹。美国海军表示,它能够携带多个装有核弹头的再入载具,射程约为7408千米。这种导弹部署在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上,每艘潜艇能够携带24枚这种导弹。它极其可靠,自1989年装备美海军以来,已经成功地进行了165次试射。

LGM-30“民兵”洲际导弹

据美国军方介绍,LGM-30“民兵”导弹是洲际弹道导弹,能够携带核弹头打击9656千米外的目标,这大约是纽约市与平壤之间的距离。美国军方在今年4月份表示,其武器库中目前有400枚这种导弹。

重型钻地炸弹

重型钻地炸弹(MOP)长6米,重达15吨,携带2.4吨重的炸药。它是一种大型精确制导炸弹,一般由B-2隐形轰炸机搭载,能够穿透世界上一些最坚固的掩体,可击穿厚达18米以上的钢筋混凝土。美国空军称这种常规炸弹是一种“旨在完成困难复杂任务的武器系统,能够摧毁敌方藏匿在坚固掩体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旦与朝鲜爆发战争,它可以在发现和摧毁朝鲜的核武器库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武器的综合实力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在各种情况下都具有实用性。虽然美军有信心在战争中击败朝鲜,但如果战争真的爆发,还是会面临很多重大的挑战。例如,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11月表示,美军对朝鲜核武器库位置所掌握的情报有限,要摧毁朝鲜的核武库,地面进攻是必要的。

专家们普遍认为,如果美朝爆发战争,将非常血腥,可能导致数百万人死亡。特朗普政府表示,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朝核危机,但也有人认为战争可能即将来临。

资料图片:美海军试射“三叉戟Ⅱ”D5潜射弹道导弹。(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半小时灭200城市!美杀手核潜艇解析

如果要问目前人类武库中有哪种武器可算是“顶级大杀器”?答案非美海军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莫属。本组图就此为您简析。图为俄亥俄级核潜艇标准照。

俄亥俄级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下属的通用电船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发并制造,首艇俄亥俄号于1981年服役。该级是美军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共建造18艘,全部在役。俄亥俄级全长170米,全宽13米,吃水10.8米,水下满载排水量1.87万吨;艇上搭载有一台S8G PWR压水堆,采用单轴单个7叶螺旋桨推进,水下最大航速25节。

每艘俄亥俄级核潜艇都配备有24个“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筒,对称于中心线平行布置,共搭载有24枚“三叉戟II”D5潜射核导弹,每枚最多可载12个分导核弹头,条约限制为8个,共计192个分导核弹头。图为俄亥俄级潜艇开启全部发射筒的壮观场面。

“三叉戟II”D5是“三叉戟II”系列潜射弹道导弹的最新型号,其最大射程可达1.1万千米,可携带8个W76分导核弹头(单个当量可达10万吨TNT),按美军宣传数据,其圆概率误差(打击精度)可控制在90米内。图为“三叉戟II”D5潜射弹道导弹出水点火瞬间。

图为“三叉戟II”D5弹道导弹结构示意图,该型导弹由洛马公司研发,采用三级固体燃料推进,于1990年投入服役,每枚导弹造价约3700万美元。

根据美军公开资料显示,按理论计算,一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发射的24枚“三叉戟II”潜射弹道导弹,可在半小时内毁灭敌方200至300座中大型城市,因此该级核潜艇被外媒评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杀伤力最强的武器。图为美军巡逻机拍摄的“三叉戟”II潜射弹道导弹的分导弹头连续命中靶场资料图,需要指出的是,实战情况下,分导弹头的落点不会如此密集。

本图详细列举了俄亥俄级的详细技术参数。

这张对比图形象展示了俄亥俄级核潜艇与俄军核潜艇的尺寸对比,尽管俄军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满载水下排水量(4.6万吨)和艇长(175米)都要强于俄亥俄级,但比拼搭载导弹数量,俄亥俄级还是略胜一筹(台风级最多可搭载20枚潜射弹道导弹)。

