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美军研微型无人机可批量发射回收 将现役军机变“飞行航母”

2021-11-13 08:54    

1月3日报道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月1日发表了马克·普里格的题为《“小妖精”就要来了!美军将于2019年测试能批量发射微型致命无人机的“飞行航母”》的报道。

它们在二战期间被认为是引发军机机械失灵和故障的捣蛋怪物,后来在一部热门电影中扮演破坏性怪兽。

现在,这些“小妖精”回来了,这次它们是一种新型致命无人机。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正让动力系统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捕食者”无人机的制造商)就研制这种飞行器展开竞争。

该项目的设想是,从位于对手防空系统射程之外的轰炸机或运输机等现役大型军机以及战斗机和其他小型固定翼平台上批量发射无人机群。

当这些“小妖精”们完成自身任务时,一架C-130运输机会在空中回收它们,运送它们返回基地,地面工作人员将在24小时内让它们再次投入使用。

上述两家公司目前正在争先恐后地研制“小妖精”的原型机,以供DARPA评估。其中一架原型机将被选中开发成“全尺寸技术验证系统”,将于2019年试飞。

“小妖精”的预期寿命是可供使用20次,降低了载荷和机身成本,其任务和维护成本也低于传统平台,这令其具有相对于消耗性系统的重大成本优势。传统平台设计使用年限达数十年。

DARPA项目管理人员丹·帕特在该项目此前被披露时说:“我们已经召集了一群积极性很高的研发人员,我们相信他们能够围绕‘小妖精’项目的设想取得重大进展,即以一种有力、反应迅速和承担得起的方式实现分布式空中能力。”

帕特说:“这些团队在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各种创新性方法,正撸起袖子准备迎接今后的艰辛工作。”

该项目背后的想法是取代昂贵且越来越容易受到攻击的多用途作战飞机,那些飞机目前在执行一系列不同任务。

“小妖精”这一称谓源于上世纪20年代英国皇家空军驻扎在马耳他、中东和印度的英国飞行员使用的俚语。

二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各部队飞行员开始广泛使用这一称谓,特别是驻扎在本森、威克和埃瓦尔基地的英国皇家空军高空摄影侦察部队的飞行员。

该项目的理念让飞行员远离前线,这不仅将消除飞行员面临的风险,还将显著降低每架飞机的成本。

DARPA称,“小妖精”项目特意以二战时期被英国飞行员视为好运符的小精灵命名。

帕特说:“我们的目标是进行一次令人信服的概念验证飞行演示,这次演示可能会用到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以及其他模块化非动力载荷。”

“小妖精”将从空中相对较大的军机上发射,随后再被军机空中回收。

资料图片:美军C-130运输机释放并回收“小妖精”微型无人机设想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变形金刚!美无人机可从坦克潜艇发射

位列全球军火公司前列的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日在2017英国国际防务装备展(DSEI)上又推出了一种名为“先驱者”的能从海陆空三栖平台上发射的可消耗型折叠式微型无人机,发射方式堪比变形金刚,本文就此解读。图为“先驱者”发射容器与无人机本体合影。

“先驱者”(Outrider)可消耗型折叠无人机,采用获得专利的高纵横比折叠机翼设计,可最大限度地延长滞空时间,同时还可以方便的折叠成很小尺寸来存储和发射,无人机折叠之后只有10厘米宽,1.7公斤重。可以从北约标准的潜艇信标发射器发射,也能从地面车辆发射。图中这辆“武士”步战车上,看似反坦克导弹发射器的装置其实就是“先驱者”无人机发射箱。

陆基车载发射十分简便,就像垂发导弹一样直接将“先驱者”无人机(折叠状态)弹射出去(左小图),之后“先驱者”会在空中像变形金刚一样展开为飞行状态,启动头部发动机,转入水平飞行(右小图)。

转入水平飞行后的“先驱者”就可作为地面“武士”战车的空中耳目在前方侦察了。

“先驱者”也能从潜艇上发射,直接通过现有的VLS垂发单元或鱼雷发射管均可。大图为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发射“先驱者”模拟图,红圈标出的是垂发放出的发射容器,左上小图展示了发射容器上浮到海面后,会展开一个花瓣形的稳定器,之后再利用压缩空气(或火药)弹射无人机,这样不会暴露潜艇自身位置。

