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武器 >正文

中俄再次倡议禁止太空武器 呼吁西方“别再耍滑头”

2018-04-22 00:10    

10月20日报道 塔斯社10月18日报道称,俄罗斯和中国将不首先在太空部署武器决议草案提交联合国大会审查,该草案旨在防止太空军备竞赛。俄罗斯外交部军备控制和不扩散司副司长弗拉基米尔·叶尔马科夫17日在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会议上发言时,呼吁所有国家支持该倡议。

他表示,“只有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才可能在太空军备竞赛的道路上设置可靠和有效的障碍”。叶尔马科夫指出,为了这一目标,俄罗斯继续就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启动“制定相关法律工具的谈判”进行“细致复杂的工作”。他将早在2008年提交的防止在太空部署武器条约的中俄草案,称作这种谈判的“坚实基础”。

叶尔马科夫呼吁西方国家“别再耍滑头”和阻拦条约的讨论,该条约“涵盖一切,包括‘太空武器’的定义和防止针对任何太空设施的任何武力行动的工具”。他指出,“你们(西方国家)缺少的只有一点——西方伙伴与联合国所有国家共同解决防止太空军备竞赛问题的意愿”。

标题为《不首先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决议草案,年年在联大进行投票表决。去年130个国家投票支持,投票反对的有美国、以色列、格鲁吉亚和乌克兰。

美国代表杰弗里·埃伯哈特在第一委员会会议上为美国不愿支持中俄倡议进行辩护,称华盛顿愈发意识到将太空用于和平目的的重要性。

资料图片:美军X-37B空天飞机在轨运行想象图。

【延伸阅读】太空灭绝战!卫星轨道炮打3000吨弹头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2月20日发表了题为《揭秘美国冷战时期的“死星”计划》的报道,美航天历史学家斯科特·劳瑟称,这个代号Have Sting的秘密项目实际是一种部署在太空的巨型电磁轨道炮,尺寸与国际空间站相当,一个长约796.8米的炮身结构,能够支撑“Have Sting”的电磁加速器、核反应堆、低温贮罐区以及像马戏团帐篷般大小的相控阵雷达。 图为Have Sting太空轨道炮项目方案示意图。

提起电磁轨道炮,对喜欢科幻作品的军迷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其主要是利用轨道电流间相互作用的安培力发射弹丸。轨道炮由两条平行的长直导轨组成,弹丸放置在导轨间.当两轨接入电源时,强大的电流从一导轨流入,经弹丸从另一导轨流回时,在两导轨平面间产生强磁场,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安培力推动弹丸以超高速射出,理论上可达亚光速,且后坐力要小于传统火炮。其最初由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图为电磁轨道炮发射原理示意图。

轨道越长,轨道炮产生的能量就越大,炮弹飞行的速度就越快。据美媒报道,炮身近800米的Have Sting可以将啤酒罐大小的炮弹加速至每小时5.6万千米射向地表,威力相对于人造流星撞击地球,其发射所需的电能由通用电气公司研发的兆瓦级核反应堆提供。图为军迷制作的Have Sting3D模型,需要注意的是该图并非尺寸对比图,只是设想将会由航天飞机搭载入轨组装。

图为科幻电影《变形金刚2》中出现的美海军舰载电磁轨道炮。这种轨道炮的功率和威力与Have Sting相比,只能算“战术级”武器。

尽管Have Sting最终未能付诸实施,但类似设定已多次在科幻电影和游戏中使用。图为著名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光环2》中出现的“开罗”轨道防卫站示意图,可见轨道站的主体就是一门巨型电磁加速炮(MAC)。根据设定,该炮长802米,可将3000吨重的钨合金弹头以相当于光速的4%的初速发射出去,威力相当于51.6亿吨当量TNT。与之相比,为战舰提供停靠补给反而成为了轨道站的附属功能。