图为2012年公开的俄亥俄级“佛罗里达”号核潜艇的驾驶舱资料图,和世界现役各国的核潜艇一样,俄亥俄级的操舵也采用了类似飞机的驾驶杆。

图为俄亥俄级核潜艇的作战指挥中心。

图为美海军高官视察俄亥俄级核潜艇的居住区,为缓解长时间的航行疲劳,俄亥俄级采用了2组人员定期轮换制,分别代号“蓝队”和“金队”。

按原计划,俄亥俄级包括首艇在内的早期4艘核潜艇将于2002年退役,但美海军后来提出了将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的项目,而原定退役的4艘核潜艇刚好成为了该项目的试验平台。经过改装后,俄亥俄号拆除了22个“三叉戟”II发射筒,换装了新型垂发导弹系统(VLS),每个配有7枚战斧巡航导弹,共计154枚。

换装了“战斧”巡航导弹后,实际是增强了俄亥俄级的作战灵活度,可不再执行单一的战略核威慑任务,转而投入到常规局部战争中。理论上讲,一艘搭载154枚“战斧”导弹的核潜艇的威慑力,并不亚于战略导弹核潜艇。图为俄亥俄级SSGN搭载的新型七联装VLS,右上图为新VLS与原有的“三叉戟”II导弹发射筒对比。

图为俄亥俄级SSGN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想象图。现实中,完成SSGN改装后的“佛罗里达”号核潜艇已于2011年3月首次投入实战,参与了美军空袭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行动,发射了多枚“战斧”巡航导弹。

经过SSGN改装后,4艘俄亥俄级在增加常规打击能力的同时,还增加了搭载“海豹”特战队(最多66人)的渗透作战能力。实际未经过SSGN改装的俄亥俄级也能执行类似任务。图为“路易斯安那”号(SSBN-743)与“海豹”蛙人潜艇协同作战艺术图。

执行“海豹”特种渗透任务时,俄亥俄级通常会在指挥围壳后部增设两个蛙人潜艇(SDV)掩蔽舱。

图为“海豹”特战队员操作SDV蛙人潜艇从俄亥俄级核潜艇上出动。

图为1981年11月通用电船造船厂,俄亥俄号(SSBN-726)服役前夕资料图,旁边可见正在建造中的同级艇“佐治亚”号,艇身上还有“祝好运”(GOOD LUCK)的标语。

图为某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在船坞内维护的资料图,可见后方导弹发射筒已全部开启。

看完了现实中的俄亥俄级,我们再来看俄亥俄级在娱乐作品中的表现。这类题材首推1995年上映的《红潮风暴》,本片由著名导演托尼·斯科特(代表作《壮志凌云》)执导,丹泽尔·华盛顿和吉恩·哈克曼主演,剧情围绕俄亥俄级“阿拉巴马”号核潜艇的艇长和大副在使用核武器上存在矛盾展开。

图为影片中,“阿拉巴马”号出航前,艇长在暴雨中向艇员们发布动员令。一旁可见俄亥俄级巨大的围壳舵。

【延伸阅读】最强非核炸弹!美“炸弹之母”首实战

据美国国防部4月13日透露说,美军当天向位于阿富汗东部南加哈尔省内的IS极端组织山区洞库投放了有“炸弹之母”之称的GBU-43巨型燃料空气炸弹(简称MOAB),这是目前美空军武库中威力仅次于核弹的航空炸弹。本图集解读。

MOAB最初于2003年公开,全长9米,弹径1米,全重10.3吨,搭载8.5吨的代号H-6特种装药,爆炸当量相当于11吨TNT炸药,美军称其威力远超20枚“飞毛腿”战术导弹的总和。