“先驱者”还可以采用空投方式释放,空投容器尺寸甚至比反潜声呐浮标都要细小,连EH-101“灰背隼”直升机都能挂载多架。相当于一架反潜直升机就能携带一个反潜无人机队,大幅增强了作战效能。

空投后,发射容器尾部会先释放减速伞(左小图),之后再开启头部释放无人机(右小图)。

自由下落过程中,“先驱者”会迅速展开机翼,转入水平飞行状态。

图为现实中的“先驱者”水下发射测试视频截图,可见花瓣式稳定器已展开。

在压缩空气作用下,“先驱者”无人机被疾速弹射出水,此时机翼已开始展开(左小图),似乎就是在几毫秒内,无人机就已转入飞行状态。

“先驱者”飞行速度可达到每小时92.6公里,滞空时间两个半小时。图中可见头部发动机启动后,“先驱者”进入巡航状态,随后就可利用尾部携带的小型光电传感器向后方控制员传回高清光学电视或红外图像,右下图为“先驱者”传回的实时地面视频,清晰度足以识别地面停放的车辆及周围的人员。

图为“先驱者”传回的视频影像截图,足以分清车辆种类以及周围的人员。

在英国国际防务装备展会现场,洛马展台还专门展示了“先驱者”无人机从折叠状态转入飞行状态全过程的动态展示模型,左小图为“先驱者”折叠状态。右小图为高度爬升的同时,“先驱者”展开了折叠主翼。

即将转入水平飞行前,开启头部推进器,位于尾部的光电传感器也已启动。

动态展示架一旁就是静态展台,从左至右依次为,“先驱者”发射容器,无人机本体,以及单兵便携式遥控终端。

控制终端十分轻便,外形酷似掌上游戏机,中间设有高清触摸屏,用于遥控无人机航向,并监控其传回的实时视频影像。

【延伸阅读】P-8A可空射无人机:同时跟踪256个目标

2017年1月4日,网络上流出了一段据称是美海军P-8A“海神”反潜巡逻机拍摄的中国093型核潜艇航行视频,引发军迷们热议,那么P-8A有哪些先进之处?本图集就此为您简介。图为2016年12月拍摄的P-8A巡逻机与最新服役的DDG-1000隐身驱逐舰合影。

图为网络上流传的美军P-8A巡逻机拍摄的中国093A核潜艇动态图。

P-8A由美国波音公司基于波音737系列客机改进而来,主要用于取代服役多年的P-3C反潜机。P-8A在波音737-800型的机身上,加装了737-900型的主翼,动力系统则沿用2台CFM56-7B27A涡扇发动机。由于是由现役的民航客机改进而来,P-8A在研发阶段能够严格控制成本,以较高的经济性获得了美海军的青睐。 图为P-8A彩色剖面图。

图为P-8A正面特写照。

P-8A机长39.5米,翼展37.6米,机高12.8米,最大起飞重量85.8吨,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时907千米(比P-3C高20%),最大作战半径2222千米,在执行反潜巡逻任务时,可连续滞空4小时。

图为P-8A“海神”(前)与P-3C“猎户座”巡逻机编队飞行。

作为美海军的最新反潜机,P-8A搭载多种先进电子设备,最大亮点就是位于机头的AN/APY-10有源相控阵雷达。该雷达以X波段工作,最大探测距离大于100千米,主要用于搜索水面目标以及处于潜望深度的潜艇,也可探测空中目标。该雷达具有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扫描模式,可同时跟踪256个目标,是P-3C雷达性能的8倍。图为P-8A总装线上,工人正在检查已安装好的AN /APY-10雷达。

图为P-8A技术参数剖面图。

图为美海军公开的P-8A巡逻机内部画面,可见大型综合显控台,可同时显示来自多种不同传感器的情报。一架P-8A可监控64个被动声呐浮标和32个主动声呐浮标,综合反潜效能相当于3架P-3C。

