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没有一架米格战机能飞到第聂伯河的中间: 这就是苏式战斗机宿命

2021-11-16 18:52    

“没有一架米格战机能飞到第聂伯河的中间”是俄罗斯飞行员形容米格-29的航程短的问题,实际上这个确实是俄式战斗机不得不面对的情况。

众所周知,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对于第三代战斗机也有相互的竞争,比如米格-29的主要竞争对手是F-16战斗机,而SU-27战斗机的主要竞争对手则是美国的F-15重型战斗机。一般而言,苏联的飞机在气动布局的设计和飞行的性能方面都占据有优势,然而在冷战时期的几次局部战争,包括冷战后的几次战争中,苏制第三代战斗机可谓是全面的败下阵来,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经过现在的诸多分析,大都认为是苏联战机在航电雷达系统上的落后所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管窥一下,看看米格-29,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苏联第三代战斗机,其座舱系统究竟是什么水平。

米格-29战斗机的座舱视野尽管相对于其他型号的米格战机座舱进步不小,但相比于他的主要作战对手,也是外贸上主要竞争对手:F-16战斗机的无边框气泡式座舱来讲,还是落后很多。为了保证飞机在整体上的流畅,米格-29战斗机的座舱相对F-16战斗机而言,相对高度较低,再加上厚金属座舱盖边框,致使飞行员的两侧视野相比较F-16战斗机来说,有很大差距,飞行员只能看到两水平方向以上的地方,而后向视野基本没有,仅靠前风挡边框上的三个狭小的后视镜来弥补,但这小小的后视镜除了在组成密集编队时观察两机间距外,几乎毫无作用,而F-16飞行员在座舱中回头时不仅能够看到机尾,甚至能看到加力时发动机尾喷口喷出的火焰。

米格—29的座舱系统的综合化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方战机,甚至有些地方还达不到60年代美制第二代战机F-4的水平。米格--29座舱内部的飞行仪表依然是常规机械仪表,右上角的单色多功能显示器可以显示雷达和红外系统的信号模型。各种开关按键杂乱无章地分布在座舱四周,操作控制结构复杂繁琐,不符合人体工程学。

(早期F-4座舱,二者差距一目了然)

再看看米格--29A的操纵杆和油门杆,它们是飞行员操作时主要使用的两个关键工具。米格-29的操纵杆相当长,顶端与飞行员坐姿时的胸部齐平,这意味着飞行员要用较大的力气拉杆,此外握杆时无法将手肘放在大腿上休息,对长航时飞行不利。米格-29的操纵杆上虽然也像西方战机的操纵杆那样配置有机炮射击、应急自动驾驶仪断开、配平、恢复水平飞行、SRZ--15应答机信号发送、雷达导弹控制等多个按钮,但是操作过于繁琐。引用曾经驾驶过该机型的一位东德飞行员的话来说:“你得像八爪鱼那样有那么多只手才能操作那些航电装备。”光是一个简单的锁定及飞弹发射动作就可能要触动五六个开关,动作繁琐,在格斗中极易丢掉目标,遗失战机。而在F-16上做同样的动作则只要看着显示器,触动大拇指就可完成。

通过两者座舱之间的对比,人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差距,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结果的产生源于苏联的观念:即米格--29的座舱布局保持着过去传统战机座舱风格,这样做飞行员比较熟悉座舱环境,容易上手,缩短飞行训练时间。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是俄国人真的没有用于制造能与西方近期型飞机相媲美的座舱显示和系统综合化的计算机技术,比如说,当现如今俄国人也能做出类似的座舱的时候,他们马上就将其用于苏-35战斗机之上了,而不是继续沿用落后的座舱,说什么容易训练之类的假话,所以当然这种情况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不过,就当俄国人逐步掌握了先进的座舱显示和操作系统的时候,中美英法等国家已经在全球率先掌握了头盔瞄准具和头盔显示等更加先进的新一代电子显示和火控技术,俄罗斯人又一次在电子领域落后了,也许这就是俄国人的宿命吧,他们永远难以在电子领域取得优势。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