美军士兵与MOAB“炸弹之母”合影资料图,可见其巨大尺寸。

由于MOAB尺寸过于庞大,投放该型炸弹必须使用C-130运输机,MOAB还配备了GPS接收天线,可在卫星制导下,以较高精度命中目标。

图为“炸弹之母”MOAB(最右)与其他重型航空炸弹对比图,其左侧的短粗外形炸弹是其前身,BLU-82“雏菊切割机”,“炸弹之父”则是俄罗斯于2007年推出的同类武器,但尺寸仍小于MOAB。

在MOAB问世之前,美军曾在越战中使用过绰号“雏菊切割机”的BLU-82燃料空气炸弹,全重6.8吨,专门用于为美军直升机在越南丛林中开辟着陆场。图为当时美军CH-54重型直升机吊运BLU-82炸弹。

BLU-82首次实战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越战期间,其引爆方式和杀伤原理不同于常规炸弹。其使用时,通常以空投方式投掷到战区,在目标区上空会进行两次引爆,第一次引爆会将弹体内的化学燃料装药抛散到空中,使之与空气混和形成直径十几米至几十米的燃料气溶胶团,0.15秒后,点火引信起爆,使整个气溶胶云团产生剧烈爆炸,形成大范围的高压冲击波。

图为MOAB测试资料图,即将命中目标区。

MOAB命中目标动图。

图为MOAB头部特写。

【延伸阅读】泰坦重生!探秘美军洲际导弹发射井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南部图森市附近的泰坦导弹博物馆(Titan Missile Museum)是世界上唯一一处游客获准进入的泰坦导弹井。图为博物馆入口标牌。

博物馆的地上设施部分十分不起眼,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英文标示为泰坦导弹博物馆 教育研究中心),但其所在位置距离墨西哥边境约60千米,周围都是荒漠,是建设导弹发射井的理想位置(小图为博物馆的卫星照片,红框标出的就是图中的蓝色建筑)。

 图为导弹发射井的地上部分,还能看到一旁有警告用的高音喇叭。

地面上还能看到当时巡逻队使用的老式吉普。

从半开的发射井向下可以看到 泰坦 导弹的头部。

泰坦导弹博物馆所在的发射井原先隶属于美国空军第390导弹中队管辖,图为该中队标志。

图为博物馆内关于“超量摧毁”(Overkill)概念的示意图,意为向对方发射大量核武器,确保对方的核反击力量能够被完全摧毁,泰坦II导弹的最大射程为1万千米。

泰坦导弹博物馆的内部构造图。

发射井盖关闭后的泰坦导弹全貌。

从观察窗看泰坦导弹的燃料加注口,还能看到两个身穿防护服的人体模型还原当时的场景。

导弹发射井维护入口,能看到门上 时刻要保持两人执勤状态 的标语。

由于泰坦II是美国最后一种采用液体燃料的洲际导弹,其使用的肼类化合物+N2O4液体燃料含有剧毒,在进行加注作业时,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

从发射井上层看泰坦导弹头部。

从发射井底部向上拍摄的泰坦II 洲际导弹。

导弹上还能看到美国空军的标志。

发射井地下设施的通道,采用了抗核打击的拱形加固结构。

泰坦洲际导弹发射井控制台特写。

泰坦洲际导弹发射井控制室。

图为导弹发射控制面板特写,可见 目标2(Target2)和 准备发射(Ready to Launch)的显示灯仍处于高亮状态,颇有准备发射导弹的氛围。

图中导弹控制室内的红色保险箱内装有导弹发射密码,发射导弹前输入验证密码是必要步骤之一。

图为当年发射井控制室仍在服役时的场面。

为了保证在遭到敌方核打击后井下人员仍能幸存,各个区域间均采用了重型防爆隔离门。

井下值班人员的休息卧铺,可见条件十分简陋。

展开的导弹维护平台。

图为范登堡空军基地试射泰坦II洲际导弹的图片,如果能从博物馆发射导弹(这个点子好邪恶啊,O(∩_∩)O哈哈~),也会看到同样的场面(小图为泰坦II使用的Mk6再入器,内含有一枚W-53核弹头,当量为900万吨级TNT)。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