武备方面,P-8A总计搭载有11个武器挂点,5个位于机身后部的内置武器舱内,6个为翼下外挂点,可搭载的武器弹药包括AGM-84“鱼叉”反舰导弹、“斯拉姆”ER防区外巡航导弹、Mk54轻型鱼雷以及多种制导炸弹、水雷等,武器配置基本与P-3C相同,但P-8A的最大载弹量达15吨,P-3C仅为9吨。图为P-8A进行连续投放“鱼叉”反舰导弹试验。

P-8A机舱内搭载了先进的多功能显控台,可让机组人员实时处理多种信息。

P-8A的一大“独门绝技”是是配备了由洛-马公司研发的“高空反潜战武器概念”(HAAWC)系统,在MK54鱼雷上加装了“远射滑翔翼适配器套件”,使普通鱼雷能像远程滑翔炸弹一样,从高空滑翔下降到正常发射高度后再入水。配备了HAAWC系统后,P-8A可从9100米的高空直接投放鱼雷,在GPS卫星的制导下,攻击敌方水面舰艇或潜艇,而无需冒险接近到敌方防空武器射程内再开火,大大提高了机组人员的生存性以及攻击突然性。

除自身具有较强探测能力外,美海军研究办公室还耗资890万美元,授权英国BAE系统公司研发一种能从P-8A上直接发射的UTAS小型无人机,其搭载有专门用于反潜的“磁异常探测器”(可通过测量磁场变化,发现水下航行的潜艇),可自动向P-8A传送数据。P-8A搭载无人机后,无需下降飞行高度,就能获得关键目标数据,大幅提升了该型级的生存性和监视能力。 图为“无人瞄准航空系统”(UTAS) 空射小型无人机。

除自身可发射小型无人机外,P-8A还能与MQ-4C“人鱼海神”(海军型“全球鹰”)远程监视无人机联网作战,可通过专用机载通用数据链为后者提供实时的海上以及海岸情报、侦察以及监视(ISR)目标数据,协助P-8A追踪和攻击潜在目标。MQ-4C的最大航程超过3700千米,最大续航时间超过24小时,一次执行任务就可覆盖7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

图为美海军P-8A与空军RC-135电子侦察机、侦察卫星以及海军航母打击群协同作战示意图。

图为P-8A外挂2枚“鱼叉”反舰导弹试飞。

P-8A释放热焰弹资料图。

【延伸阅读】远超欧洲:直-11WB外挂无人机作战

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出现了一种基于直-11轻型直升机改装的新型武装直升机,直-11WB“鵟”。其外形上虽变化不大,但通过其挂载的装备(特别是可挂无人机)可看出与老型号相比,已有了本质上的提升。本期就此解读。(图说原创及图片来源:参考军事 黄晋一)

”鵟“机身细节图。

“鵟”的原型是中国国产的第一种轻型直升机,直-11,最大起飞重量仅2.2吨。而直-11的仿制原型则是欧洲直升机公司法国分公司的AS350“松鼠”。图为直-11轻型武直资料图,可见挂载能力十分有限,只能挂载2枚红箭8反坦克导弹或2个火箭巢或航炮吊舱,所能执行的作战任务十分有限。

与直-11轻型武直类似,“松鼠”也有一个武直改型,AS550“非洲小狐”,但在武器挂载能力方面要强于直-11,例如图中的这种挂载方式,挂载有4枚“霍特”反坦克导弹,理论上一次出击就可摧毁4辆坦克,而相比之下,直-11一次只能摧毁2辆。

而到直-11WB,除了换装大功率发动机,综合性能全面提升外,最大变化在于武器挂载种类有了质的飞跃,例如图中直-11WB左翼的四联装“天雷2号”空地导弹,除可攻击轻型装甲目标外,还能用于例如定点清除这类的特种作战任务。

而直-11WB在左翼挂载4枚导弹的情况下,右翼还能挂载一枚AG-300M微型导弹,这样直-11WB一次出击的火力基数就达到了5枚,与直-11武直相比,已是质的飞跃。此外,直-11WB还能挂载一架SW6小型无人机(可执行战场侦察或自杀攻击任务),进一步增强了直-11WB的作战灵活性和战场生存能力。

图为航展上的”非洲小狐“武直地面武器展示。

珠海航展上的”鵟“武直。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