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

2021-11-22 23:40    

地震专用仪器制造指地质勘探、钻采、地震等地球物理专用仪器、仪表及类似装置的制造;地震服务机构指的是提供地震监测及地震安全评估等服务的相关单位。

词条目录

1 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行业定义

2 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 2.1 地震管理体制
  2. 2.2 地震法律法规

3 地震系统基本情况及发展分析

4 地震专用仪器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5 国内外地震专用仪器制造领先企业

6 中国地震安全性评估单位

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行业定义

地震专用仪器制造指地质勘探、钻采、地震等地球物理专用仪器、仪表及类似装置的制造;地震服务机构指的是提供地震监测及地震安全评估等服务的相关单位。

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地震管理体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对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等内容做出了具体规定。 2、地震预报发布权 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政府。属于地震系统的任何一级行政单位、研究单位、观测台站、科学家和任何个人,都无权发布有关地震预报的消息。 地震
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3、我国拟实行地震应急预案分级分类管理 2013年4月,中国地震局发布《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指出,地震应急预案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震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办法》称,地震应急预案包括政府预案、部门预案和单位预案。政府预案分为国家、省、市、县和乡镇人民政府预案。 《办法》指出,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震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负有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职责的部门负责本行业地震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地震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职责的部门负责本行业地震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办法》要求,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当遵循前期研究、文本起草、征求意见、专家论证、批准和发布工作程序。

地震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地震法律法规建设成效显著。依靠法制,既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 图表:我国地震法律法规建设现状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行政法规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地震预报管理条例》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部门规章
《水库地震监测管理办法》等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除上述法律法规外,我国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天津市防震减灾条例、山西省防震减灾条例、内蒙古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辽宁省防震减灾条例、山西省地震应急救援规定、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辽宁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等。 ◆ 《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国家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关要求制订了《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规划期为2006-2020年,以“十一五”期间为重点。 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06-2020年我国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加强基础信息调查,有重点地提高大中城市、重大生命线工程和重点监视防御区农村的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完善突发地震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各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 ◆ 《国家地震科学技术发展纲要(2007-2020年)》 《国家地震科学技术发展纲要(2007-2020年)》中指出,我国地震科学技术的发展目标为: 1、形成体现我国地域特色、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优势领域,使我国地震科学技术达到发达国家同期的水平; 2、在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技术、地震成灾机理与减灾技术等关键科技问题上做出突破性成果,使我国地震预测技术和工程减灾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形成特色突出、高效精干的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一支业绩突出、在国际地震科学技术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科技队伍。

地震系统基本情况及发展分析

以下分析为2008年数据,最新数据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建议报告》。 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地震系统机构共计47家,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有30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图表:2008年地震系统机构设置情况(单位:家)
独立机构分类 机构数
合计 47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 30
中国地震局直属事业单位(研究所、中心、学校、出版社) 16
中国地震局机关 1
资料来源:中国地震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截至2008年底,我国地震系统在职职工共计12287人。其中科技人员的数量最多,为6685人,占到在职人员总量的54.41%;管理人员有3602人,占比为29.32%。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合计9113人。 图表:2008年地震系统人员分类情况(单位:人,%)
人员分类 人数 期末在职职工占比
期末在职职工总数 12287 /
其中:管理人员 3602 29.32
科技人员 6685 54.41
教学人员 228 1.86
工人 1772 14.42
资料来源:中国地震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图表:2008年地震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情况(单位:人,%)
职称分类 人数 占专业技术总人数比重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合计 9113 /
其中:正高级技术职务 324 3.6
副高级技术职务 2175 23.9
中级技术职务 3762 41.3
初级技术职务 2377 26.1
待定技术职务 475 5.2
院士 12 0.1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307 3.4
资料来源:中国地震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2008年我国地震台站共计1457个,投入各类观测仪器2847台套。地震台站人员共计2507人,其中观测分析人员有1741人,占到69.45%。 图表:2008年地震台站基本情况(单位:个,台套)
观测台站种类 观测台站数(个) 投入观测手段 投入观测仪器(台套)
合计 1457 合计 2847
国家级地震台 192 测震 975
    地形变(含GPS) 501
省级地震台 245 地磁 410
    地下流体 555
市、县级地震台 916 重力 39
    地电 185
企业办地震台 104 其他 182
资料来源:中国地震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2008年,我国地震遥测台网的经费支出为4891.6万元,其中线路租金为1504万元;地震遥测台网有105个,台网人员共930人。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图表:2008年地震遥测台网基本情况(单位:人,个)
遥测项目 数量(个) 台网人员 人数
地震遥测台网 105 合计 930
国家级 1 台网正副主任 119
省级 31 管理人员 55
市县级 64 观测分析人员 696
企业 9 其他人员 60
子台数 1418 技术人员 826
有线子台 1009 高级 171
无线子台 376 中级 322
中继站 33

初级

未定技术职称

251

82

资料来源:中国地震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地震专用仪器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地地震增多,国家对地震监测需求增加,从而带动地震专用仪器制造行业的发展。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地震专用仪器制造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1.53亿元,同比增长44.26%;实现销售收入138.76亿元,同比增长48.96%;实现利润总额15.98亿元,同比增长54.16%。2013年,地震专用仪器制造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将近150亿元。总体来看,近几年行业各项经营指标增长迅猛,行业发展形势较好。 图表:2012年中国地震专用仪器制造行业状态描述总结表
状态描述指标 结论
行业产值

2011年地震专用仪器制造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8.11亿元;

2012年地震专用仪器制造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1.53亿元。

行业收入

2011年地震专用仪器制造行业实现销售收入93.15亿元;

2012年地震专用仪器制造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38.76亿元。

行业利润

2011年地震专用仪器制造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0.37亿元;

2012年地震专用仪器制造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5.98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具体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建议报告》。

国内外地震专用仪器制造领先企业

美国劳雷工业公司 日本东京测振株式会社地质矿产部北京地质仪器厂 重庆地质仪器厂 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 珠海市泰德企业有限公司 三门峡市成义电器有限公司 北京港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威海双丰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赛斯米克地震科技发展中心

中国地震安全性评估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 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 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院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