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逐渐走向国际领先的我国对潜通信技术,核潜艇纵横大洋尽在掌握

2021-11-14 11:39    

核潜艇是现代海军最重要的远洋作战平台之一,能够长时间的深潜海底执行战略威慑和战术打击任务,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出色的隐蔽性。不过凡事都是有利有弊,辽阔深邃的海洋不仅给核潜艇提供了良好的掩护,也严重地阻碍了核潜艇与后方基地的通信联络。建立高效可靠的远程深水对潜通信系统,是确保己方军事决策机构对执行远航任务的核潜艇实施有效指挥并控制其与其它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必备条件,特别是正在进行战备值班的战略核潜艇,一旦与后方基地失去了联系,就意味着丧失了海基第二次核反击能力。

远程深水对潜通信系统是战略核潜艇执行战略核威慑任务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中国海军仅有一艘处于象征性存在阶段的092型战略核潜艇,无法有效负担战备值班任务,潜艇部队的活动范围也基本上局限于近海地区,主要依靠我国从60年代开始陆续建成的多座工作频段为3—30 kHz的甚低频(VLF)对潜通信基站(也就是当年中苏争议的长波电台)进行联络指挥。但是VLF通信系统的缺点也是很突出的:水下穿透能力仅有10米左右,容易暴露潜艇的位置;地面基站体积庞大,战时生存能力较低;信息传输速度缓慢,一旦贻误战机后果十分严重。

甚低频(VLF)通信系统和超低频(SLF)通信系统对潜工作示意图

然而美国、苏联(俄罗斯)这两个核潜艇超级大国,为了满足全球部署的战略需要,早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加先进的超低频(SLF)通信系统。SLF的工作频段为30—300 Hz,对海水的穿透深度高达上百米,通信距离超过6000公里,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也是目前唯一实用化的远程深水对潜通信技术。美国和苏联的超低频(SLF)对潜通信基站分别于1989年和199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也必须拥有自己的超低频(SLF)通信系统。

美国于1989年建成了世界首个超低频(SLF)对潜通信基站

我国的超低频(SLF)通信技术从90年代开始进入了工程化的研究阶段,项目研制任务由中船重工722研究所牵头承担,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两家掌握了该项技术,就连英国、法国这样的传统核潜艇强国也没有在这个领域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其技术难度由此可见一斑。我国科研人员经过不懈努力,在参考、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美俄技术方案存在的固有缺陷,突破了潜艇在水下同时接收3种不同频段信号的重大难题,形成了满足我国自身实际需求的自主核心技术。

我国在超低频(SLF)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确保了海基核威慑力量的有效性

2010年,我国的超低频(SLF)对潜通信基站正式开始部署,成功完成了新型核潜艇的远程深水通信测试,创造了通信距离最远、通信深度最深的世界纪录,不仅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超低频(SLF)通信技术的国家,而且在信号发射功率、传输灵敏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均达到了世界第一,总体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大幅提高了中国海军核潜艇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尤其对于携带巨浪2型潜射洲际导弹的094型战略核潜艇执行战备值班巡航任务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支援保障,确保了我国海基核威慑力量的有效性。

我国在以量子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概念对潜通信领域继续领跑世界

该项目还荣获了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受到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在巨大的荣誉面前,我国科研人员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瞄准前沿科技再攀高峰,近年来在极超低频通信、蓝绿激光通信、量子通信等新概念领域又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重大突破,使我国的对潜通信技术从跟踪模仿的追赶者变成了引领潮流的探索者,助力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向着深海大洋全面进军。

作者:利刃/晨言无语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