其800米的炮身设定与现实美军曾计划研发的Have Sting十分相似,但弹丸威力要夸张许多。 图为《光环2 重置版》中的开罗轨道站,尽管只是局部,通过与周围护卫舰对比,可见超级MAC炮管的尺寸之大。

图为《光环 传奇》动画中,超级MAC炮发射瞬间,其一发的威力可以击穿多艘带有能量护盾的外星战舰。

实际上,著名空战射击游戏《皇牌空战5》中出现的SOLG战略攻击卫星的原型可能也取自Have Sting项目,但该炮的设计更夸张一些,除巨大的炮身外,还另外伸出4个类似支柱的构造体,内部实际是4个战略核弹弹舱,可直接利用轨道炮将核弹射向地表。图为游戏中玩家使用战机拦截再入大气层的SOLG卫星,可见其尺寸之大。

上述几种太空轨道炮其实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付诸实现的“超级武器”,相比之下,“死星”的设定就显得过于玄幻了。根据《星球大战》的官方设定,“死星”直径120千米,其大部分内部空间被用于维持其大型超级激光炮和发电机所必需的系统,核心是一个超物质反应堆,内部进行超大规模的聚变反应,恒星燃料瓶排列在其边缘为聚变反应助燃。图为《星战》中”死星“战斗空间站的剖面图。

死星的超级激光炮直接从超物质反应室汲取动力。其多面放大水晶将八条单独分支激光束的破坏力组合成一道强度堪比恒星核心的能量束,射击一次就可摧毁一颗行星。现实中,能够为死星提供动力的能源系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恐怕都很难问世。

图为另一张”死星“空间站的结构图,红色部分为大型超级激光炮,可见其与核心是直接相连的。

在《星球大战 原力觉醒》中登场的“弑星者基地”相当于“死星”的威力升级版,不仅仅能摧毁行星,还能引起恒星迅速变成红巨星,进而摧毁整个行星系,其供能系统由所在恒星系的恒星获取能量,将其存储在基地行星核内的磁场中,然后把那种能量转换成超高强度的光束通过超空间发射出去,只需一击就能摧毁另一星系中的多颗星球。

图为著名即使战略游戏《命令与征服3》中的GDI离子炮卫星,威力要远强于电磁轨道炮,但实现难度要比电磁轨道炮大很多。

《Baldr Sky》系列中的”贡格尼尔“(奥丁神枪)对地光束扫射卫星。

科幻作品中的卫星轨道炮群。

【延伸阅读】太空传奇!图片故事: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1961年4月12日,苏联"东方号"宇宙飞船将世界首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为纪念这一光辉时刻,1962年4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颁布命令,将每年的4月12日定为航天日。联合国大会2011年4月7日应俄罗斯倡导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12日定为国际载人航天日,以纪念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1961年4月12日)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首次飞入太空50周年。图为加加林在飞船发射前。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飞往太空前度过最后一天的房屋。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公共汽车前往拜科努尔发射场。

“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

“东方”号宇宙飞船的登陆设备。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着陆后

1961年4月12日出版的《消息报》在“尤里•加加林:人与传奇”展览上作为展品展出。本次展览在联邦档案馆的展厅里举办,纪念历史上首位宇航员诞辰70周年。

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在同首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进行电话交谈。

阿拉木图缝纫厂的女工们在通过收音机倾听塔斯社播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太空飞行的消息。

首都居民们在纪念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飞往太空的游行集会上“摇晃着”不熟悉的飞行员。

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右)祝贺尤里•加加林(左)在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顺利答辩。

苏联宇航员安德里安•尼古拉耶夫(左)和尤里•加加林(右)在克里米亚休息。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左二)向女儿莲诺奇卡(左三)展示他飞往太空的飞船。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商店购买电影摄影机。

在纪念瓦列里•贝科夫斯基乘“东方5号”宇宙飞船、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东方6号”宇宙飞船成功完成太空飞行的群众集会上,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帕维尔•波波维奇和尤里•加加林(自右至左)在红场列宁墓讲台上。

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与女儿叶莲娜、加林娜。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滑水。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